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谈国外如何建设新城.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4759940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国外如何建设新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国外如何建设新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国外如何建设新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国外如何建设新城作者:未知 来源:中国经贸聚焦 添加日期:11 年 03 月 16 日英国是世界新城(New town)运动的先驱早在 1898 年,霍华德(Ebenezer Howard)就在明天,真正改革的和平途径一书中提出了建设新城的思想。根据英国经验,不同时期建设的新城,具有不同的目的,但从国外新城建设的主导目标来看,主要是为了有效疏解大都市中心城区的人口和产业,成为整个大都市区的有机功能区域。而要想真正发挥新城的“反磁力中心”作用,吸引中心区足够的人口和产业,就必须与母城具有一定的距离,具备一定规模,功能完善,满足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具有相对独立性。这是英国在进行第三代新城建设时,

2、从原来收效甚微的第一代、第二代新城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关键是人口与产业的平衡1964 年英国政府公布的东南部研究报告指出,过去建设的第一代、第二代新城由于规模小(规划人口分别为 2. 5 万、10 万左右),城市对中心城市的依赖性强(如伦敦地区第一代、第二代新城距中心的距离大概为 30-50 公里左右),并未达到建设新城以疏解大城市人口、产业的目标。于是,第三代新城主张建设一些规模较大的有吸引力的“反磁力”城市,以吸引不断涌向大城市的人口,并且对伦敦地区的新城建设提出离母城更远的要求,大概在 80-129 公里之间,以保持与首都功能的分离。另外,新城建设应注重“公共形象”建设,体现“以人为本”原

3、则。新城建设的初衷主要是通过塑造良好的居住、就业和生活环境来吸引中心城区的人口和产业,依此解决城市发展遇到的诸多问题,促进城市功能的合理配置和空间结构的平衡发展。因此,如何规划建设一个具有持久吸引力的新城,对发挥新城对中心城区人口和产业的疏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国外的新城建设中,有些新城在早期规划建设时,较少注重“公共形象”和“人文精神”建设,破灭了起初入住者对理想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美好希望,降低了对人口的吸引力。经过一段时期以后,逐渐暴露出其早期开发的诸多问题。例如建设于 20 世纪 70 年代的巴黎马恩拉瓦莱新城的第一分区。其一,由于住宅开发速度过快、强度过大,新老城市化地区之间因尺度

4、上的强烈反差而产生空间上的割裂感,削弱了城市组团的整体性和凝聚力;二是住宅建设过多采用了尚未成熟的新理论、新技术,一些激进的设计思想带来了非人性化的超大尺度,某些不成熟的设计手法如通过高架平台联系高层住宅等,破坏了住宅的安全感;三是集合式社会住宅占住宅总量的比重过高,有的甚至超过 90,吸引了大批没有生活着落的外来移民,使不少住区陷入经济和社会困境。又如英国伦敦的米尔顿凯恩斯新城,虽然实现了分散化布局和人车分流,但规划初衷是“以车为本”,而非“以人为本”,因而无法在更大范围内组织并有效发挥步行系统的功能,面临着无法组织高效公交系统的难题。更重要的是,新城建设须注重人口与就业、产业与功能、经济与

5、社会之间的平衡。实现新城自身平衡是一座成熟新城有效发挥特殊功能的关键,而国内外有些新城正是由于无法构筑自身的平衡发展框架,往往在实践中阻碍新城作用的发挥及其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人口与就业、产业与功能、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平衡问题。例如密尔顿凯恩斯新城目前拥有 2 万个就业岗位,大约 1/3 的就业人员需要到伦敦上班,1/3 的就业人员从外地进入,未能实现原来设想在城市内部达到居住与就业平衡的目标。其他如伊朗德黑兰首都地区的 Andisheh 新城,只有 10的居民在当地从事建筑业等工作,其他新城居民在首都或其他城市中心工作;同样是德黑兰的 Hashtgerd 新城,68的居民在新城之外工作。这两

6、个新城分别有 76和 100的居民依靠新城以外的教育、医疗和管理等服务设施,实际上让新城沦落为“卧城”的角色,居民的工作、购物和休闲场所分布在其他城市中心。因此,新城的规划并没有解决德黑兰的城市交通等问题,相反增加了新的问题,比如使上下班高峰时间的交通更加拥挤。除此之外,无法实现产业与功能、经济与社会、新城与大都市区空间之间、当地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协调平衡发展,也是国内外新城建设的主要教训。日本:失地农民有 5-10 年适应期尽管“新城”并非日本的“原创”,但日本将新城模式发扬光大,并津津乐道于新城建设的成功。在日本人口高速增长的时代,东京都概念渐渐扩大,建设了很多的新城。在日本,由于新城规

7、划地区的大部分土地原先是农田,土地一旦被征购,农业家庭一夜之间就会失去生产资料而城市化。但土地被征购之后一般还会经历很长一段等待开发的时间,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这些暂时闲置的土地进行农业生产,解决未来新城建设过程中的近郊农业问题,同时又不与新城规划相抵触,日本立法规定:将留出 5-10 年的时间使农民逐步适应城市生活,同时他们必须继续在暂未开发的保留地(即与建成区为邻的城市规划区)内从事农业生产以保障自己的土地,但限制农业生产外的其他一切经济活动。5-10 年后,保留区内那些希望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和希望在城市生活的人,将分别住在新城中功能各异的独立地带内,其中,前者将会卖掉自己的原有土地,迁到

8、独立的农业地带。而在欧美国家,无论是英国政府划作未来使用的成片土地、欧洲大陆国家“土地银行”所储备的大量地皮,还是美国城市政府手中的零星地块,都几乎无一例外地处于等待开发的被动状态,相比之下,不可避免要承担较多的风险。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随着铁路交通一起建立的三个新兴城市:一个是东急电铁(铁路公司)在东京西南部沿田园都市线建立的一个新城,东急电铁为了让更多的客人乘坐自己的电车,就发展了铁路周围的城市。住宅用的土地、大型购物中心等都是由其开发的,渐渐规模大了以后,像邮政所、行政机构之类的才是由政府建的。位于东京西部的多摩新城是另一种形式的典型,这是国家政府和东京都政府一起选址的。然后为了配合这座可聚集 40 多万人的住宅区,铁路公司建了两条铁路。而筑波主要是由不断进入园区的私营企业逐步发展起来的,国家为促进那里的发展,专门出钱修建了从东京直通筑波的铁路。建设新城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各行政区域为追求辖区内经济利益最大化而产生的“不配合”。建立千叶新城和筑波科技城的费用非常庞大。例如当时没有铁路通向这两处,就必须新建铁路,所涉及的利益各方,都由国家政府出面进行协调,还拿出了补助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