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如皋市薛窑中学高中化学 3.3 金属晶体(第 3 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 3【教材内 容分析】晶体知识和分子晶体、原子晶体已经做了介绍,学生对晶体内微粒的空间 排列有了初步 的认识。学生自己探究金属晶体的结构有了可能。【教 学目标设定】1了解金属晶体内原子的几种常见排列方式2训练学生 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金属晶体内原子的空间排列方式【 教学方法建议】 活 动探究【教学 过程设计】密 置层的原子按钾型堆积方式堆积,会得到两种基本堆积方式,镁 型和铜型。镁型如下 图左 侧, 按 ABABABAB的方式堆积;铜型如 图右侧,按 ABCABCABC的
2、方式堆积.这两种堆积方式都是金属晶体的最密堆积,配位数均为 12,空间利用率均为 74,但所得的晶胞的形式不同.归纳与整理金属晶体的四种堆积模型对比堆积模型来源:Zxxk.Com采 用这种堆 积的典型代表 空间利用 率 配位数晶胞简单立方 Po 52 6钾型 Na K Fe 68 8镁型 Mg Zn Ti 74 12铜型 Cu Ag Au 74 12混合晶体石墨不同于金刚石,这的碳原子不像金刚石的碳原子那样呈 sp3 杂化.而是呈 sp2 杂化,形成平面六元并环结构,因此石墨晶体是 层状结构的,层内的碳原子的核间距为 142pm 层间距离为 335pm,说明层间没有化学键相连,是靠范德华力维系的;石墨 的二维结构内,每一个碳原子的配位数为 3, 有一个末参与杂化的 2p 电子,它的原子轨道垂直于碳原子平面。石墨晶体中,既有共价键,又有金属键,还有范德华力,不能简单地归属于其中任 何一种晶体,是一种混合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