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我小测1.如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的气体是( ) 。CO、O 2 Cl 2、CH 4 NO 2、O 2 N 2、H 2A B C D2.下图是实验室制备 CO2 的简易装置图,用该装置制备 CO2 可起到随时使反应发生,也可以随时使反应停止的效果。下图装置可起到与下图装置相同的效果的是( ) 。3.某同学仿照“喷泉”实验的原理,在实验室中做了一个“喷烟”实验,如图所示。他在甲、乙两个烧瓶中分别充入 X、Y 两种无色气体,在胶头滴管中盛有含酚酞的 NaOH溶液,实验时将胶头滴管内的液体挤入甲烧瓶内,然后打开止水夹,
2、便可看到甲烧瓶中的导管口喷出白色的烟,同时甲烧瓶中的溶液颜色逐渐变浅。若已知 X、Y 是HCl、NH 3、Cl 2、O 2、CH 4、SO 2、NO 七种气体中的两种,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X 是 NH3,Y 是 HCl BX 是 Cl2,Y 是 CH4CX 是 SO2, Y 是 O2 DX 是 NO,Y 是 O24.如下图所示,锥形瓶内装有干燥的气体 X,胶头滴管内盛有液体 Y,若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 Y 滴入瓶中,振荡,一会儿可见小气球 Z 鼓起。则对于气体 X 和液体 Y 不可能的是( ) 。AX 是 Cl2, Y 是 NaOH 溶液 BX 是 NH3,Y 是 NaCl 溶液C
3、X 是 SO2, Y 是 NaOH 溶液 DX 是 CO2,Y 是稀硫酸5下列实验设计能够成功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及现象A检验亚硫酸钠试样是否变质试样 白色沉淀 溶 解 硝 酸 钡 溶 液沉淀不溶解 稀 硝 酸B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混合液 溶液分层 饱 和 碳 酸 钠 溶 液 振 荡得上层液体 分 液C证明酸性条件下H2O2 氧化性比 I2 强NaI 溶液 溶液230%HO 溶 液 稀 硝 酸 及 淀 粉变蓝色D鉴定盐 A 的成分是FeBr2A 3AgN 适 量 硝 酸 酸 化 的 溶 液6比较 MnO2 和 CuO 对 H2O2 分解反应的催化能力大小的实验中若催化剂的质量均
4、控制在 0.1 g,质量分数为 6%的 H2O2 溶液均取 2 mL,可选择的实验装置是 ( )。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正确搭配、选择、识别各种实验装置,是基本的化学素养之一。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四小题。(1)下图是气体制取装置,下列能用此装置制取气体并能“ 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是( )。A大理石和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 B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C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制取二氧化硫 D电石和水制取乙炔(2)实验室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干燥收集某气体 R,则 R 可能是( )。ASO 2 BNH 3 CNO DCl 2(3)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出现小气球鼓起来的现象,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试剂可能
5、是( )。A铜与浓硫酸 B铁与浓硫酸C铝和氢氧化钠溶液 D二氧化锰和浓盐酸(4)指出下面 3 个实验中各存在的一个错误:A_,B_,C_ 。8铜及其化合物一般都具有特征的颜色,例如 Cu、Cu 2O 呈红色,CuO 呈黑色,CuSO45H2O 呈蓝色等。研究性学习小组甲为检测实验室用 H2 还原 CuO 所得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 Cu2O 进行了认真的探究。.查阅资料:Cu 2O 属于碱性氧化物。高温灼烧 CuO 生成 Cu2O。Cu 2O 在酸性条件下能发生下列反应:Cu 2O2H =CuCu 2 H 2O.设计实验方案:方案 1:取该红色试样溶于足量的稀硝酸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方案 2:取
6、该红色试样溶于足量的稀硫酸中,观察溶液是否呈蓝色。方案 3:称得干燥坩埚的质量为 a g,取红色试样置于坩埚中称得总质量为 b g,在空气中高温灼烧至质量恒定,称得最后总质量为 c g。(1)请你评价方案 1 和方案 2。如果你认为方案合理,请简述其化学原理;如果你认为该方案不合理,请简述原因。方案1:_。方案2:_。(2)方案 3 中,若确认红色粉末中含有 Cu2O,则 a、b、c 应符合的数学的关系为_,该实验方案最少得进行_次称量。.研究性学习小组乙设计了新的探究方案,拟通过干燥管中 CuSO4 是否变蓝判断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 Cu2O,装置如图所示:(3)简述该探究方案中,检验气体发生
7、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说明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_。(4)为确保探究的科学、合理、安全,你认为实验中还应采取的措施有:_( 填序号)。A在氢气发生器与硬质玻璃管之间加一个干燥装置B加热前先排尽装置中的空气C在盛有硫酸铜的干燥管后再连接一个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参考答案1.答案:D 解析:溶液能够 倒吸,说明集气瓶能够形成低气压,气体互不反应;中 Cl2 与 CH4 光照条件下发生反应,反 应后气体体积减小,且产物 HCl 易溶于水;的气体与水共同作用,气压减小。2. 答案:BD 解析:题目给出的简易装置制备 CO2 可起到随时使反应发生,也可以随时使反应停止的效果,即符合启普 发生器原理。 A 装置
8、无法 实现使大理石和盐酸脱离接触,不符合启普发生器原理;C 选项产 生的气体无法排出,存在安全隐患。3.答案:A 解析:X 必须是一种易溶于 NaOH 溶液的气体,才能使甲内气压减小导致乙中的气体进入甲,可排除 D;乙中的气体进入甲后反应产生白烟,可排除 B、C,虽然 Cl2与 CH4 光照能反应但无白烟现象, SO2 与 O2 在通常情况下不反应。胶头滴管中的液体应为酚酞。4.答案:D 解析:将滴管内的液体滴入 锥形瓶,只有锥形瓶内的气体被液体吸收,导致锥形瓶内压强减小,小于大气 压,利用大气 压使气球在锥 形瓶内膨胀。Cl 2、SO2 都能与NaOH 溶液反应 ,NaCl 溶液中的水能 够
9、溶解 NH3。5答案:B 解析:A 项中亚硫酸钠变质应被氧化成硫酸钠,检验时应使用氯化钡溶液和稀盐酸作检验试剂,而不 应该使用硝酸钡和稀硝酸,因为在酸性条件下硝酸根( 硝酸)能将亚硫酸盐(亚硫酸根)氧化成硫酸盐,干 扰实验现象,A 项错误;B 项中由于乙酸能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可溶性的乙酸钠,且乙酸乙 酯在饱和碳酸钠 溶液中的溶解度小,故可通 过分液分离,B 项正确; C 项中后续操作用到了具有强氧化性的稀硝酸,稀硝酸也能将 I 氧化成 I2,干扰实验,应改用稀盐酸,C 项错误;D 项中并没有检验出 Fe2 ,因为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将Fe2 氧化成了 Fe3 ,无法判定 A 是 FeBr2还是
10、 FeBr3,D 项错误。6答案:D 解析:A、B 两装置中使用的长颈漏斗没有形成液封,无法收集到气体;根据双氧水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粗略计算可知, 2 mL 6%的 H2O2 溶液完全分解产生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 39.5 mL,故答案 选 D。7答案: (1)B (2)B (3)C (4)A.胶头滴管口伸入试管中 B试管口比试管底高(应略向下倾斜) C混合气体从短导管进入洗气瓶解析:(1)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因为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的进行,故 A 错;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制取二氧化硫,由于亚硫酸钠不是难溶的块状固体,所以不能使用此装置,故
11、 C 错;电石和水制取乙炔的反应太剧烈,也不宜使用此装置,故 D 错。(2)能用此装置干燥收集的某气体 R,只能是选项中的 NH3,因为SO2、Cl2 会与碱石灰反应,NO 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3)小气球鼓起来 说明装置中有气体产生。铜与浓硫酸、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均需要加热才能反应,铁与浓硫酸在常温下发生钝化,只有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在常温下反应产生氢气。8答案:(1)不合理,因为铜和氧化亚铜均可溶于稀硝酸形成蓝色溶液 合理,因为氧化亚铜与稀硫酸生成 Cu 和 Cu2 ,导致溶液呈蓝色(2)c(9ba)/8 4(3)关闭导气管上的活塞,从漏斗中往试管中注水,漏斗中的液面高度高于试管中的液面高度,且一段时间内液面无变化,则说明气体发生装置气密性良好(4)ABC解析:(2)设红色粉末中 Cu 元素的物质的量为 n,则( ba)/64n(c a)/72,即c(9b a)/8;称量 a、b 各 1 次,确定 c 至少两次,确认反应完全。(4)氢气还原 CuO,需要排尽系统中的空气,以保证安全; 实验中通过测定生成水的量 进行定量验证,在整个 实验过程中确保不进入外来水分,因此必 须除水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