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初中语文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myk79025 文档编号:4758905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初中语文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初中语文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初中语文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初中语文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初中语文复习资料(一)文言文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

2、: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3、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公输)距:通“拒”,挡。 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通“横”。 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

4、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29、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甫:通“父”。 3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简:通“拣”,挑选。 3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错:通“措”。 32、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仓:通“苍”。 33、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山市)裁:通“才”,仅仅。 34、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适:通“谪”。 3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唱:通“倡”,倡导。 36、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以:通“已”。 37、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被:通“披”。 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被:通“

5、披”。 3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食:通“饲”,喂。 39、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材:通“才”。 40、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1、自余为僇人,(始得西山宴游记)僇:通“戮”,遭到贬谪。 42、而游者皆暴日中。(峡江寺飞泉亭记)暴:通“曝”。 4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 44、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通“增”。 45、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通“弼”,辅佐。 4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具:通“俱”,全,皆。 47、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属:通“嘱”。 4

6、8、馔酒食,持其赀去。(越巫)赀:通“资”,资财,钱财。 49、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不:通“否”。 50、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其一)直:通“值”。 51、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 5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辩:通“辨”,辨别。 5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 与:通“欤”,语气词。 54、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乡:通“向”,从前。 55、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信:通“伸”。 56、自董卓已来(隆中对)已:通“以”。 5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徧:通“遍”,遍及,普及

7、。 58、四支僵硬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支:通“肢”。 59、鸡栖于 (君子于役) :通“橛”,指为栖鸡做的木架。 二 文言实词 古汉语实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他们有实在的意义,能单独回答问题。 (一)古今异义。在文言文中,有些古今相同时词,由于演变的结果,词的含义表现出以下几种差异: 词义扩大。如“江”和“河”古时专指长江与黄河,现在泛指江河。 词义缩小。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儿子,现在专指男子的配偶。 词义转移。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古义指低微而鄙俗(即地位低见识浅),而现在是品德恶劣、不道德的意思。 词义交叉。如“怜”,古今意义都有怜

8、悯的意思,但“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中的“怜”解释为爱怜比较适合文意。 古今异义的单音词集录 去 汤 郭 寻(不久)走 裙 致词(对说话)但(只是) 赞(传记结尾处的议论文字)曾(还、尚且)谢(道歉) 借(即使 假设 借第令勿斩) 比(等到 比至陈) 间 控(拉开)恶(怎么) 委 池 入 出 发 举 征(征验)夫 或(有的人 某人)进 退 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狱 鄙 再 向(过去的 以前的)师(军队 取法) 古今异义的双音词集录 绝境 交通 妻子 无论 前途(前面的路程) 所以(的方法的原因)会计(聚会商议) 往往 经纶(筹划 治理)亲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

9、系的家庭或他的成员 古意:父母兄弟至亲骨肉) 南极(从南面到达某地) 排空(冲向天空) 卑鄙(低微而鄙俗) 痛恨(痛心和遗憾) 开张 感激(感慨而激动) 牺牲 于是(介词于和代词是的连用)以为(把作为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可以 明年 几何(多少) ( 二) 词类活用。文言文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临时改变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当成另一类词使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中的“域”意思是限制。一狼洞其中 打洞 妇抚儿乳喂奶 名之者谁 取名 公将鼓之 击鼓 置人所罾鱼腹中 用网捕 狼不敢前 上前 愿为市鞍马 买

10、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 名词作状语。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指用箕畚(装土石),表示运输的工具。 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一样 狐鸣呼曰 孔子东游 乃丹书帛曰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亮躬耕于陇亩 亲自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此皆善良”中的“善良”指善良、诚良的人。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亲贤臣,远小人”中的“亲”“远”意为亲近,疏远。 京中有善口技者 擅长 善于 恢弘志士志气 发扬光大 动词活用为名词。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中的“出”“入”意为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 猛浪若奔 奔跑的马 屠惧,投以骨 屠户 意动用法。某些名词、形容词带了宾语,语意含有“以为”,“认为是 A.名词的意

11、动,主观上认为宾语是什么 例: 父利其然也 。利:原为名词,现做意动动词,可译为“认为这样是有利的” B.形容词的意动,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某种特征、特点。 例:不耻下问 认为是耻辱 一览众山小 认为都是渺小的 固以怪之矣 认为这样很怪异 使动用法 A.动词的使动用法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使恼怒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B.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无案牍之劳形 使劳累 (三)一词多义。古汉语绝大多数是一字一词,因此一词多义实际上主要是一字多义。所谓“多义”,即既有本义又有引申义,比喻义等。理解一词多义要了解学习它们在古汉语中的多种意义,并要在具体语境中辨别确定其含义。 初中常

12、见文言实词集录 安 (1)形容词,安定的、安逸的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形容词,安稳的、稳定的 如:风雨不动安如山 (3)疑问代词 怎么 如:安得广厦千万间 (4)动词 养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把 (1)动词 拿、持 如:把酒话桑麻 把酒临风 (2)形容词,白色的如:绿杨阴里白沙堤 可怜白发生 比 (1)动词 挨着 对着 天涯若比邻 (2)动词 比作 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3)动词 相比 曹操比于袁绍 兵 (1)士兵 军队 如:可汗大点兵 (2)兵器 武器 兵革非不尖利也 池 (1)名词,古代 护城河 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2)名词水池 墨池记 出 (1)动词,

13、出现、露出 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2)动词出去、出来 如:不复出焉 (3)动词 拿出 如:皆出酒食 (4)动 词产生 如:江山代有才人出 处(ch)(1) 名词 地方 几处早莺争暖树 (2)名词 时候 时间 乡书何处达 (3) ch 动词 处在 处江湖之远 次 (1)名词, 层次 不可计其层次矣 (2)动词 ,编次、编排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3)动词,驻扎、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次北固山下 从 (1)动词,跟从,跟随 择其善者而从之 (2)动词,依从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3)形容词,从前的,以前的 来从楚国游 (4)形容词,从容 道 (1)动词 说 不足为外人道也 (2)名

14、词 道路 古道西风瘦马 (3)名词 道德 伐无道,诛暴秦 (4)名词 规则 正确的方法 以谘诹善道 (5)名词 学问 即加冠,益幕圣贤之道 (6)名词,道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得 (1)动词,得到 既出,得其船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2)动词,达到 (3)动词 ,能够,可以 余因得遍观群书 (4)通“德”动词 感激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发 (1)名词,头发 可怜白发生 (2)动词 出发 朝发白帝,暮至江陵(3)动词 发出 野芳发而幽香 (4)动词 征发、征派 发闾左谪 戍鱼阳 负 (1)动词,背负 负者歌于途 (2)动词 依靠,依附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感 (1)动词 感动 帝感其诚 (

15、2)动词 伤感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3)动词 感慨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臣不胜受恩感激 观 (1)名词 景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动词,观看,观赏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3)动词 阅读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以上尽是一些例子,复习时,应学会归类整理 三 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是指文言文中那些没有明确实在意义,而偏重于语法意义的一类词。它的基本作用是帮助实词构成句子,表达一定的意思,初中 阶段要求熟悉掌握“之、以、而、其、于、者、乃、夫、且、然、盖、则、焉”13 个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其中“之、以、而、其、于”应重 点掌握。在学习和掌握文言虚词时,首先根据它在句中位置,弄清在句中充当

16、什么成分,再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词语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它 的词性,辨别它的意义。 之 (1)代词 指代前面出现的人、事、物。如:渔人甚异之 愿陛下亲之信之 (2)助词 a 用在主谓之间 无意 两狼之并趋如故 无丝竹之乱耳 b 结构助词“的”忘路之远近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3)复指代词 译为“这样的,那样的”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4)动词 译为 “到 ”辍耕之陇上 寡助之至 多助之至 (5)音节助词 无实际意义,可不译 怅恨久之 久之,目似瞑 (6)提前的标志 孔子云“何陋之有?”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于 (1)介绍与动作发生相关的时间地点 a 在 其一犬坐于前 b 到 指通豫南 C 每假借于藏

17、书之家 (2)介绍行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 “向”“给”“对” a 向 告之于帝 b 给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 对 万钟于我何加焉 (3)介绍比较的对象,可不译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以 (1)绍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凭借的条件 可译为“凭借、用”以刀劈狼首 (2)介绍行为动作的对象 可译为“把”屠惧,投以骨 咨臣以当世之事 介词(3)介绍行为动作的原因 可译为 “因为”“由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起点时间 可译为“从” (5)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根据 可译为“根据”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连词(1)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以便”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18、也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河曲智叟无以应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属予作文以记之 (2)表原因 可译为“由于”“ 因为”扶苏以数谏故 (3)表结果 可译为“以致”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以伤先帝之明 (4)表连接 可译为“而”,或不译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焉 语气词 (1)用在句尾,表直陈的语气,相当于“呢”“了”,也可不译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寒暑易节,始 一反焉 (2)用在句尾,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呢”万钟于我何加焉? 又何间焉? 兼词 相当于“于之”其中于为介词 之为代词 可译为“在这里”“从这里”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夫大国,难测焉,惧有伏焉 代词 (1)用在动词后做宾语,相

19、当于“之”,可译为与之相当的词语 (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且焉置土石 为 (1)介绍与行为动作发生相关联的对象,可译为“替”“给”等 尚思为国戍轮台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为天下唱 不足为 外人道也 介词(2)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原因或目的,可译为“为了”“因为”等 愿为市鞍马 为宫室之美 为报倾城随太守 (3)介绍动作的主动者,译为“被”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士卒多为用者 连词 wi 表因果关系 因为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语尾助词 夫子何命焉为 所 (1)特殊代词,它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必须和别的词组成所字短语,才能做句子成分,“所“字经常位于动词前和动词组成“所”字短 语,

20、所字指代的是受它后面的动词支配的人、事、物。这种短语是名词性的,在句子里一般做主语、宾语、谓语、定语。 问女何所思所思 所忆都是所字短语 ,即想的人、事、物,做宾语 问所从来,具答之 所从来,即来的地方,做宾语 (2)“所以”,这是“所”字短语后来慢慢发展成的,“以 ”是介词,表示方法、手段或原因 亲贤臣 ,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然 (1)知识代词,常用来指代上文所说的情况,含有“这样”的意思,常常充当谓语,也可单独成句,偶尔还做状语。虽然,受地于先王 (2)由代词演化来做词尾,常常附在动词、副词、象声词、形容词等后面,一起充当谓语或状语,以模拟声响或描绘事物、

21、动作、状态 、可译为“的样子”,或不译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整齐的样子 杂然相许 (3)连词 表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然足下卜之鬼乎?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4)连词 相当于现代汉语“然后”“然后才”,表示承接 人恒过,然后能改 然则 相当于现代汉语“既然这样,那么”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然而 相当于现代汉语“虽然这样,可是”表转折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 其 (1)代词 a 通常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有时在句子里做定语。代人,可译为“他的”“她的”;代事、代物。 可译为“它的” 屠大窘,恐前后 受其敌 既出,得其船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22、b 如果“其”后面跟的是代词,那么“其”就译为“其中的”,做定语。 其一犬坐于前 c 特殊:第一人称代词 蹲其身,使与台齐 (2)加强语气 其如土石何? 乃 (1)连词 a 表前后两件事在情理上顺承,时间上一前一后,可译为“于是就 于是才 终于” 陈胜、吴广乃谋曰 乃行卜 乃悟前狼假寐 b 表条件关系,前一分句提出的条件,后一分句说明了这种条件的结果 弗胜,守臣死,乃入据陈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2)副词 a 表示对事物或事情的确认。可译为“是”“实在是”“本来是”等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 表出 乎意料之外。可译为“竟然” 闻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3、 夫 (1)指示代词 念 f 表远指,相当于“彼”,可译为“那”“那个”予观夫巴陵胜状 (2)语气词 a 用于句尾 表感叹,相当于“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b 用于句首,表示将要发表议论,用来引出议论。 夫战,勇气 也 夫环而攻之 而 (1)表顺接 可译为“然后”“就” 温故而知新 聚室而谋曰 (2)表转折 可译为“却”“可是”人不知而不愠 环而攻之而不胜 (3)表并列 可译为“并且”,或不译 黑质而白章 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4)表修饰,可译为“地”,或不译 默而识之 恂恂而起 一导入:读诗,如同在倾听古人吟唱情感之歌。正是有了这一颗颗情感的种子,诗人的笔下才会盛开出一朵朵绚丽的诗词之花

24、。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只有把握住了这首诗的情感坐标,才算真正贴近了诗的灵魂,才能走入这首诗所构筑的美学殿堂。二教学流程:1 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情感:(古人也说,“诗言志”、“诗言情”。在我们初中阶段所接触过的古典诗词中,哪些情感主题是诗歌中最为常见的呢?)思乡怀人:“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长亭送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情深意长的勉励),“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依依不舍的留恋)建功立业:“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寄情自然:“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忧国伤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些也正

25、是古往今来人类所共有的情感体验,它们曾孕育出无数烩炙人口的佳句。)2“披文以入情”揣摩诗歌中的情感(诗人将自己的内心情感化为一个个凝练的词句,那么我们面对一首诗的时候又如何做到“披文以入情”通过这些语句去把握住诗歌内在的情感脉络呢?)知作者,明主题(每个诗人由于人生经历与情感体验的不同,他们的诗歌往往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中考常考的均是一些名家诗作,因此如果能了解这些诗人写作的主要风格,那么在赏析时就能居高临下地分析了。)辛弃疾:爱国词人,报效国家、收复失地的壮志豪情,报国无门的悲愤(“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陶渊明

26、:向往田园归隐之乐(对作者的风格有初步的了解,能给我们带来一定方便,但这里有一点要强调的是,所谓风格是指诗人写作的主调,并非没有例外,比如婉约词人李清照同样也写出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壮诗篇。因此,在诗歌赏析中要视情况灵活运用。)看提示,定基调(提示从何而来?就是诗中的标题、背景提示、注释等,这常常会给我们理解诗词情感以重要提示。)练习:春夜喜雨(能从中找到感情的批示吗?)“喜”字,已暗示了诗人对春雨到来的欣喜、赞叹之情。泊船瓜洲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注释】泊:停船靠岸 瓜洲:在现在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京口:在长江南岸,属现

27、在的江苏省镇江市。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诗人的家园所在地。诗歌第二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抒写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内心感受?(故园虽近却难以归乡的无奈、惆怅之情)品语句,悟感情(前面两点还只是把握情感的辅助手段,体会诗中情感更重要的还是应从诗句本身出发,细加品味。)练习:鹧鸪天 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最后两句: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一个“岂”字一个“奈”字就表达了作者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与无奈。抓住文中直抒胸臆的关键词句来把握诗歌的情感主

28、题。(古人作诗往往又追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的含蓄美,诗人之情常常是“藏于山,隐于水”。除了直抒胸臆外,诗人通常还会用怎样的方式去传达情感?化景物为情思,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我们做题时就要仔细去品味诗中之景所包含着的情感。)练习:如梦令 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诗中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从哪些词中可见?(愁:对美好春光消逝的感伤。“雨疏风骤”“绿肥红瘦”细雨、落花都是古典诗语中传达伤春之情的两个常用意象。)在古诗词中,还有很多景象身上都含有固定的情感内涵。比如说送别诗中,就常出现哪种景物?(柳:“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29、柳就含有惜别之情)大家还能想到哪些景物身上也这样的特点?(月、雁、梅)把握诗歌中常见意象及其所定的情感内涵,有利于解题。4入情以会意(把握住了诗歌的情感坐标,也有助于我们赏析诗歌的用词之妙、意境之远。)(1)字词赏析练习:饮酒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答案示例:因为 “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山景自然地展现在诗人眼前,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更好

30、地传达出诗人超然于尘杂之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恬适之情。(答题要点:既要通过联想展示诗中场景,从字义、修辞等角度去分析字词的表达效果;还应联系诗中的情感意蕴去品味。)(2)体会意境(是否真正理解了诗文的意境,改写诗文是一种有效的训练与检查手段。意境的营造必定是以某种情感为基调为底色,方显灵动之美。所以我们在改写时,不能简单地翻译,而应在不偏离原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像,行文中也应渗透进诗中的情感。)练习: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答案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而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的满头青丝如今已纷纷断落,已短得无法再梳髻插簪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初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