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5 第二章第三节 卤代烃 作业(7).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767904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5 第二章第三节 卤代烃 作业(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5 第二章第三节 卤代烃 作业(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5 第二章第三节 卤代烃 作业(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5 第二章第三节 卤代烃 作业(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5 第二章第三节 卤代烃 作业(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三节 卤 代烃一 选择 题(共2 0 小题 )1 下 列 物 质 中 , 既 能 发 生 消 去 反 应 生 成 烯 烃 , 又 能 发 生 氧 化 反 应 生 成 醛 的 是( )AC H3OH B C D【解答】解:A C H3OH 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A 错误; B物质 可 以发生消去 反应生成 2 甲基 1 丙烯 , 发生氧化反 应 生成 2甲基 丙醛,故B 正确;C(C H3) 2COHCH3 不能氧化生成相应的醛,故 C 错误; D 、 物质 不 能 氧化 生 成相应 的 醛, 能 得到 相 应 的酮 , 可以 发 生消 去 反 应得 到 1 丁烯,故D 错误。故选:B 。2下

2、列反应中属于消去反应的是( ) A溴乙烷与 NaOH 醇溶液共热 B 甲苯与浓硫酸和浓硝酸的反应 C 溴乙烷与N aOH 水溶液共热 D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反应【 解 答 】 解 : A 溴 乙 烷 与 NaOH 醇 溶 液 共 热 , CH3CH2Br 脱 去 一 个 HBr, 生 成 不 饱和的C H2=CH2,属于消去反应,故A 符合; B 甲苯与浓硫酸和浓硝酸的反应 ,苯环中 H 原子被硝基取代生成硝基苯, 属于 取代反应,故B 不符合;C溴乙烷与 NaOH 水溶液共热,B r 被羟基取代生成 乙醇,属于取代反应,故C不符合;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反 应 , 氢原子被氯原子取

3、代生成甲烷氯代物 , 属于取代反应,故D 不符合; 故选:A 。3为了使氯乙烷的水解反应进行比较完全,水解时需加入( )AN aClBN aHSO4 CN aOH D乙醇【解答】解:为了使氯乙烷的水解反应进行比较完全,水解时需加入氢氧化钠, 故选C 。4下列物质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AC H3I BC H3OH C(C H3) 3COH D(C H3) 3CC H2C1【解答】 解: A CH3I 为一碘甲烷 , 分子中只有一个碳原 子 , 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故A 错误;B CH3OH 为甲醇,其分子中只有一个碳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 B 错误; C(C H3) 3COH 中 , 与羟

4、基相 连 碳相邻碳上有氢原子, 能发生消去 反应, 故C 正 确;D ( CH3) 3C CH2C1 中 , 与 氯 原子 相 连 碳 相 邻 碳 上 无 H 原 子 , 不 能发 生 消 去 反 应,故D 错误;故选:C 。5下列物质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A蔗糖 B葡萄糖 C蛋白质 D油脂【解答】 解: 因二糖 (蔗糖、 麦芽糖、 多糖 (淀粉、 纤维素、 油脂、 蛋白质都 能发生水解,单糖不能水解,葡萄糖是单糖,不能水解,故选:B 。6要证明氯乙烷中氯元素的存在可进行如下操作,其中顺序正确的是( )加入 AgNO3 溶液 加入 NaOH 溶液 加热 加入蒸馏水 加入H NO3 酸化A

5、B C D【解答】 解: 证明氯乙烷中氯元素, 应先水解, 后加酸中和至酸性, 然后加硝酸银生成白色沉淀,以此 可确定含氯元素,则具体实验步骤为加入N aOH 溶液;加热;加入H NO3 后酸化;加入AgN O3 溶液,即为, 故选:A 。7下列物质中,不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A BC H3 CH2BrC DC H2ClCH2CH3【 解 答 】 解 : A 中 与 Cl 相 连 碳 相 邻 碳 上 有 氢 原 子 , 能 发 生消去反应,故A 错误;B溴乙烷中与B r 相连碳相邻碳上有氢原子,能发生消去反应,故B 错误;C 中与B r 相连碳相邻碳上没 有氢原子, 不能发生消去 反应,故C

6、 正确;D CH2ClCH2CH3 中 与 Cl 相 连 碳 相 邻 碳 上 有 氢 原 子 , 能 发 生 消 去 反 应 , 故 D 错 误。故选:C 。8下列物质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A蛋白质 B油脂 C蔗糖 D葡萄糖【解 答】解: 二糖( 蔗糖、 麦芽糖 、油 脂、蛋 白质都 能发生 水解,葡 萄糖是 单 糖,不能发生水解;故选:D 。9下 表为部 分一氯代 烷的结 构简式 和一些 性质数据 下列 对表中 物质与数 据的 分析归纳错误的是( )序号 结构简式 沸点/ 相对密度 CH3Cl 2 4.2 0.915 9 CH3CH2Cl 12.3 0.897 8 CH3CH2CH2Cl

7、 46.6 0.890 9 CH3CHClCH3 35.7 0.861 7 CH3CH2CH2CH2Cl 78.44 0.886 2 CH3CH2CHClCH3 68.2 0.873 2 (C H3) 3CCl 52 0.842 0A物质可互相称为同系物 B 一氯代烷同分异构体的沸点随着支链的增多而升高 C 一氯代烷的沸点随着碳数的增多而趋于升高 D 一氯代烷的相对密度随着碳数的增多而趋于减小【解答】解:A、 分子式不同, 不是同分异构体,均 为 一氯代物,互为 同系物,故A 正确;B、一氯代烷同分异构体的沸点随着支链的增多而降低,故 B 错误; C 、一氯代烷的碳数的增多,分子间作用力越大,

8、沸点越高,故C 正确; D 、一氯代烷的相对密度随着碳数的增多而趋于减小,故D 正确; 故选:B 。10水解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反应,下列物质不能水解的是( )A油脂 B淀粉 C蛋白质 D葡萄糖【解答】 解: 各选项中葡萄糖为单糖不能水解 ; 淀粉是多糖, 在一定条件下水解 最终生成为单糖; 油脂在酸、 碱等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 ; 蛋白 质一定条件下水解生成氨基酸;故选:D 。11卤代烃的制备有多种方法,下列卤代烃不适合由相应的烃制得的是( )A BC D【 解答 】 解: A 可以由环己烷取代制得,故 A 不选; B 可以由 2, 2 二甲基丙烷取代得到,故 B 不选; C 2

9、甲 基 丙 烷中 存 在 2 种 化 学 环 境 不 同 的 H, 一 氯 代 物 存 在 同 分 异 构 体 , 故不适合由相应的烃经卤代反应制得,故C 选;D 可以由 2, 2, 3, 3 四甲基丁烷制得,故 D 不选; 故选:C。12乙酸乙酯在 NaOH 的重水(D 2O)溶液中加热水解,其产物是( ) AC H3COOD,C 2H5OD BC H3COONa,C 2H5OD,H OD CC H3COONa,C 2H5OH,H OD DC H3COONa, C2H5OD,H 2O【解答】 解: 乙酸乙酯在 NaOH 的重水 (D 2O) 溶液中加热 水解的反应方程式为 : CH3COOC

10、H2CH3+D2OCH3COOD+CH3CH2OD,C H3COOD+NaOHCH3COONa+HOD, 根据反应可知,反应产物为:C H3COONa,C 2H5OD,H OD,故选:B 。1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卤代烃的是( )A氯乙烯 B溴苯 C四氯化碳 D硝基苯【解答】解:A氯乙烯可以 看作乙烯分子中的一个 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 氯乙 烯属于卤代烃,故A 错误; B溴苯为苯中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完成的,溴苯属于卤代烃,故 B 错误; C 四氯 化碳可以 看作甲烷中 4 个氢原 子被氯原 子取代生成 的,四氯 化碳属于卤 代烃,故C 错误;D硝基苯中含有N 、O 原子,不属于卤代烃,故D 正确

11、; 故选:D 。14为了保护臭氧层,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B减少含铅废气的排放 C 减少氟氯代烃的排放 D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解答 】 解: A、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与臭氧层无关,故 A 错误; B、铅废气的对人体有较大危害,与臭氧层无关,故 B 错误; C 、 氟 氯 代 烃 在 高 空中 发 生 化 学 反 应 , 释 放 出 高 能 的 Cl 原 子 和 F 原 子 , 与 O3 反 应 而 消 耗 O3, 减 少 大气 中 平 流 层 的 臭 氧 浓 度 , 导 致 大 量 紫 外 线 辐 射 到 地 球 , 造 成较大危害,故C 正确;D、二氧化

12、碳与温室效应有关,与臭氧层无关,故D 错误。 故选:C 。15下列有机物中不属于卤代烃的是( )A乙苯 B全氟丙烷 C氯乙烷 D氟里昂【 解答 】 解 : A 乙苯中含有苯环和乙基 , 无卤素原子 , 不属于卤代烃 , 故 A 选; B全 氟 丙烷为丙 烷 中氢原子 被 氟原子全部 取代得到的 ,全氟丙烷属 于卤代烃, 故B 不选;C 氯乙烷可以看作乙烷中 1 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生成 的 , 氯乙烷属于卤代烃 , 故C 不选;D氟利昂可以中含有F 原子,属于卤代烃,故 D 不选, 故选:A 。16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产物正确的是( )A蛋白质葡萄糖 B淀粉葡萄糖C纤维素氨基酸 D

13、脂肪维生素【 解答 】 解: A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不能生成葡萄糖,故 A 错误; B淀粉一定条件下发生水解,最终水解产物是葡萄糖,故 B 正确; C 纤维素是多糖一定条件下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 不能生成氨基酸, 故C 错误; D 脂肪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水解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维生素是多糖,故D 错误; 故选: B。17 松节油 在浓硫酸、 加热条件下反应消去反 应 , 最多可有 ( ) 种有机产物A3 种B 4 种C 8 种 D1 1 种【解答】解:与羟基相连碳相邻碳上有氢 原子才能发生消去反应,形成C =C 键;松节油 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反应消去一个羟基的反应产物有:反应消去两个

14、羟基,其反应产物也有4 种, 共4 种; 如果所以松节油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反应消去反应,最多可有8 种;故选:C 。18下列不属于消去反应的是( )A CH3CH2OHCH2=CH2+H2O BC H3CHBrCH3+NaOHCH3CH=CH2+NaBr+H2O CCHClCH2Cl+2NaOH CC H+2NaCl+2H2OD 2CH3OHCH3OC H3+H2O【 解答 】 解 : A 乙醇脱去 一 个水 , 生成不饱 和 的 CH2=CH2, 属于消去反 应, 故 A不选;B 2 溴丙烷 与 氢氧化钠醇溶液共 热 生成不饱和的 CH3CH=CH2,属于消去 反应 , 故B 不选;C C

15、HClCH2Cl 与 氢 氧 化 钠 醇 溶 液 反 应 生 成 不 饱 和 的 C CH, 属 于 消 去 反应,故C 不选;D甲醇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二甲醚,属于取代反应,故D 选; 故选:D 。19 3 氯 戊 烷 是 种 有 机 合 成 中 间 体 , 下 列 有 关 3 氯 戊 烷 的 叙 述 正 确 的是( )A 3 氯戊烷的分子式为 C6H9Cl3B 3氯戊烷属于烷烃 C 3 氯戊烷的一溴代物共有 3 种 D 3 氯戊烷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6 种【 解 答 】 解 : A、 3 氯 戊 烷 是 在 3 号 碳 上 含 有 1 个 Cl 原 子 的 卤 代 烃 , 则 3 氯 戊烷的分

16、子式为:C 5H11Cl,故A 错误;B、含有C l 原子、H 原子和 C 原子,属于卤代烃,故B 错误; C、 3 氯戊烷中含有 3 种环境的H 原子,所以 3 氯戊烷的一溴代 物 共有 3 种, 故C 正确;D、 戊烷有3 种同分异构体 , 其中含有8 种H , 就有8 种同分异构体, 故D 错误, 故选:C 。20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卤代烃的是( )AC 6H5Cl BC H2=CHCl CC H3COCl DC H2Br2【 解答 】解 : A C6H5Cl 可 以看 作 苯中 1 个 氢原 子 被氯 原 子 取代 生 成的 , 属于 卤 代烃,故A 不选;B CH2 CHCl 可 以 看

17、 作 乙 烯 中 1 个 氢 原 子 被 氯 原 子 取 代 生 成 的 , 属 于 卤 代 烃 , 故B 不选;CC H3COCl 中含有氧原子,不属于卤代烃,选C 选;DC H2Br2 可以 看作 甲烷 中2 个氢 原子 被两 个溴 原子取 代生 成的 ,属 于卤代 烃, 故D 不选,故选:C 。二 填空 题(共1 0 小题 )21实验室用少量的溴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 1,2 二溴乙烷的装置如图所示:有关数据列表如下:乙醇 1, 2二溴乙 烷 乙醚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密度/ gcm30.79 2.2 0.71沸点/ 78.5 132 34.6熔点/ l3 0 9 1 l6回答下

18、列问题:( 1)烧瓶 A 中发生的主要的反应方程式: ( 2) 安全瓶 B 可以防倒吸, 并可以检查实验进行时试管D 是否发生堵塞 请写 出发生堵塞时瓶B 中的现象: ( 3)在装置C 中应加入 (填字母,其目的是 a水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4)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 Br2,最好用 洗涤除去(填字母)a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碘化钠溶液 d乙醇(5 )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 的方法除去( 6) 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 D, 但又不能过度冷却 (如用冰水, 其原因 是 【 解 答 】 解 :( 1 ) 乙 醇 消 去 生 成 乙 烯 的 反 应 方 程 式 : CH3CH2O

19、H CH2=CH2+H2O, 故答案为:C H3CH2OH CH2=CH2+H2O;( 2)试 管 D 发生 堵塞 时, B 中压 强不 断增 大, 会 导 致B 中水 面下 降, 玻璃 管中的水柱上升,甚至溢出,故答案为:B 中水面会下降,玻璃管中的水柱会上升,甚至溢出;( 3) 制取的乙烯 气 体中会含有 CO2 和SO 2, 而 SO2 具有还原性, 也能使溴水褪 色 , 故装置C 中盛有的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乙烯中的杂质气体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 故选 用 能 吸 收 CO2 和 SO2 但 不 和 乙 烯 反 应 的 氢 氧 化 钠 溶 液 , 目 的 是 除 去 CO2 和 SO2,故

20、答案为: c;除去C O2 和SO 2;( 4) 常 温 下B r2 和氢 氧化钠 发生反 应: 2NaOH+Br2 NaBr+NaBrO+H2O, 故答 案为 :b;(5 )1 ,2 二 溴乙烷与 乙醚的 沸 点不同 ,两者均 为有机物 ,互溶 ,用蒸馏 的方 法将它们分离,故答案为:蒸馏;( 6) 1, 2 二 溴 乙 烷 的 凝 固 点 9 较 低 , 不 能 过 度 冷 却 , 过 度 冷 却 会 使 其 凝 固 而使气路堵塞,故答案为:过度冷却会使其凝固而使气路堵塞221 , 2 一二氯乙烯有如图两种结构 试回答下列问题:(1 )A、B 分子中 所含化学键 类 型 (填“相同”或 “

21、不同 ”,下同 ,分子 极 性 ;(2 )A、B 两种分子在C Cl4 中溶解度较大的是 ;( 3)将A、B 加入 Br2 的C Cl4 溶液中,可 得物质C ,则 C 的结构简 式为 ,C 物质 (填“ 有” 或 “无” )手性异构体【 解答 】解 : ( 1) A、 B 分 子中 所 含化 学 键为 碳 氢共 价 键、 碳 氯 共价 键 和碳 碳 双 键,化学键类型相同; B 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重合,是非极性分子 , A 分子中正 负电荷重心不重合,是极性分子;故答案为:相同;不同;(2 )极 性分子 易溶于极 性分子 组成的 溶剂, 非极性分 子组成 的溶质 易溶于非 极 性分子组成的溶

22、剂,C Cl4 是非极性分子,所以B 分子在C Cl4 中溶解度较大; 故答案为:B ;( 3 ) CHCl=CHCl 能 与 单 质 溴 发 生 加 成 反 应 , 方 程 式 为 : CHCl=CHCl+Br2CHClBrCHClBr; CHClBrCHClBr 中 的 碳 原 子 所 连 接 的 四 个 基 团 不一 样,属于手性分子,存在手性异构体;故答案为:C HClBrCHClBr;有23 一种新 型 的灭火剂叫 “1211”, 其分子 式 是 CF2ClBr 命名方法 是按碳、 氟 、 氯、 溴的 顺序 分 别 以 阿拉 伯 数 字 表示 相 应 元 素的 原 子 数 目( 末

23、尾 的“0 ”可 略 去) 按 此原则,对下列几种新型灭火剂进行命名:( 1 ) CF3Br : ; ( 2 ) CF2Br2 : ; ( 3 ) C2F4Cl2 : ; ( 4 )C2ClBr2: 【 解答 】 解 ( 1) CF3Br, 碳 、 氟 、 氯 、 溴原子 数 目分别为 1、 3、 0、 1, 命名为 :1301;( 2)C F2Br2,碳、氟、氯、溴原子数目分别为1 、 2、0 、2 ,命名为:1 202;( 3) C2F4Cl2, 碳、 氟、 氯、 溴原子数目分别为2 、 4、 2、 0, 命名为: 2420 或2 42;( 4)C 2ClBr2,碳、氟、氯、溴原子数目分别

24、为2 、0 、1 、2 ,命名为:2 012; 故答案为:1 301;1 202;2 420 或2 42;2 01224 某兴趣小组在 实 验室用加热乙 醇 、 浓 H2SO4、 溴化钠和少量水 的混合物来制备溴乙烷,检验反应的部分副产物,并探究溴乙烷的性质(一) 溴乙烷的制备及产物的检验: 设计了如图1 装置, 其中夹持仪器、 加热仪 器及冷却水管没有画出请根据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 A 的名称是 (2 )制备操作中,加入的少量的水,其目的是 (填字母)a减少副产物烯和醚的生成b减少B r2 的生成 c减少H Br 的挥发 d 水是反应的催化剂(3 )加热片刻后,A 中的混合物

25、出现橙红色,该橙红色物质可能是 ( 4) 理论上 , 上述反应 的副产物还可 能 有 : 乙醚 ( CH3CH2OC H2CH3、 乙烯、 溴化氢等检验副产物中是否含有溴化氢: 熄灭酒精灯, 在竖直冷凝管上方塞上塞子 、 打 开 a, 利用余热继续 反应直至冷却 , 通过 B、 C 装置检验B 、C 中应盛放的试 剂 分别是 、 检验副产物中是否 含有乙醚: 通过红外光谱仪鉴 定所得产物中含有“C H2CH3”基团,来确定副产物中存在乙醚请你对该同学的观点进行评价: ( 5) 欲除去溴乙烷中的少量杂质 Br2, 下列物质中最适合的是 (填字母)a NaI bN aOH cN aHSO3 dK

26、Cl(二)溴乙烷性质的探究:用如图2 实验装置(铁架台、酒精灯略) 验证溴乙烷的性质: :在试管中加入1 0mL6mol/L NaOH 溶液和 2mL 溴乙烷,振荡 :将试管如图2 所示固定后,水浴加热(1 )观察到 现象时,表明溴乙烷与N aOH 溶液已完全反应( 2) 为 证 明 溴 乙 烷 在 NaOH 乙 醇溶 液 中发 生 的是 消 去反 应, 将 生成 的 气体 通 入 如 图 3 装 置 A 试 管 中 的 水 的 作 用 是 , 若 无 A 试 管 , B 试 管 中 的 试 剂 应 为 【 解答 】 解 (一 ( 1)仪器 A 的名称是:三颈烧瓶,故答案为:三颈烧瓶;(2 )

27、反 应中加 入少量的 水,防 止反应 进行时 发生大量 的泡沫 ,减少 副产物乙 醚 的生成和避免H Br 的挥发,故a bc 正确,故选ab c;(3 )加 热后, 浓硫酸具 有强氧 化性, 将部分 溴化氢氧 化成溴 单质, 故答案为 :Br2;(4 ) 、检 验溴化 氢,可用 硝酸银 溶液或 石蕊溶 液检验, 但先要 除去混 有的有 机物,所以,将混合物通过有机溶剂,再通入硝酸银溶液或石蕊溶液, 故答案为:苯 (或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硝酸银或石蕊试液 (答出一种即可;、 由于溴乙烷中也含乙基, 故该同学的判断不正确 , 故答案为: 不正确, 溴乙 烷中也含乙基;( 5) a、除去溴乙烷中

28、的少量杂质 Br2,加N aI 会引入碘单质杂质,故a 错误; b、加氢氧化钠会引起溴乙烷水解,故b 错误; c、加亚硫酸氢钠只与溴反应不与溴乙烷反应,故 c 正确; d 、加氯化钾都不反应,故d 错误;故选c;(二(1 )因为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溶液不相溶,会出现分层,故液体不分层时 , 说明溴乙烷反应较完全,故答案为:液体不分层;( 2) 溴 乙 烷 在 NaOH 乙 醇溶 液 中反 应 ,生 成 的气 体混 有 乙醇 蒸 汽, 所 以将 混 合 气体先通过水可除去乙醇; 若无 A 试管, B 试管中装高锰酸钾溶液 , 混合气体中 的乙醇也可以使高锰酸钾褪色, 故高锰酸钾要改为溴水, 乙醇不与

29、溴水反应 , 故 答案为:吸收乙醇;溴水25 如 图是实 验 室制备 1,2 一二 溴乙烷并 进行一系 列相关 实验的装 置(加热 及 夹持设备已略有关数据列表如下:乙醇 1.2 二溴乙烷 乙醚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密度/ (g /cm) 0.79 2.2 0.71沸点/ 78.5 132 34.6熔点/ 130 9 116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 G 的名称 为 ,G 中药品 为1 , 3 的无水 乙醇和浓 硫酸混合 液,写出制备乙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装置 B 中长直导管的作用是 ( 3) 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 E 中大试管, 但又不能过度冷 却 (如用

30、冰水, 其原因是 (4 )某学生发现反应结束时, G 中试剂消耗量大大超过理论值(装置不漏气) , 其原因是 ( 5) 有 学 生 提 出 ,装置 F 中可 改用 足量 的四氯 化碳 液体 吸收多 余的 气体 ,其原 因是 ( 6) 若 消 耗 无 水 乙 醇 的 体 积为 100mL,制 得1 , 2 一二 溴乙 烷的 体积 为4 0mL, 则该反应的产率为 【解答】 解( 1) G 的名称为连通滴液漏斗; 乙醇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 170 时生成乙烯,方程式为:其反应方程式为:C H3CH2OH CH2=CH2+H2O, 故答案为:连通滴液漏斗;C H3CH2OH CH2=CH2+H2O;

31、(2 )长直导管的作用是防止倒吸,故答案为:防止倒吸;( 3) 液 溴 易 挥 发 , 反 应 过 程 中 应 用 冷 水 冷 却 装 置 E, 能 减 少 液 溴 挥 发 , 由 表 中数据可知 1, 2 二溴乙烷的熔点为 9, 如用冰水冷却时温度 太低 , 1, 2二溴 乙烷会凝结为固体,从而导致导管堵塞; 故答案为:1 ,2 二溴乙烷易凝结成固体而发生堵塞;(4 )乙 醇在浓 硫酸作催 化剂作 用下会 有乙醚 等副产物 生成, 反应太 剧烈时乙 醇 部分挥发;故答案为:副反应发生或反应太剧烈乙醇部分挥发;(5 )实 验中尾 气的成分 是乙烯 和溴, 二者都 易溶于四 氯化碳 ,所以 能用

32、四氯 化 碳液体吸收多余的气体; 故答案为:尾气的成分是乙烯和溴,二者都易溶于四氯化碳;(6 ) n(乙醇) =(1 00mL0.79g/ml) 46g/mol=1.7173mol, n(1 , 2二 溴乙 烷 )= (4 0mL2.2g/ml) 188g/mol=0.4681mol, 该反 应 的 产率 为 100%=27.26%;故答案为:2 7.26%26 为 检 验 利 用 溴 乙 烷 发 生 消 去 反 应 后 生 成 的 气 体 中 是 否 含 乙 烯 的 装 置 如 图 所 示回答:(1 )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试管 a 的作用是 ;( 3)若省去试管 a

33、,试管 b 中试剂为 【解答】 解(1 ) 溴乙烷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溴化氢分子 , 溴乙烷中的碳碳单 键变为双键,方程式为:C H3CH2Br+NaOH CH2=CH2+NaBr+H2O; 故答案为:CH3CH2Br+NaOH CH2=CH2+NaBr+H2O;(2 )乙醇沸点低,易挥发,但乙醇与水可以任意比互溶; 故答案为:除去挥发出来的乙醇;(3 )乙 烯和溴 水中的溴 发生加 成反应 ,溴水 褪色,乙 醇与溴 水不反 应,可检 验 乙烯的存在;故答案为: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27在体育比赛场上,当运动员受伤时,队医常常 在碰撞受伤处喷洒一些液体, 已知该液体是一种卤代烃(RX( 1)

34、在 该 卤 代 烃 中 加 入 NaOH 水 溶 液 , 加 热 后 再 往 其 中 加 入 硝 酸 酸 化 的 AgNO3 溶液, 若出现 沉淀, 则证明该卤代烃是氯代烃 : 若出现 沉淀, 则 证明该卤代烃是溴代烃( 2) 若 该 卤 代 烃 可 由 乙 烯 和 氯 化 氢 在 一 定 条 件 下 制 得 , 则 该 卤 代 烃与 NaOH 的 乙醇溶液共热的方程式为 ,该反应类型是 【 解答 】 解 ( 1) 在该卤代烃中 加 入 NaOH 水溶液, 加热后发生水解 反应生成醇 和氯代烃, 加入硝酸酸化除去 氢氧根离子, 利用氯离子与AgN O3 溶液生成白色沉 淀,利用溴离子与AgN

35、O3 溶液生成浅黄色沉淀 , 所以若出现白色沉淀, 则证明该 卤代烃是氯代烃:若出现浅黄色沉淀,则证明该卤代烃是溴代烃; 故答案为:白色;浅黄色;(2 )乙 烯和氯 化氢在一 定条件 下制得 氯乙烷 ,氯乙烷 与氢氧 化钠乙 醇溶液加 热 发生消去反应,反应方程式:C H3CH2Cl+NaOH CH2=CH2+NaCl+H2O; 故答案为:C H3CH2Cl+NaOH CH2=CH2+NaCl+H2O;消去反应;28请对下列有机物进行分类,把正确答案(编号)填写在表格对应类别中卤代烃 醇 酯【解答】解:分子中含有卤素原子,故是卤代烃;和分子中含有醇羟基,故、属于醇;分子中含有酯基,故是酯, 故

36、答案为:卤代烃 醇 酯 29用图1 实验装置(铁架台、酒精灯略) 验证溴乙烷的性质:在试管中加入1 0mL6mol/L NaOH 溶液和2 mL 溴乙烷,振荡II:将试管如图 1 固定后,水浴加热(1 )观察到 现象时,表明溴乙烷与N aOH 溶液已完全反应( 2) 为 证 明 溴 乙 烷 在 NaOH 乙 醇溶 液 中发 生 的是 消 去反 应, 将 生成 的 气体 通 入 如 图 2 装 置 A 试 管 中 的 水 的 作 用 是 , 若 无 A 试 管 , B 试 管 中 的 试 剂 应 为 【解答】 解(1 ) 溴乙烷不溶于水, 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后分层 , 溴乙烷在碱性 条件下水解

37、生成乙醇和溴化钠, 二者都易溶于水, 如果液体不分层 , 说明溴乙烷 与NaOH 溶液已完全反应,故答案为:液体不分层;(2 )乙 醇具有 还原性, 能使高 锰酸钾 褪色, 为防止乙 醇对乙 烯检验 的干扰, 应 用A 吸收乙醇, 若高锰酸钾褪色 , 则证明乙烯的存 在, 说明证明溴乙烷 在N aOH 乙醇溶液中发生的是消去反应; 乙醇与溴水不反应, 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使溴水褪色, 若无 A 试管, B 试管 中的试剂应为溴 水 , 如果溴水褪色 , 则证明乙烯的存 在, 说明证明溴乙烷 在N aOH 乙醇溶液中发生的是消去反应,故答案为:吸收乙醇;溴水30 1, 2 二 溴 乙 烷 可

38、 作 汽 油 抗 爆 剂 的 添 加 剂 , 常 温 下 它 是 无 色 液 体 , 密 度 是2.18 克 /厘米 3,沸 点 131.4,熔 点 9.79,不 溶于水 ,易 溶于醇 、醚、 丙酮 等 有 机 溶 剂 在 实 验 中 可 以 用 下 图 所 示 装 置 制 备 1, 2 二 溴 乙 烷 其 中 分 液 漏 斗 和烧瓶 a 中装有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试管 d 中装有浓(表面覆盖少量水请 填写下列空白:( 1) 烧 瓶 a 中 发 生 的 是 乙 醇 的 脱 水 反 应 , 即 消 去 反 应 , 反 应 温 度 是 170 , 并 且该反应要求温度迅速升高到 170, 否则容易

39、产生副反应 请你写出乙醇的这 个消去反应方程式: ( 2)写出制备 1,2 二溴乙烷的化学方程式: ( 3)安全瓶 b 可以以上 倒吸,并可以 检查实验进行 时试管 d 是否发生 堵塞请 写出发生堵塞时瓶b 中的现象: ( 4)容器 c 中N aOH 溶液的作用是: (5 )某 学生做 此实验时 ,使用 一定量 的液溴 ,当溴全 部褪色 时,所 消耗乙醇 和 浓硫酸混合液的量, 比正常情况下超出许多, 如果装置的气密性没有问题 , 试分 析其可能的原因: (6 )e 装置内N aOH 溶液的作用是 【 解 答 】 解 ( 1) 乙 醇在 170 时 发 生消去 生 成乙烯 , 温度必 须 是

40、170,反 应 方程式:C H3CH2OH CH2=CH2+H2O, 故答案为:CH3CH2OH CH2=CH2+H2O;(2 ) 乙烯与 液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1 ,2 二溴乙烷化学方程式为:CH2=CH2+Br2CH2BrCH2Br; 故答案为:C H2=CH2+Br2CH2BrCH2Br;( 3) 试 管 d 发 生 堵塞 时 , b 中 压 强不 断 增 大 , 会导 致 b 中 水 面下 降 , 玻 璃 管中的水柱上升,甚至溢出,故答案为:b 中水面会下降,玻璃管中的水柱会上升,甚至溢出;( 4)装置 C 中盛有 氢氧化钠 可以和制取 乙烯中产 生的杂质气 体二氧化 碳和二氧 化硫发

41、生反应故答案为:吸收乙烯气体中含有的C O2、SO 2 等酸性气体;(5 )当 溴全部 褪色时, 所消耗 乙醇和 浓硫酸 混合液的 量,比 正常情 况下超过 许 多的原因可能是乙烯发生 (或通过液溴) 速度过快, 导致大部分乙烯没有和溴发 生反应; 此外实验过程中, 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没有迅 速达到1 70会导致副 反应的发生和副产物的生成, 故答案为: 乙烯流速过快, 未完全发生加成反应 、实验过程中, 乙烯和浓硫 酸的混合液没有迅速达到1 70,发生副反应生成乙醚;(6 )该 反应中 剩余的溴 化氢及 反应副 产物溴 单质等有 毒,会 污染大 气,应该 进 行尾气吸收, 所以装置 e 中氢氧化钠溶液的 作用是吸收 HBr 和 Br2 等气体 , 防止 大气污染,故答案为:吸收H Br 和B r2 等气体,防止大气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