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诗歌鉴赏 西河金陵怀古 宋周邦彦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简介】 西河,词牌名。据碧鸡漫志载:“西河长命女中,有为公唱作西河调”句。脞说中有张红红为将军韦青窃听西河长命女调故事。按此曲起开元以前,大历乐工加减节奏,张红红又为正一声。又名西河慢,一百零五字,分三片,仄韵。,【注解】 金陵:旧郡名。宋代为江宁府,今为江苏南京市。 佳丽地:美好的地方。 南朝:指金
2、陵建都的六个王朝,即三国之吴、东晋,南朝之宋、齐、梁、陈。盛事,繁盛时的旧事。 山围故国:指金陵有钟山作屏障。唐刘禹锡石头城诗有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髻鬟对起:形容金陵周围的山像女子的发髻双鬟一样,对峙耸立。 风樯:船桅和船帆,以其为聚风之物,故称风樯。,莫愁艇子:莫愁湖上的小艇。 雾沉半垒:浓雾罩住了半壁营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唐刘禹锡石头城诗云:“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女墙,城墙上面凸凹不平的矮墙。 淮水:指金陵城内的秦淮河。此处是古金陵歌妓聚居之地,也是金陵最繁华之处。 甚处市:在什么地方开市。 王谢:东晋王谢两大豪族,聚居乌衣巷一带。此句及下面三句,隐括
3、了刘禹锡乌衣巷诗而成。刘诗为:“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故事】 “金陵怀古”,标出这首词是写在金陵这地方,怀想古代的事。周邦彦游览古都金陵,面对“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的胜地,不仅看见了自然界的沧桑,更由此引起人事兴衰,世事易变的感触,抒发了他的无限感慨和怅惘。 金陵,你这龙盘虎踞美好的地方,过去南朝繁华盛事如今还有谁记起?纵目远望,苍茫青山围绕着这昔日的都城,环绕在长江两岸。那耸立的山峰隔江对峙,如同妇女头上一对髻鬟。俯视城下,发怒的潮水,寂寞地拍打着孤独的城市。几艘张开风帆的船只,正驶向遥远的天边。,远远陡峭断崖上的老树,还倒挂在绝壁之上。昔
4、日莫愁湖里的小艇,如今不知有谁来拴系?徒然留下的这些古旧踪迹,现在已是一片郁郁苍苍。浓浓雾气笼罩着半壁从前的营垒,夜深时月光还会越过城头上的矮墙,像是伤心地望着东去的秦淮河水。 酒旗招展,戏鼓喧天,当时长街的一片热闹景象,如今何处寻找?在想象中,还依稀看见王谢两大家族比邻而居。而燕子不知道如今是什么世道,竟飞向了普通街巷寻常人家,在那屋檐下两两相对,呢喃细语。好像在夕阳余光中诉说着千古的兴亡是非。,(二)古文品读 徐达,每岁春出,冬暮召还,以为常。帝尝从容言:“徐兄功大,未有宁居,可赐以旧邸。”旧邸者,太祖为吴王时所居也。达固辞。一日,帝与达之邸,强饮之醉,而蒙之被,舁卧正寝。达醒,惊趋下阶,
5、俯伏呼死罪。帝觇之大悦。乃命有司即旧邸前治甲第,表其坊曰“大功”。胡惟庸为丞相欲结好于达,达薄其人,不答,则赂达阍者福寿使图达。福寿发之,达亦不问;惟时时为帝言惟庸不任相。后果败,帝益重达。(节选自明史徐达传),(1)乃命有司即旧邸前治甲第,表其坊曰“大功”。 译文: _ (2)福寿发之,达亦不问;惟时时为帝言惟庸不任相。 译文: _,【答案】 (1)译文:于是命令有关掌管部门在旧宅邸之前建造上等的府第,在其牌坊上标示道“大功”。 (2)译文:福寿显露出此种迹象,徐达也不追问;只是时常对皇帝说道胡惟庸不能担任丞相。 【点拨】 (1)揣摩句子大意后,应该译准几个关键词,如“有司”即“有关掌管部门
6、”、“甲第”即“上等的府第”。 (2)根据前后文,徐达的看门人福寿被人贿赂,徐达也没追问,此处“福寿发之”的理解甚为关键,文言实词“发”就不能轻率的解释为“发现”或“揭发”,应该取“表现、显露”之义。“为”译为“给、对”较妥。,(2010年高考全国卷)(原文见第七课) 16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 _,【答案】 第一问: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视角;偶尔插入第二人称,构成两种不同人称的相互交叉。 第二问:不同人称的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营造了一种亲切的气氛,拉近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17文章最后一段说:“我说不出喜欢煤油
7、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综观全文,灯火在作者心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6分) 答: _ 【答案】 灯火让作者不时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它是作者人生中的“永恒之火”;灯火下的祖孙相牵,使作者贫穷的童年生活变得温馨而富有诗意;作者的成长离不开灯火下的夜读,这是作者人生的重要一步。,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有关背景,了解本文通过记事、描写、议论相结合来表现人物的各种艺术表现手法。 2分析理解人物形象,品味作者简洁有力的语言风格。 3学习梁任公先生的治学风格,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1读准字音 显宦(hun) 莅(l)校 涕(t)泗 叱咤(zh)风云 迥(jin)乎不同 酣
8、(hn)畅 拭(sh)泪 箜篌(kn hu) 弥(m)漫 谦逊(xn) 激亢(kn) 蓟(j)北 主角(ju) 屏(bn)息以待 不禁(jn),2解释词语 显宦:地位显赫的官员。 叱咤风云:怒斥之声,令风云失色。形容轰动一时的人物。今多指将帅或左右时局者的威风、气势。 迥乎不同:截然不同。 风和日丽:形容天气晴朗温和(多用于春天)。 短小精悍:身材短小而精明强干;后形容文章、言论等简短有力或队伍人少但强而有力。 风神:风度和神态。,潇洒:(神情举止)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神情潇洒);不拘谨的或无拘束的;不矫揉造作的。 顾盼:向四处看。 起承转合:旧时写文章常用的行文的顺序。“起”是开始,“
9、承”是承接上文,“转”是转折,“合”是全文的结束。泛指文章做法。 弥漫:布满,到处充斥着。 博闻强记:见识广博,记忆力强。 酣畅:畅快。,手舞足蹈:手臂和双足皆在挥舞跳动的样子。形容情绪高涨到极点。 顿足:以足跺地。 太息:叹息。 痛哭流涕:尽情大哭,感伤悲愤至极。 不能自已:不能控制住自己。 淋漓:形容湿淋淋地往下滴;形容痛快。,3走近作者 梁实秋(19021987),北京人,20世纪华语散文的一代宗师。1923年清华学校毕业后赴美留学,先后就读于科罗拉多大学、哈佛大学研究院、哥伦比亚大学,研习英语和英美文学。1926年回国,曾先后任教于数所大学,年老退休,专事写作。“平生感义气,少小爱文辞
10、”。著有雅舍小品雅舍杂文雅舍谈吃等共计十余种散文,译有莎士比亚全集。1987年11月3日因心脏病逝世于台北。为后世留下2000多万字著译作品。,梁实秋的散文,以简洁胜,底稿很少涂改,腹稿打得充足,一篇之成,推敲累日。他用白话行文,而务去白话之冗赘,只求达意,也不完全摈斥文言。有自然、直率、豁达、洒脱、亦庄亦谐、旁征博引、中西逢源之特色。,4了解背景 本文的主人公梁启超先生有着不平凡的一生,他少年聪慧,主张维新变法。1895年,当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之际,梁启超随同康有为联合各省赴京会试的举人上书朝廷,要求拒绝签订条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事件。此后他积极从事京师和上海
11、的强学运动,又和黄遵宪等在上海创办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提出废科举、兴学校、改官制、实行地方自治等一系列主张,对改良运动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戊戌变法失败后,他流亡日本。当资产阶级革命兴起后,他竟和康有为一起组织保皇会,开始走上反对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辛亥革命后回国,曾依附于袁世凯,后又反袁。 这就是文中所说的云南起义。到了晚年,梁启超弃政从学,在清华大学任教,努力介绍西方社会科学,整理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并从事文学创作活动。本文所写的就是梁启超在清华任教期间的一次演讲。,5开阔视野 (1)梁启超最早接触清华,是在1914年冬天。那时,清华建校刚刚3年多,提倡德、智、体三育并进和人格教育
12、。梁启超作为名人被请来校作讲演,他的讲题为君子,引易经中乾、坤二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来勉励少年学子们树立“完整人格”。,他说:“乾象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息无一暴十寒之弊坤象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最后他联系清华情况说:“清华学子,荟中西鸿儒,集四方俊秀,为师为友,相磋相磨。他遨游海外,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所谓君子人者,非清华学子行将焉!”他这次演说对清华优良学风和校风的养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以后,学校即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字定为校训。,(2)梁启超在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的长篇讲演里,使用“和西洋文学
13、比较”的思维,整体地观察中国的古典诗歌传统,依据“奔迸的”“回荡的”与“蕴藉的”三种分类的“表情法”,第一次提出了“象征派的表情法”“浪漫派的表情法”和“写实派的表情法”的流派性的理论分析。这种分析,为新诗批评如何参照西方文学理论,进入思潮流派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启示。可惜,这种整体性的分析方法,在后来并没有引起新诗研究者们的注意,未酿成为系统的现代诗学批评。,本课设计两课时 第一课时(讲读课文16自然段) 1吃透文本 第1段为第一部分:简述演讲的一些背景,为下面写演讲作铺垫。从这些简略的文字中,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是能人、高师。以政治业绩为陪衬,突出其学术上的威望
14、和影响,意味着此等能人、高师演讲,必定是有分量的。 第2、3自然段交代演讲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并描写梁任公的形象。描写形象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第4自然段写梁任公奇特的开场白,以及他的语音语调,展现梁任公寓有感染力的语言和人格气质。这是文章中的一个亮点。 第5、6自然段写梁任公先生讲解箜篌引的情景。,2疑难探究 (1)作者在开头为什么说“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为什么提到显宦、叱咤风云人物的讲话? 梁任公先生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是能人、高师,这里是以其政治业绩为陪衬,突出其学术上的威望与影响。其他显宦、叱咤风云的人物,虽然声名显赫,但思想平庸,不能
15、激起青年的仰慕,以此反衬梁启超的高深学养,这都为下文具体描写演讲的情景张目。,(2)如何理解“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这句话? 这句话里有三个对比。一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相对比。二是“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相对比。上述两个对比又以“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为铺垫和衬托,同“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形成一个大的对比,突出强调听梁先生的讲演所获得的美感、趣味之大,进而引起下文论梁先生的讲演。,(3)如何品味对梁任公的外貌描写? 对梁任公的外貌描写:“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
16、,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文字不多,但很传神。这段描写可以分两部分:前一部分写身材、肖像、衣着,后一部分写精神气质,也就是说既写实相又写神采,既遵循人物固有的特点,又略有夸饰。“风神潇洒”“光芒四射”就是夸饰,表达了由衷的赞美之情。,(4)作者是怎样描写梁启超先生的开场白的?他对之作何评价? 梁实秋对梁启超先生的开场白有非常深刻的印象:“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这是开场前的动作,记载得非常清楚。为什么会如此清楚呢?让我们来看后面的开场白:“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不待作者说,我们也可以感觉
17、到一位活生生、有那么一点点谦逊其实又非常自信的梁启超先生了。作者本来就很景仰这位大师,现在得以亲炙其学问,自然是更加佩服又觉得满足。,(5)人们常说,诗如其人。其实,一首诗怎么讲解也是“如其人”,梁启超为什么对这首诗情有独钟?为什么讲解得那么生动传神、富有情感? 因为梁启超本人就是那个渡河者,他一边讲诗,一边会自然地想起这一生为中国的富强而奔走呼号,甘冒矢石、万死不顾的经历,所以会心潮澎湃,声泪俱下。,3随堂练习 1对下列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
18、,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A寥寥数语,都是平常字眼,但人物的外貌和内在精神立刻显现出来,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练、传神的特点。 B这段文字中的人物描写可分为两层:一层写身材、肖像、衣着,一层写精神气质。 C本段文字对人物的描写完全是对人物外貌的描写,遵循人物固有的特点,没有丝毫夸饰的成分。 D作者在梁启超的演讲前先写他的形象,似乎有意先给读者一个具体的人物形象,让读者在脑海中带着这一形象来欣赏梁氏的演讲过程。 【答案】 C(“完全是对人物的外貌描写”不对),2下列选项中的语句没有运用细节描写的是( ) A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
19、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 B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 C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D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答案】 D,3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A人物描写即通过对人物的体貌特征、语言动作、心理状态等方面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征。 B本文主要是从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地刻画主人公的。 C文中“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太息”
20、,纯粹是动作描写,但读者仍能体会到作者的感情。 D本文对梁任公的特点不是抽象地进行概说而是具体地化为各种外在表现。 【答案】 B(文中没有对人物心理的描写。),4梁任公就是梁启超,本文为什么写他只谈学术不谈政治作为?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有很高的威望,但学术威望比其政治威望高,所以本文只谈学术。 B虽然梁任公的学术水平与政治能力都可大书特书,但作者是一个文人学者,关心学术有甚于关心政治,写学术人物比写政治人物更得心应手。 C梁任公是中国现代政治史上有争议的人物,而他的学术地位是一致公认的,不可动摇的。 D梁任公的政治作为为多数人所知,而学术造诣为政治声名所
21、掩,正值得为之专文彰显。,【答案】 A(“学术威望比其政治威望高”理解错误。),5下面对本文的分析赏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题是记一次演讲,好像记事,其实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形象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B语言简练、传神,用较少的文字表达丰富深刻的内容,所以本文材料十分充足、丰富。 C本文选材很讲究,写片段的记忆,片段的印象,如同摄像,只选取几个精彩的镜头,集中表现人物光彩的一面,用笔简洁精当,这种写法被称为白描。 D本文既有充分的叙事,又有充沛的抒情,把对老师的真挚情感融化在叙述描写中。 【答案】 B(“本文材料十分充足、丰富”错误。),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2、( ) A梁实秋是我国著名学者,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B梁启超与康有为共同倡导“戊戌变法”,并称“康梁”,二人有师生之谊。 C孔尚任,清代戏曲作家,写有桃花扇。 D“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出自杜甫的律诗佳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答案】 A(梁启超,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第二课时(讲读第710自然段),1吃透文本 第29自然段是第二部分,描写这次演讲的主要情况。 第10自然段为第三部分,点明梁任公作为学者的主要特点,结束全文。,2疑难探究 (1)“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作者用了“表演”一词,联系全文,谈一下你对该词的理解。 “表演”一词, 是对梁先生演讲时的外在表
23、现而言,赞扬他的演讲不枯燥,不呆板,形象生动,有感染力。并非说他只重形式而缺少真情实感。,(2)文章描写梁先生的演讲,特别提到桃花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用意何在? 一是他演讲的“紧张处”是最精彩的部分,二是用它们来表现任公的爱国情感。 (3)“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从结构上看,总结上文,并简明交代了写作此文的原因。从内容上看,本句从三个方面评价梁任公先生,并以当世少有这种人而反衬之,进一步表现了梁启超先生作为学者的独特与高尚。,(4)本文的情感表达有什么特点? 本文是叙事散文,既有充分的叙事,又有充沛的抒
24、情。作者对梁任公有景仰之情、欣赏之情、赞美之情。 一是表达直接。如开篇“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神似的境界有些人穷尽脑汁也未必能达到,梁实秋三言两语就完成了。,二是格调高雅。梁任公先生乃一代国学大师,他要为清华学子作演讲,要启迪青年的学问、思想,他做的是雅事,而作者就把他的雅写出写活了。看梁任公的那两句开场白:“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是文人谦逊与自负,却又是顽皮的雅。“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二十年后还让人触景生情,忆起所讲的内容,这是学问的雅。孔子闻韶,三月不
25、知肉味,音乐的雅和文学的雅,有同一的韵味,同一的力量。,文章收尾,言及“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这是对任公先生的赞美,也是对当世文坛现状的遗憾,潜藏着对学界未来的期盼,这不又是一份“雅”?古人“闻弦歌而知雅意”,作者借文章传雅意,雅之趣大矣哉!,(5)作者对梁任公先生的敬仰、欣赏、赞美之情是怎样抒发的? (1)直接的表达。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 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2)半直接半含蓄的表达。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26、。 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3)完全含蓄的表达。 描写外貌,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 “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纯粹是动作描写,但读者仍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敬佩。 标题“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以学生的辈分称呼梁启超,已是一种尊敬和爱戴。,3随堂练习 1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风和日丽 左顾右盼 状极愉快 涕泗交流 B张口大笑 黄流滚滚 博闻强记 不能自己 C泪下沾襟 大汗淋漓 短小精悍 叱咤风云 D莅
27、校讲话 步履稳健 迥乎不同 屏息以待 【答案】 B(己已。),【答案】 B(B.津:渡口。和:温和。),3本文叙事的同时也有抒情,主要运用了直接和含蓄两种抒情方式,下列各组句子中,与其他三项抒情方式不同的一项是 ( ) A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 B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C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D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 【答案】 D(D项为通过描写含蓄抒情,共他三项为直接抒情。),4下列对文章的内容和艺术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本文题为记一次演讲,表面是在记
28、事,其实是在写人。文章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特点,并表达对梁任公的崇敬之情。 B本文第一自然段概述演讲的背景,是为下文具体描写演讲情景作铺垫。 C能够把简练和传神十分巧妙地结合起来,是梁实秋文章中语言的主要特色。 D文章标题是“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所以本文主要是实事求是地记述梁先生的演讲,无其他目的。 【答案】 D,5下列对课文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运用对比手法,意在突出达官显贵、风云人物不是
29、清华学子的向往、追求。 B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用外貌、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塑造了一位精干、睿智、强健、富有活力的学者形象。,C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演讲认真投入,富有激情,性情率直。 D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运用反问修辞和反衬手法,突出梁任公的学识、才华和品行。 【答案】 A(突出梁任公先生的学识给清华学子的印象和影响。),梧桐雨 杂剧剧本。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元白朴作。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但删去道士求仙一段。写当斩的边将安禄山被唐明皇赦释留宫中侍候期间,与杨贵妃有私。后安禄山赴任渔阳节度使,贵妃则邀取明皇宠爱,双双对天密誓,永为夫妻,并成天沉湎于声色歌舞之中。安禄山乱起,明皇仓皇西逃。至马嵬坡,护驾六军不发,先杀杨国忠,继迫明皇缢死杨贵妃以谢天下。,乱平以后,明皇重返长安,于秋雨之夜,追思贵妃成梦,醒来正听雨打梧桐,愈添伤情,叹为终身之恨。作者倾心歌颂帝妃爱情,但又写明皇之昏庸及杨、安之私通,造成主题上的矛盾与混乱。唯抒情写景较有特色。尤以第四折中以雨打梧桐叶的实写引出雨滴人心脾的虚写,情景交融,极富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