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2 节 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一、教学设计 本节首先介绍了分子晶体的物理性质的特性,然后以冰和干冰为例介绍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状态的影响等。在介绍原子晶体时,从生活中比较熟悉的金刚石入手,从原子间的相互连接方式认识原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特性。在教学时要注意归纳对比,在学习完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结构特点及其性质的一般特点后,让学生理解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晶体类型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注意区别二者的差别。教学重点:1. 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的概念;2. 晶体类型与性质之间的关系;3. 氢键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教学难点:1. 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的结构特点;2. 氢键对冰晶体结构和
2、性质的影响。具体教学建议:1. 如何理解氢键对分子晶体结构的影响是本节的难点,可以利用物理现象(如冰浮于水上而干冰沉于水中)和物理性质(如冰、干冰和水的密度),使学生对冰和干冰的物理性质上的差异有所认识,并结合氢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尝试进行解释。干冰和冰的晶体结构特点是分子晶体结构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由于冰中氢键的方向性决定了冰晶体的结构特点有其特殊性。氢键的作用力大于分子间的范德华力,所以冰和干冰的性质存在差异。2. 对于原子晶体的教学,可要求学生注意从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不同点加以分析,可以利用金刚石的多媒体课件或立体模型,组织学生认识原子晶体与分子晶体的区别。3. 哪些晶体是分子晶体?
3、哪些晶体是原子晶体?可以结合元素周期表的内容,找出易形成分子晶体或原子晶体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大致位置。教学方案参考【方案】阅读讨论学习分子晶体创设问题情景:讨论雪花、冰糖、食盐、水晶和电木这些固体是否属于晶体?若不是晶体,请说明理由。交流讨论:雪花、冰糖、食盐、水晶都是晶体;电木(酚醛树脂)不属于晶体,它是高分子聚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模型展示:展示 I2、CO 2的分子结构模型,让学生认真观察,找出两种分子晶体模型中的共同点。(或者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提出问题:在教科书的表 3-2 中,水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硫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什么水的熔点却高于硫化氢的熔点呢?阅读讨论:引导学
4、生阅读教科书的相关内容,组织学习小组进行交流讨论,然后进行全班的交流讨论。归纳总结:明确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状态的影响,知道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认识到哪些晶体是分子晶体。评价反馈:描述 CO2的分子结构特点,对比冰和干冰的物理性质不同,说明氢键的存在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影响。【方案】模型探究学习原子晶体提出问题:碳元素和硅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主族,为什么 CO2晶体的熔、沸点很低,而 SiO2晶体的熔、沸点很高?回忆复习:回忆 CO2的分子晶体结构特点,复述分子晶体的组成粒子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模型展示:展示金刚石晶体的结构模型,认真对比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在晶体结构上的不同点。模型探
5、究:分学习小组探究 CO2和金刚石的晶体模型的特点,从各自的视角观察两种晶体在结构上的差异。交流讨论:固态 CO2是分子晶体,CO 2之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这种分子间作用力很弱,较容易破坏它使晶体变成液体或气体,故 CO2 晶体的熔、沸点很低。SiO 2是原子晶体,晶体中不存在 SiO2分子,每一个硅原子和四个氧原子形成 4 个共价键,每一个氧原子和 2 个硅原子结合。由于晶体是由硅原子和氧原子按 12 的比例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的立体网状的晶体,破坏这些共价键需要很高的能量,故 SiO2晶体的熔、沸点很高。问题总结:明确形成原子晶体的粒子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是什么?认识到哪些晶体是原子晶体?评价
6、反馈:组织学生思考与交流“学与问”。【方案】总结对比学习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的差异创设情景:自然界中有很多晶体存在,它们有不同的光泽、不同的外观,还有不同的熔、沸点和硬、密度,千变万化的晶体世界是由于晶体的不同的结合方式而产生性质上的差异性。通过调查和对比认识 CO2和 SiO2物理性质的不同。学生调查:查找资料,以数据说明 CO2和 SiO2物理性质的不同。阅读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从结构决定性质的角度出发,探讨两者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课堂交流:分学习小组通过自制模型或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提出问题:同为分子晶体,水和硫化氢的性质为什么也有较大的差异?阅读理解:明确氢键的存在
7、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总结对比:分子晶体有什么特点?哪些晶体是分子晶体?原子晶体有什么特点?哪些晶体是原子晶体?氢键对分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有何影响?列表对比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特点。二、活动建议【补充实践活动】1.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一些晶体的物理性质的相关数据。如水、干冰、硫化氢、金刚石、二氧化硅的熔点、沸点和硬度等数据。2. 利用互联网查找有关冰、干冰、金刚石和二氧化硅的晶体结构模型的三维立体图片或动画。3. 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球棍或橡皮泥和牙签等,制作冰、金刚石和二氧化硅的立体模型。三、问题交流【学与问】1. 由于金刚石、硅和锗的晶体都是原子晶体,形成晶体的粒子均为原子,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是共
8、价键,所以熔、沸点和硬度的大小由共价键的强弱决定。由于碳、硅、锗三种原子的半径依次增大,各个原子之间的共价键的键长依次增大,键的强度依次减弱,所以金刚石、硅和锗的熔点和硬度依次下降。2. 此说法不对。“具有共价键”并不是原子晶体判定的唯一条件,分子晶体的分子内部也有共价键,如冰和干冰晶体都是分子晶体,但 H2O 和 CO2 中存在共价键。对原子晶体的认识除了要求“具有共价键”外,还要求形成晶体的粒子是原子。四、习题参考答案1. 分子晶体 原子晶体2. 分子晶体 原子晶体3. 4. 只认识到冰中含有共价键(即氢元素和氧元素之间的共价键),而没有认识冰晶体中水分子与其他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是范德华力
9、和氢键,不是化学键,所以误认为冰是原子晶体。5. 属于分子晶体的有:干冰、冰、硫磺、C 60、碘、白磷、苯甲酸、稀有气体的晶体、氧的晶体、氮的晶体;属于原子晶体的有:金刚石、石英、金刚砂。6. 参照教科书图 3-14 制作。7. 要数出一个 CO2周围紧邻多少个 CO2,可以以教科书图 312 中的任一顶点为体心在其周围“无隙并置”八个 CO2晶胞,周围紧邻的 CO2分子数为 12 个。或利用晶胞进行数学计算:与任意顶点 CO2紧邻的 CO2是该顶点所处面的面心,共有三个分子。若以该顶点形成立方体,则需要八个与此相同的晶胞,则由 38=24 个紧邻CO2,但每一个 CO2都属于两个晶胞,所以总数应为 242=12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