1、惠南中学 2018年秋季 9月月考试卷高二语文 命题人:黄仲贤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2018.9.26班级 座号 姓名 一、现代文阅读(23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9 分)唐人古体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
2、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捧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所以明
3、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于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变,可以略睹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
4、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杜甫襄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
5、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抑扬抗坠,铿锵成韵。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诵诗和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如此。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 (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1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向衰微。B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的特点。C古体诗在形式上
6、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句律诗。D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唐人古体虽为“古体”,其实已与以往古风不同。2下列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在作品表现范围上,不像唐人所作古诗那样开阔。B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则更具优势。C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律化”。D两者各具特色,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一味地贬抑唐人古诗,失之偏颇。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
7、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王士禛对唐人五言古诗只认可五家,足见其偏见;明许学夷明察唐人五古特色,其观点可谓通达。B本文第三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了唐人古体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律感方面的不同。C本文引用的语句分诗论和诗句两类,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D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抒情悲慨,读来抑扬抗坠,铿锵成韵。(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药 砚 练建安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
8、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 ”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 “老弟,几多钱?
9、”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 ”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 ”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糖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
10、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转
11、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 ”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 ”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 ”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 ”“哦。 ”
12、华昌说, “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 ”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
13、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 年第 6期)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 “双肩一耸” “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B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 ,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C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
14、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D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砚”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5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5 分)6.小说的结尾构思巧妙,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52 分)(一)名篇名句默写(10 分)7.根据要求补写句子。(1)景翳翳以将入, 。(2) ,临清流而赋诗。(3) ,烟光凝而暮山紫。(4) ,觉今是而昨非。(5)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也。(6)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此亦飞之至也。(7) 逍遥游中,描写宋荣子内心平静,不为外界所动的两个
15、著名句子是: , 。(8)滕王阁序中描写秋天水边日落美丽景象的千古名句是: , 。(二) 课内文言文8.翻译下列句子(12 分)(1)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2)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三)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李承之,字奉世,李肃之季弟,幽州人,后迁濮州。生而孤,肃之鞠育诲道,至于成人。性严重,有忠节。从兄李柬之将仕以官,辞不受,而中进士第,调明州司法参军。郡守任情执法,人莫敢之忤,承之独毅然力争之。守怒曰:“曹掾敢如是邪?”承之曰:“事始至,公自为之则
16、已,既下有司,则当循三尺之法矣。 ”守惮其言。尝建免役议,王安石见而称之。熙宁初,以为条例司检详文字,得召见。神宗语执政曰:“承之言制直司事甚详,非他人所及也。 ”改京官。他日,谓之曰:“朕即位以来,不轻与人改秩,今以命汝,异恩也。 ”检正中书刑房,察访淮浙常平、农田水利、差役事,还奏役书二十篇。加集贤校理。又察访陕西,时郡县昧于奉法,敛羡余过制。承之曰:“是岂朝廷意邪?”悉裁正其数。迁集贤殿修撰,擢宝文阁待制,为同群牧使,纠察在京刑狱,兼枢密都承旨,出知延州,入,权三司使。蔡确治相州狱,多引朝士,皆望风自折服。承之为帝言其险诐之状,帝意始悟,趣使诘竟。迁龙图阁直学士,恳辞,乞授兄肃之,曰:“
17、臣少鞠于兄,且兄为待制十年矣。 ”帝曰:“卿兄弟孝友,足厉风俗。肃之亦当迁也。 ”即并命焉。商人犯禁货北珠,乃为公主售,三司久不敢决。承之曰:“朝廷法令,畏王姬乎?”亟索之。帝闻之曰:“有司当如此矣。 ”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历应天府、河阳、陈、郓、扬州而卒。 (节选自宋史李承之传 )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B.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
18、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C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D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从兄,指父亲的侄子中比自己年长的人,也泛指本族平辈中年龄与己相当者。B.曹掾,东汉太尉或相国等分曹治事,正职为“掾” ,后来泛指各部门治事的属吏。C.季弟,指最小的弟弟。古人兄弟排行,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
19、季最小。D.改秩,秩,官吏的俸禄、职位或品级, “改秩”即改变官吏的俸禄、职位或品级。11.下列对于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李承之独立性强,不求外援。本家哥哥李柬之想要直接给他个官职,却遭到他的拒绝,后来他凭借科举考中进士,调任明州司法参军。B李承之做事认真,颇受赏识。曾经因建议免除百姓徭役而受到王安石的称赏;熙宁年间,谈论制直司的情况非常详细而受到宋神宗的恩赏。C李承之纠察诸事,尽职尽责。担任检正中书刑房,察访淮浙地区日常政务及农田水利时发现郡县执法混乱,超标征敛赋税,便加以纠正。D李承之秉公执法,不畏权贵。有商人违法为公主贩卖北方的珍珠,因涉及皇族,三司
20、一直不敢追究,李承之秉公办理,立即下令缉拿案犯。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郡守任情执法,人莫敢之忤,承之独毅然力争之。(2) “卿兄弟孝友,足厉风俗。肃之亦当迁也。 ”即并命焉。(四)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314 题。送李侍御赴安西 高 适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注:虏障:指防御工事。燕支:山名,这里代指安西。太白东: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A第二句以“金” “铁”饰“鞭” “骢” ,平添
21、力度, “行子”意气昂扬的英姿如在眼前。B颔联紧承送别。 “万里外”展现出巨大的空间, “一杯中”回到别筵,极富开阖之力。C颈联对比,连用地名尽显意境之广阔,使人联想到安西与长安万里之遥,归乡无望。D末句以看宝刀的动作,表现豪壮气概,鼓励友人昂扬奋发地踏上征途,尽扫愁绪。E全诗表达乐观情绪,高亢有力,音调铿锵,以此更能反衬出送别友人的离愁与牵挂。14.此诗作为边塞诗,有哪些典型特征?请结合具体内容试做说明。 (6 分)三、语言文字应用(本题共 5题,每题 3分,共 15分)1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日本右翼势力的危言危行应引起亚州各国爱好和平的人们的警惕。
22、“天下没有免费的牛餐”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西方谚语,但现实中许多人屡屡掉进了所谓“免费”的陷阱中。在“创”时代,一些新行业不断涌现,既带来就业创业的机会,也存在着职业伦理缺失的问题。比如,时下的网络主播,可谓泥沙俱下。虽刚入春,但天气晴朗,无风的原野异常温煦。在这舒适的环境中,他如沐春风,心旷神怡。近年来,在全民健身的强大需求和健康产业的强力助推下,很多新型的体育场地应运而生。各地经销商的订单多得处理不过来,这让公司的张总经理也忙得乐不思蜀。A B C D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A所有人员出入会场都采取了人脸识别技术,当真人通过时,出入口上方的电子屏幕会立即弹出你的
23、身份信息。B只有保障性住房有人居住,才有价值,否则建造得再多也无意义,若由于建设标准低等各种原因变成了空置房,反而会造成更大的浪费。C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上购物越来越便利,然而假冒伪劣产品总是披着伪正品的外衣欺骗着善良的消费者。D江西冷却塔事故发生后,正在国外访问的总书记也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江西省和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做好救援救治、善后处置等。17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 分) ( )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
24、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18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日前,很多人已经将“互联网” 、高科技等视为天然的“进步”和“正确” ,似乎 连上网、用上新技术 能解决一切问题。然而,这可能恰恰忽略一个前提,再好的技术和设备,也不过是教学的辅助、学习的工具,是“末” ,本末倒置,只会让教育本身发生异化;把手段当作目的, 浪费了金钱, 耽误了孩子。人类社会的技术进步是没有止境的,教育领域的成功也往往得益于这种进步, 学校教育终究不是追潮流、
25、赶时髦的秀场,探寻知识、塑造人格、培养孩子,才是最被珍视和推崇的价值。 ,一切不以改善教学质量为目标、不以学生获益为出发点的改革升级,就只能沦为华而不实的冒险,成为偏离了轨道的航行。 A 只要 就 或者 或者 然而 所以B 只有 才 不仅 也 因为 /C 只要 就 不仅 也 然而 因此D 只有 才 或者 或者 因为 /19. 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蕖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 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四、写作(60 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17年夏天,某单位组织了一次慰
26、问留守儿童的活动。当志愿者们把准备的书本和文具交到孩子们手中时,却意外收到了一张用稚嫩笔迹写下的纸条。纸条上写着下面的话“叔叔我不喜欢你们带来的东西,我想要一个可以打王者荣耀的手机。或者以后你们给我钱,我们自己买喜欢的东西,你们带来的书和文具,我们不喜欢,谢谢。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字。惠南中学 2018年秋季 9月月考试卷高二语文 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23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9 分)1D【解析】 A 项“逐渐走向衰微”无中生有。B 项“因而”,强加因果,由文中内容可知,
27、“格律限制并不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皆是古体诗的特点,前后没有因果关系。C 项“更似绝句律诗”没有依据。2. C【解析】C 项“继承汉魏古诗”文中没有依据。3. C【解析】C 项“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不正确,引用的诗论部分,有的是为了说明古人对唐代的古诗有偏见,如引用清朝王士禛的“四唐古诗之望,可以略睹焉”就是为了说明王士禛对唐代古诗有偏见。(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4 分)4.解析:选 B B项,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5.斯文谦和,穷困落魄;身怀绝技,隐忍退让;正
28、直善良,宽容大度。(答对一点 2分,答对两点 3分,答对三点 5分,要结合原文分析)6.精瘦落魄的读书人竟能徒手分砚,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但巧设伏笔,使故事的发展合乎情理,使人信服。出人意料的结尾,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答对一点得 2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52 分)(一)名篇名句默写(10 分)7.(1)抚孤松而盘桓 (2)登东皋以舒啸 (3)潦水尽而寒潭清 (4)实迷途其未远 (5)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6)
29、翱翔蓬蒿之间 (7)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8)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二) 课内文言文8.翻译下列句子(12 分,每句 4分)(1)把身体寄托在天地之间还能有多少时候?为什么不把一切交给内心,任凭自然去决定生死呢?(2)(洪都府)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住楚地,连接着瓯越。(3)背负着蓝天,没有什么能阻碍它,然后才准备计划着向南飞行。(三)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19 分)9.B 【解析 】正确标点: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10.A 【解析】 “年龄与己相当者”错
30、。11.C 【解析】 “发现郡县执法混乱,超标征敛赋税,便加以纠正”是在“察访陕西”时。12.(1)郡守放任性情枉法断案,别人没有敢违逆他的,唯独李承之毅然与他竭力争辩。(“任情” “忤” “力争” “宾语前置”各 1分,句意 1分。 )(2)你们兄弟孝敬友爱,足可以激励世俗。肃之也应该升职了。 ”就一起任命了他们。(“孝友” “厉” “迁” “并”各 1分,句意 1分。 )参考译文:李承之,字奉世,李肃之的最小的弟弟,幽州人,后来迁居到濮州。生下来就成了孤儿,李肃之抚育他,并对他进行教育引导,一直到他长大成人。他性情严肃威重,有忠贞的气节。堂兄李柬之将要给他官做,他推辞不接受,而是通过科举中
31、了进士,调任明州司法参军。郡守放任自己的性情执法断案,别人没有敢违逆他的,唯独承之毅然力争。郡守生气地说:“下属敢这样吗?”承之曰:“事情一发生,您自己处理了就算了。既然已经安排给执法部门,那就应当遵循三尺之法了。 ”郡守很忌惮他的话。李承之曾经提出免除老百姓徭役的建议,王安石见了很称赞他的建议。熙宁初年,因为给条例司检查校对法律条文,得以被皇帝召见。神宗对掌握实权的官员说:“承之谈论制直司的事情很详尽,不是别人能比得上的。”改任他为京官。另一天,皇帝对他说:“我即位以来,不轻易改变别人的官职,现在任命你,是不同寻常的恩德啊。 ”担任检正中书刑房,察访淮河、浙江地区常平仓事务、农田水利、差役等
32、事情,回京后上奏朝廷役书二十篇。升任集贤校理,又察访陕西,当时郡县对于执行法律不严格,搞蒙混,乱收费超过制度规定。承之说:“这难道是朝廷的旨意吗?”都裁断改正了那些不正确的数额。升任集贤殿修撰,又提升为宝文阁待制,担任同群牧使,纠察在京刑狱,兼任枢密院都承旨,出京担任延州知州,回京担任代理三司使。蔡确负责处理相州案件,牵连很多朝廷中的官员,很多人听到一点风声就屈服了。承之向皇帝讲明了蔡确险恶邪僻的情况,皇帝的心里才明白,赶紧派使臣去调查追问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升李承之任龙图阁直学士,他恳切地推辞,请求授给兄长李肃之,说:“我从小就受兄长的抚育,而且兄长担任待制之职已经十年了。 ”皇帝说:“你们
33、兄弟二人孝敬友爱,足可以劝勉世人改善社会风气。肃之也应该升职了。 ”就一起任命了他们(兄弟二人) 。有商人违犯禁令,卖北方产的珍珠,是为公主卖的,三司很久也不敢判决。承之说:“朝廷的法令,怕皇帝的女儿(就不实行了)吗?”立即下令逮捕犯人。皇帝听闻后说:“执法部门就应当这样啊。 ”升任枢密院当直学士。因为任命官吏不当,降为待制,后担任汝州知州。不久,担任陕西都转运使,后来召他进京担任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又以枢密直学士的身份担任青州知州。历任应天府、河阳、陈、郓、扬州长官后去世。(二)古代诗歌阅读13. C、E【解析】 )C 项“对比手法”错;“归乡无望”解读不准确。E 项“以此更能反衬出
34、送别友人的离愁与牵挂”解读错误,本无反衬之意。14.答案要点:内容上:“赴安西”送友人出使安西, “功名万里外”表明友人到边关建立功名。三、语言文字应用(本题共 5题,每题 3分,共 15分)15 C 【解析】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不合语境。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泥沙俱下;泥土和沙子都跟着流下来,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如沐春风:好像置身于和暖的春风里,形容受到良师的教诲、熏陶。望文生义。应运而生:原指应天命而降生,后泛指顺应时势。乐不思蜀:很快乐,不思念蜀国,后泛指乐而忘返。此处应用“不亦乐乎” 。16A 【解析】B语序不当,应将“只有”调整至“
35、保障性住房”的后面。C不合逻辑,去掉“伪”字即可。D成分残缺, “做好”缺少宾语,应在“等”的后面加上“工作” 。17.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得体。B 项, “献丑”是谦辞,用于展示作品或演出时,表示自己技能很差的谦虚说法,不用于“落款出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这个语境。C 项, “垂询” ,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用于此处不得体。D项“内人”:用以称 自己的妻子。此句是说郭教授的妻子。不得体。A 项“舍弟” ,用于自己的弟弟。 “家大舍小令外人” ,使用正确。【得分要点】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 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一是语体得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的的当等。18C 【解析】处为充分条件关系, “只要就”更能表现人们对“互联网+ 、高科技”的迷信;处为递进关系,凸显孩子比金钱的重要;前后为转折关系,故用“然而” ;后的句子为整个文段的总结,用“因此”逻辑性更强。故选 C。19.【答案】A 【解析】要根据意境和对联的相关知识来作答。B 项“湘水”对“潇江”意义重复,C、D 两项末尾的“飞” “高”字与上联的“碧”字意境不协调。四、写作(60 分)评分标准见 2018年全国高考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