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贵州省息烽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766011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息烽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贵州省息烽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贵州省息烽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贵州省息烽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贵州省息烽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贵州省息烽县一中 2018-2019 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 化学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分卷 I一、单选题(共 27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54 分) 1.下图是关于蒸发的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先固定好铁圈,放上蒸发皿,再放酒精灯B 给蒸发皿内所盛液体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C 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因局部过热而使固体迸溅D 蒸发的过程中,用酒精灯一直加热到全部固体析出,没有水分2.金属和金属材料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 一般用铜而不用银作导

2、线,主要是由于考虑价格的因素B 铁制品比铝制品容易腐蚀,是由于铁的化学性质比铝活泼C 用盐酸可区分假黄金,是由于金不能与盐酸反应,而锌能与盐酸反应D 用硫酸铜配制的波尔多液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是因为铁能与硫酸铜发生反应3.已知 1.5051023个 X 气体分子的质量为 8 g,则 X 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A 32B 32 gC 64 gmol -1D 32 gmol -1- 2 -4.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3Cl 26KOH=5KClKClO 33H 2O2NO 22NaOH=NaNO 3NaNO 2H 2OSnCl 42H 2O=SnO24HClNaOHHCl=H 2ONa

3、ClA B C D 5.实验需要配制 KMnO4溶液,下列操作会引起所配溶液浓度偏大的是( )A 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B 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刻度线C 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没有再加蒸馏水D 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并将洗涤液转移入容量瓶中6.实验室里将 NaClO3和 Na2SO3按物质质量之比为 7142 倒入烧瓶中,同时滴入适量 H2SO4,并用水浴加热,产生棕黄色的气体 X,反应后测得 NaClO3和 Na2SO3恰好完全反应,则 X 为( )A Cl 2B Cl 2OC ClO 2D Cl 2O37.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 CaCO 32H =

4、Ca2 CO 2H 2OB 2Fe 2 Cl 2=2Fe3 2Cl CH =CO2H 2OD Na 2OH 2O=2Na 2OH 8.三种都能与酸反应的金属混合物共 2.3 g,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0.1 g,则这三种金属可能是( )- 3 -A Cu、Na、AlB Zn、Na、FeC Mg、Na、AlD Zn、Na、Al9.0.5 L 2 molL-1FeCl3溶液与 0.2 L 5 molL-1KCl 溶液中的 Cl 物质的量之比( )A 65B 32C 152D 3110.下列关于铁与水反应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铁与水蒸气反应的产物是黑色的 Fe2O3B 红热的铁能与水蒸

5、气反应,放出的气体点燃时能发出爆鸣声C 铁与水蒸气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D 常温下,Fe 与 H2O 不反应,但在空气中的 O2、H 2O 共同作用下能发生反应11.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1 molL1 的是( )A 含 4 g NaOH 的溶液 1 LB 含 0.1 g NaOH 的溶液 1 LC 含 0.2 mol H2SO4的溶液 0.5 LD 将 98 g 的 H2SO4倒入 1 L 水中12.设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表示物质所含粒子的多少B 1 mol 氢中含有 2 mol 氢原子和 2 mol 电子C 1 mol

6、水的质量等于 NA个水分子质量的总和D 摩尔表示物质的量的数量单位13.欲配制 100 mL 1.0 molL1 硫酸钠溶液,不正确的方法是( )A 将 14.2 g 硫酸钠溶于 100 mL 水中- 4 -B 将 32.2 g Na2SO410H2O 溶于少量水中,再加水稀释至 100 mLC 将 20 mL 5.0 molL1 硫酸钠溶液用水稀释至 100 mLD 将 14.2 g 硫酸钠溶于水中得到 100 mL 溶液14.金属材料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用途。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钛合金具有强度高、耐热性好等特点,主要用来制作飞机发动机部件B 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以用

7、于制造炊具C 不锈钢抗腐蚀性好,常用于制造医疗器械D 铅锑合金的熔点较低,常用于制造发热体15.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碳酸氢钠与硫酸氢钠反应:=H 2OCO 2B 氯化钡溶液中滴入硫酸钠溶液:Ba 2 =BaSO 4C 氢氧化铁溶于盐酸:OH H =H2OD 碳酸氢钙溶液与盐酸反应:Ca(HCO 3)22H = Ca2 2H 2O 2CO 216.关于气体摩尔体积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某温度压强下,1 mol 某气体的体积为 30 L,此条件下该气体的摩尔体积为 30 Lmol1B 标准状况下,0.5 mol 氢气和 0.5 mol 氧气组成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 22.4

8、 LC 在同温同压下,22.4 L 的任何气体的物质的量都是 1 molD 标准状况下,1 mol 氢气所占的体积是 0.5 mol 氧气所占的 2 倍17.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1 微米10 6 米)的可入肺的有害颗粒。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5 -A PM2.5 在空气中形成了胶体B PM2.5 表面积大,能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C 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降低机动车尾气污染,某种程度可以减少 PM2.5 污染D PM2.5 主要来自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18.含有 MgCl2、NaCl、Na

9、2SO4三种物质的混合溶液,已知其中含有的 Cl 为 1.8 mol,Na +为2 mol,Mg 2+为 0.5 mol,则 的物质的量为( )A 0.6 molB 0.7 molC 1.2 molD 1.0 mol19.为了除去粗盐固体中可能含有的少量 Na2SO4和 CaCl2杂质,须进行下列六项操作,正确的顺序是( )加水溶解 加入过量 BaCl2溶液 加热蒸发得到晶体 加入过量盐酸 加入过量Na2CO3过滤A B C D 20.下列有关对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铁有良好的导热性,常用来制作炊具B 合金的硬度一般小于成分金属的硬度C 废旧电池中的回收,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D

10、 铝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可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21.下列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分离,且油层由分液漏斗上口倒出的是( )A 四氯化碳和水 B 酒精和水C 植物油和水 D 硫酸和水- 6 -22.设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 mol H 2O 中所含的粒子数目一定是 NAB 1 mol NH 4+所含的质子数是 10NAC 51 g NH 3所含原子数为 3NAD 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与 2NA个氧原子质量(以 g 为单位)在数值上相等23.某溶液中可能含有大量的 Mg2 、Al 3 、H 、Cl 和少量 OH ,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 0.5 molL1 NaOH 溶液,

11、生成沉淀的质量和加入 NaOH 溶液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可判断原溶液中( )A 有 Mg2 ,没有 Al3 B 有 Al3 ,没有 Mg2C 有 Mg2 和 Al3 D 有大量的 H 、Mg 2 和 Al324.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 Cl 、CO 、OH 等 3 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分别将 3 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滴加 Mg(NO 3) 2溶液;过滤;滴加 AgNO3溶液;滴加 Ba(NO 3) 2溶液A B C D 25.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是从人身安全因素考虑的是( )A 酒精灯不使用时,必须盖上灯帽B 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

12、向下倾斜,外壁干燥后再加热C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上倾斜(约 45),外壁干燥后再加热- 7 -D 用 H2还原 CuO 时,应先通一会儿 H2,再加热 CuO26.实验室配制 1 molL-1盐酸 250 mL,下列不需用的仪器是( )A 250 mL 容量瓶 B 托盘天平C 胶头滴管 D 烧杯27.现将 100 mL 0.1 molL1 的 BaCl2溶液与 50 mL 0.2 molL1 的 NaCl 溶液混合,若不考虑溶液混合时体积的变化,则混合溶液中氯离子浓度是( )A 0.2 molL 1 B 0.01 molL 1C 0.1 molL 1 D 0.02 molL 1分

13、卷 II二、填空题(共 5 小题,共 46 分) 28.9.031023个 CH4中,含_mol 碳原子,_mol 氢原子,_mol 质子,_mol 电子。与_个 NH3含有相同数目的氢原子。标准状况下 CH4所占的体积为_。29.为证实氢氧化钡溶液和硫酸溶液的反应是离子反应,实验设计和过程如下: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向烧杯中加入 25 mL 1 molL1 的氢氧化钡溶液和 2 滴酚酞溶液,再一边不断地滴加 1 molL1 的硫酸溶液,并轻轻振荡。试完成下列内容:(1)实验现象及分析:溶液颜色变化为_,原因是_。- 8 -灯泡亮度变化:_,原因是_。溶液变浑浊,原因是_。(2)实验结论:稀硫酸

14、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实质是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30.某同学为测定一定质量的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氢气的体积,设计了图 1 装置进行实验。(1)实验开始,欲使钠与水接触反应,应如何操作?_;反应开始后,试管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2)已知有关物质的密度 (K):0.86 gcm3 , (Na):0.97 gcm3 , (煤油):0.8 gcm3 。如果将钠换成相同大小的钾进行上述实验,结果钾反应完所用时间比钠反应完所用的时间_(填“长”或“短”),其原因是_。(3)从实验的安全考虑,比较金属钠、钾与水反应的实验操作图 A、图 B,请指出图 B 表示哪种金属与水反应_。31.某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

15、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采用了不同的实验方法(装置如图所示)。- 9 -(1)根据上图、所示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填装置序号)_。(2)图所示实验能够鉴别这两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图不仅能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同时又能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B 中装入的物质为_,实验过程中的现象为_。32.为除去粗盐中的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及泥沙等杂质,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步骤如下(用于沉淀的试剂稍过量):(1)第步中,操作 A 是_,第步中,操作 B 是_。(2)第步中,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设粗盐溶液中 Ca2 的主要存在形式为氯化钙)_。(3)若先用

16、盐酸调溶液至中性,再过滤,将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其原因是_。(4)判断氯化钡已过量的方法是_。33.某学习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铝镁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和铝的相对原子质量。(1)A 中试剂为_。(2)实验前,先将铝镁合金在稀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是_。- 10 -(3)将药品和水装入各仪器中,连接好装置后,需进行的操作还有:记录 C 的液面位置;将 B 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待 B 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记录 C 的液面位置;由 A 向 B 中滴加足量试剂;检查气密性,上述操作的顺序是_(填序号);记录 C 的液面位置时,除视线平视外,还应_。(4)若实验用铝镁合金的质量为

17、ag,测得氢气体积为 bmL(已换算为标准状况),B 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cg,则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5)实验过程中,若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则测得铝的质量分数将_(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11 -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 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先放酒精灯,根据酒精灯的高度固定好铁圈,再放蒸发皿,A 错误;蒸发皿可直接加热,不用垫石棉网;蒸发时不能直接蒸干,应用余热使其蒸干,D错。2.【答案】B【解析】铝比铁活泼,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保护了内部铝。3.【答案】D【解析】1.50510 23个 X 气体分子的物质的量为 n= =0.25 mol,该

18、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M= =32 gmol-1,故选 D。4.【答案】A【解析】凡是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均是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判断反应中各物质所含元素在反应前后的价态可知,、项中的反应有化合价的升降。5.【答案】B【解析】根据 c 判断,若所配溶液浓度偏大,则 V 偏小,或操作引起的 n 偏大,以此解答该题。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由于不影响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所以对配制的溶液的浓度不产生任何影响,故 A 不选;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刻度线,则溶液的体积偏小,导致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偏大,故 B 选;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没有再加蒸馏水,则不会对溶液的浓度产生误差,故 C 不

19、选;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并将洗涤液转移入容量瓶中,操作正确无误,故 D 不选。- 12 -6.【答案】C【解析】 n(NaClO3) n(Na2SO3) 21,Na 2SO3作还原剂,S 元素的化合价由4 升高为6;NaClO 3作氧化剂,设气体 X 中 Cl 元素的化合价为 a,Cl 元素的化合价由5 降低为 a。根据得失电子守恒,2(5 a)1(64),则 a4。7.【答案】B【解析】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离子反应,也就是既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又有离子参加或生成。8.【答案】D【解析】生成 0.1 g H2,分别需要锌 3.25 g、钠 2.3 g、铁 2.8 g、镁 1.2 g、铝 0

20、.9 g,题目中 0.1 g 氢气需金属的平均质量为 2.3 g,故所需混合物中金属必须有大于 2.3 g 的也必须有小于 2.3 g 的,则必定有镁或者铝中的一种。根据题意,三种金属均要能与酸反应,但A 中铜不与酸反应,不正确;B 中 Na 刚好 2.3 g,锌和铁的都要大于 2.3 g,产生 0.1 g 氢气总质量要大于 2.3 g,不正确;C 中钠刚好 2.3 g,镁和铝都要小于 2.3 g,产生 0.1 g 氢气总质量要小于 2.3 g,不正确;D 中钠刚好 2.3 g,铝的质量小于 2.3 g,Zn 的大于 2.3 g,产生 0.1 g 氢气总质量有可能等于 2.3 g,正确。9.【

21、答案】D【解析】0.5 L 2 molL-1FeCl3溶液与 0.2 L 5 molL-1KCl 溶液中的 Cl 物质的量之比为0.5 L2 molL-130.2 L5 molL -11=31。10.【答案】A【解析】 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4H 2O(g)高温,Fe 3O44H 2,生成黑色的Fe3O4,A 错误;H 2在不纯的氧气中点燃时能发出爆鸣声,B 正确;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常温下,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被缓慢氧化,D 正确。11.【答案】A【解析】 A 中 n(NaOH) 0.1 mol,则 c(NaOH) 0.1 - 13 -molL1 ,同理可计算出 B 项、

22、C 项的浓度分别为 0.002 5 molL1 、0.4 molL 1 ,B 项、C 项错误;D 项溶液的体积不是 1 L,错误。12.【答案】C【解析】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粒子的集合体,不是表示物质所含粒子的多少,A 项不正确;“物质的量”仅适用于微观粒子,用“物质的量”来表示物质时,必须指明微粒的种类,1 mol 氢可能是指 1 mol 氢气分子、1 mol 氢原子,也可能是 1 mol 氢离子等,指代不明确,B 项不正确;1 mol 水中含 NA个水分子,故 1 mol 水的质量等于 NA个水分子质量的总和,C 项正确;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不是数

23、量单位,D 项不正确。13.【答案】A【解析】配制 100 mL 溶液,而非加入 100 mL 水,A 项错误;对于结晶水合物溶于水后所得溶液,其溶质不包括结晶水,但在计算称量的质量时不可漏掉结晶水的质量,B、C、D 项正确。14.【答案】D【解析】铅锑合金的熔点较低,不适合制造发热体。15.【答案】B【解析】氢氧化铁难溶于水,应写成化学式;碳酸氢钙溶于水易电离,应写成 Ca2 和的形式;应写成和 H 的形式。16.【答案】C【解析】同温同压(不一定是标准状况)下,22.4 L 的任何气体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 1 mol。17.【答案】A18.【答案】A【解析】含有 Cl 为 1.8 mol,N

24、a +为 2 mol,Mg 2+为 0.5 mol,设硫酸根离子为 xmol,由电荷守恒可知,- 14 -2 mol1+0.5 mol2=1.8 mol1+x2,解得 x=0.6 mol。19.【答案】D【解析】通过转化为沉淀的方法除去粗盐中混有的少量可溶于水的 Na2SO4和 CaCl2杂质:可采取加水溶解加入过量 BaCl2溶液,与 Na2SO4发生反应,生成 BaSO4沉淀;再加过量Na2CO3溶液,与 CaCl2和过量 BaCl2溶液发生反应,生成 CaCO3沉淀和 BaCO3沉淀过滤,滤出上述步骤生成的沉淀加适量盐酸,与过量 Na2CO3溶液发生反应加热蒸发得到晶体,综上操作中应依次

25、加入过量的 BaCl2溶液、碳酸钠溶液、过滤后加适量盐酸,正确的操作顺序为,故选 D。20.【答案】B【解析】合金的硬度一般大于成分金属的硬度,B 错误。21.【答案】C【解析】四氯化碳和水、植物油和水都是互不相溶的液体,可用分液漏斗分离。分液时,上层密度比水小的油层(食用油)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密度比水大的油层(四氯化碳)由分液漏斗下口放出。22.【答案】D【解析】A 项,微粒的种类不明确,故 1 mol 水中含有的粒子个数不一定是 NA个,故 A 错误;B 项,铵根离子中含 11 个质子,故 1 mol 铵根离子中含 11NA个质子,故 B 错误;C 项,51 g 氨气的物质的量为 3 m

26、ol,而氨气中含 3 个原子,故 3 mol 氨气中含 9NA个原子,故 C 错误;D 项,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2,而 2NA个氧原子即 1 mol 氧气,质量为 32 g,故两者在数值上相同,故 D 正确。故选 D。23.【答案】C- 15 -【解析】 由图可以看出,当加入 NaOH 溶液时,马上就有沉淀产生(由原点开始),可确定溶液中无大量 H ;产生的沉淀有部分可以溶解,可证明溶液中一定有 Mg2 和 Al3 。24.【答案】B【解析】Cl 用含有 AgNO3溶液检验,二者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AgCl;CO 用 Ba(NO 3) 2溶液检验,二者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BaCO3;OH 用

27、Mg(NO 3) 2溶液检验,二者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Mg(OH) 2;Cl 、CO 、OH 都和 AgNO3反应,CO 、OH 都和 Mg(NO 3) 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只有 CO 和 Ba(NO 3) 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为了防止干扰,应该先检验 CO 、再检验OH ;故选 B。25.【答案】A【解析】安全因素包括人身安全和仪器的安全。A 项,酒精灯在不使用时,必须盖上灯帽,这是防止酒精挥发,不是从人身安全考虑;B 项,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外壁干燥后再加热,这是防止产生的水倒流回热的试管或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危及实验者安全;C 项,外壁干燥后再加热,这是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而引起液

28、体冲出,危及实验者安全;D 项,先通一会儿氢气,再加热氧化铜是排除空气,以免不纯氢气点燃引起爆炸,危及实验者安全。26.【答案】B【解析】配制 250 mL 1 molL-1盐酸需要使用的仪器:量筒、烧杯、玻璃棒、250 mL 容量瓶、胶头滴管等,所以不需要的仪器为托盘天平。27.【答案】A【解析】混合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由 cB ,混合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 16 -0.2 molL 1 ,A 项正确。28.【答案】 1.5 6 15 15 1.20410 24(或 2NA) 33.6 L【解析】 (1) n(CH4) 1.5 mol。所以含有 1.5 mol 碳原子,6 mol 氢原子;由

29、于每个 CH4分子中含有 10 个质子和 10 个电子,所以含质子、电子的物质的量均为15 mol。2 mol NH3中含有 6 mol H,2 mol NH3的分子个数为 2NA,即1.2041024。9.0310 23个 CH4所占的体积(标况下):1.5 mol22.4 Lmol1 33.6 L。29.【答案】(1)由红色逐渐变为浅红色,最后颜色消失 氢氧化钡电离出的 OH 与硫酸电离出的 H 中和生成水,使烧杯中的 c(OH )逐渐减小,红色逐渐消失由明到暗直至熄灭,再逐渐变亮 开始时,溶液中的离子浓度逐渐减小,故灯泡变暗,当烧杯中的氢氧化钡完全反应时灯泡熄灭,再加硫酸,离子浓度又变大

30、,灯泡又变亮Ba 2 与结合生成了硫酸钡沉淀(2)2H Ba 2 2OH =BaSO42H 2O【解析】要验证氢氧化钡和硫酸溶液的反应是离子反应,则需证明发生反应的离子浓度发生了变化,而离子浓度变化和溶液导电性有联系。离子浓度发生变化,则溶液的导电能力也发生变化。30.【答案】(1)按住橡皮塞,将大头针向上拔出 钠在煤油与水接触的界面之间上下沉浮,并不断减小,直到消失,同时有气泡产生(2)长 钾的密度比钠小,与水反应产生少量的气体即可使钾上浮进入煤油中,钾的密度与煤油密度相近,在煤油中滞留时间长(3)钾与水反应【解析】(1)按住橡皮塞,将大头针向上拔出,让金属钠和大头针脱离进入到水中;钠的密-

31、 17 -度大于煤油而小于水,处于水与煤油的交界处,钠与水反应生成的 H2推动钠离开水层,进入煤油层;钠与煤油不反应且密度大于煤油,又会下沉进入煤油与水交界处,继续与水反应,如此反复,直至钠与水反应完全。(2)钾的密度比金属钠的小,钾和水反应产生的氢气可以让金属钾进入煤油中,金属钾和煤油的密度相近,在煤油中滞留时间长。(3)金属钾的活泼性比钠强,与水反应剧烈,为防止生成的碱液伤人,可以在上方罩一个玻璃片。31.【答案】(1)(2)2NaHCO3 Na2CO3CO 2H 2O(3)碳酸氢钠 a 中石灰水变浑浊,b 中石灰水不变浑浊【解析】(1)装置为长颈漏斗组装的气体发生装置,一般适用于难溶性固

32、体与溶液的反应,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均为易溶于水的固体,不能以此装置来实验。装置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时,先 Na2CO3HCl=NaCl NaHCO3,后 NaHCO3HCl=NaClH 2OCO 2,而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时,NaHCO 3HCl=NaClH 2OCO 2,二者产生气泡快慢不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2)中,加热碳酸氢钠能分解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碳酸钠不能。(3)碳酸钠直接加热不产生气体,而碳酸氢钠不直接加热就产生气体,就可说明碳酸氢钠不稳定,所以试管 B 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碳酸氢钠,观察到现象为 a 中石灰水变浑浊,b 中石灰水不变浑浊。32.【答案】(1)过滤 过滤(2)

33、CaCl2Na 2CO3=CaCO32NaCl、BaCl 2Na 2CO3=2NaClBaCO 3(3)和中生成的氢氧化镁、碳酸钙、碳酸钡等沉淀与盐酸反应而溶解,杂质无法除去(4)在反应后上层清液中,再滴入几滴氯化钡溶液,若无沉淀生成,表明氯化钡已过量【解析】粗盐提纯:粗盐溶解、过滤除去泥沙等不溶于水的杂质,在加入化学试剂除去可溶- 18 -性杂质。先除去硫酸根离子(过量氯化钡溶液),其次除去镁离子(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再除去钙离子和钡离子(过量碳酸钠溶液),最后除去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适量盐酸)。33.【答案】(1)NaOH 溶液(2)除去铝镁合金表面的氧化膜(3) 使 D 和 C 中的液面相平(4)(5)偏小【解析】(1)铝镁合金中二者与酸都反应,但铝与碱反应而镁不与碱反应,所以 A 中的试剂应选择 NaOH 溶液。(2)实验之前,将合金在稀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是除去合金表面的氧化物保护膜。(3)实验装置包括反应装置和排液量气装置,注意气密性检查应该在装药品之前。(4)铝的相对原子质量可利用产生的氢气求解, M 。(5)如果在实验过程中未洗涤固体,则残留物质量偏大,铝的质量偏小,则测得铝的质量分数结果偏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