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宁波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

上传人:涵涵文库 文档编号:4757085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宁波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宁波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宁波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宁波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浙 江 省 宁 波 市 矿 产 资 源 规 划( 2016-2020 年 )宁 波 市 人 民 政 府浙江省宁波市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 年)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组 长: 陈奕君副组长: 王洪平 市政府史跃萍 市国土资源局成 员: 梁 峰 市发改委柴大科 市公安局贺也贞 市财政局樊献鹏 市国土资源局励志武 市环保局郑声轩 市规划局沈 浩 市住建委任建成 市交通委张晓峰 市水利局 邵必文 市林业局周明力 市旅游局方晓红 市安监局贺 斌 江北区政府李 斌 镇海区政府 编 制 单 位:宁波市国土资源局技 术 支 撑 单 位 :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项 目 负 责:王岩国主 编:陈国军参 加

2、 人 员:樊献鹏 蒋春豪 俞建强 王 江 钟 奎 冯国南 唐鹏军 钭智超 胡如君 陈建新 叶 超 王岩国 徐明忠 陈国军 傅忠清 邱雨欣目 录1 总 则 .12 现状与形势 .22.1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22.2 矿产资源现状 32.3 矿产资源形势 93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123.1 指导思想 123.2 基本原则 123.3 规划目标 134 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与勘查 .154.1 地质矿产调查评价 154.2 矿产资源勘查 164.3 加强勘查管理 175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185.1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调控方向 185.2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与规划分区 195.3

3、新建矿山准入条件 235.4 采矿权设置区划 245.5 矿产资源开发管理 25浙江省宁波市矿产资源规划( 2016-2020 年)26 矿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 .276.1 开发利用结构调整 276.2 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286.3 绿色矿山建设 297 矿山生态(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 .307.1 总体要求 307.2 新建(在建)矿山生态(地质)环境保护 307.3 生产矿山生态(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 317.4 关闭(废弃)矿山生态(地质)环境治理 317.5 创新矿山生态(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新机制 .328 规划实施管理 .338.1 强化规划约束,严格目标考核 338.

4、2 加强组织协调,搞好规划衔接 338.3 强化监测评估,严格监督管理 348.4 深入推进行政审批服务制度改革 348.5 推进地矿信息化建设 348.6 加强规划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359 附则 .35浙江省宁波市矿产资源规划( 2016-2020 年)3附表1、截至 2015 年底宁波市主要矿产资源储量表2、截至 2015 年底宁波市主要矿区(床)资源储量基本情况表3、截至 2015 年底宁波市探矿权现状表4 、2015 年宁波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表5 、2015 年宁波市主要矿山开发利用现状表6、宁波市江北区、镇海区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分区表7、宁波市江北区、镇海区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区块表

5、8-1、宁波市矿山生态(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规划表(重点治理矿山)8-2、宁波市矿山生态(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规划表(一般治理矿山)附图1、宁波市矿产资源分布图2、宁波市矿产资源分布与勘查开发现状图3、宁波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图4、宁波市江北区镇海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图5、宁波市江北区乌石山石料开采区(KC1)规划详图6、宁波市镇海区杜夹岙石料开采区(KC2)规划详图7、宁波市镇海区蔡家岙石料开采区(KC3)规划详图浙江省宁波市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 年)11 总 则“十三五”时期,我市将着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着力打造港口经济圈,着力推动国际化发展,着力构建宁波

6、都市区,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矿产资源仍将是保障“十三五” 期间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是物质基础。为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浙江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 、 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实施办法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第三轮市、县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 浙江省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规程 、 浙江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 年) 、 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2015 年修编) 等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在总结上一轮矿产资源规划实施成效基础上

7、编制浙江省宁波市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 年) (以下简称规划 ) 。规划主要细化和落实省级矿产资源规划的目标与任务,有序安排“十三五 ”期间我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对矿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进行全面部署,统筹安排矿山生态(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明确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和规划实施管理措施。本规划是浙江省矿产资源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专项规划之一,是我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指导性文件,是依法审批和监督浙江省宁波市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 年)2管理的重要依据,是我市各县(市、区)矿产资源规划编制的依据。其中江北

8、区、镇海区的矿产资源规划内容纳入宁波市级规划。规划基准年 2015 年。规划期限:2016 年2020 年,并展望到2025 年。2 现状与形势2.1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宁波位于我国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舟山群岛,南依三门湾,西接绍兴市,北濒杭州湾。下辖 6 区 5 县(市) ,陆域面积 9816 平方公里,海域面积 8232.9 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1594.4 公里,占全省海岸线的三分之一,大小岛屿 614 个,面积262.9 平方公里。宁波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山地面积占陆域的 24.9%,丘陵占 25.2%,台地占 1.5%,谷(盆)地占 8.1%,平原占 40.3%。宁波属亚热

9、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 16.4,年平均降水量 1480 毫米左右,多年平均日照时数 1850 小时。2015年底常住人口 782.5 万人,其中市区面积 2462 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32.1 万人。宁波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国际贸易物流港、东北亚航运中心深水枢纽港,华东地区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南翼重要对外贸易口岸,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核心;是“一带一路” 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连续四届荣获“全国文明城市” 称号。2015 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8011.5 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102475 元,

10、浙江省宁波市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 年)3完成财政总收入 2072.7 亿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为3.649.047.4;宁波舟山港口货物吞吐量 8.90 亿吨(宁波港 5.1亿吨) ,居全球港口首位,集装箱吞吐量 2063 万标箱(宁波港 1982万标箱) ,跃居全球第四。随着北仑片、梅山岛、杭州湾新区的开发建设,宁波城市空间由河口向滨海演进,形成了三江、四片,初步构成了“一核两翼、两带三湾” 多节点网络化市域空间格局。2.2 矿产资源现状2.2.1 矿产资源特点与勘查成果经过六十多年的地质矿产勘查,宁波市矿产资源情况已基本查明,有金属矿产 8 种,非金属矿和建材石料矿产

11、 15 种,能源矿产 2种,以及矿泉水、地热等,共发现矿产地 239 处。列入浙江省矿产资源表的矿产 13 种,矿产地 17 处(见附表 2) 。宁波矿产资源的特点是:建筑石料矿产资源丰富,陶土、叶蜡石、珍珠岩、沸石、萤石、石英岩等资源具有一定的远景,高岭土、膨润土、铁、铅、锌资源量少,能源矿产资源缺乏(见附表 1) 。()金属矿产。主要有铅、锌、多金属、铁、金、银、钨、钼等矿种。仅宁海储家铅锌矿为小型矿床,其余均为矿(化)点,查明资源储量铅金属量 69183 吨,锌金属量 98266 吨,因品质偏低目前均未开采利用。()非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资源相对丰富,其中建筑石料、石材(梅园石等)资源储

12、量较大,质量优,是宁波市的优势矿种,开发利用潜力大。其它矿种有萤石、陶土、石英岩、高岭土、叶蜡浙江省宁波市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 年)4石、沸石、明矾石、珍珠岩、膨润土、饰面板材、建筑用砂、粘土等。主要非金属矿产如下:建筑石料 分布在丘陵低山区,主要由火山岩组成,石质优,资源潜力大。建筑石材 有特色石材(梅园石、虎斑石)和一般石材两种。梅园石:分布于鄞州西部梅园村,岩性为浅灰色粉砂岩,具有色泽均匀,素雅大方,石质细腻,块度大的特点,可制作蟠龙柱、石狮等工艺雕刻、石桌、石凳和不同规格定型石,是宁波的特色石材,早在南宋时,产品远销日本。保有资源储量约 20 万吨。虎斑石:产于宁海县西店似

13、斑状二长花岗岩岩体中,控制资源量 66.22 万立方米,推断资源量 331.12 万立方米,荒料率 27.25%。产品名称为“ 虎斑石” ,可作饰面板材。一般石材:分布于鄞州同岙、东吴、奉化松岙和宁海长街等地,资源潜力大。岩性为浅灰色玻屑凝灰岩,块度大,可制作石板、石柱和块石,用于铺路、墓道、民房等建设。建筑用砂 有河砂、海砂、机制砂 3 种。河砂主要分布于奉化的剡江、县江、东江流域和宁海白溪中下游,实际可采资源量1000万吨,经过多年开采,河砂资源量日趋减少。海砂主要分布于北仑港区附近海域、穿山半岛东侧海域,目前已禁采禁用。加工机制砂的花岗岩、凝灰岩资源极为丰富。萤石矿 主要分布在余姚、鄞州

14、、象山、北仑等县(市、区) 。浙江省宁波市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 年)5有中型矿床 1 处,小型矿床 3 处,经多年开采,其中鄞州凤岙、象山茅洋萤石矿中上部已基本采尽,仅保留深部矿体。查明资源储量105.8 万吨。陶土 主要分布于宁海县王爱、道士桥等地,预测资源量 7800万吨。叶蜡石 主要分布于宁海深甽、茶山等地,有中型矿床 1 处,资源储量 77.8 万吨。矿石以级品为主,少量、级品。石英岩 主要分布于镇海九龙湖一带,有小型矿床 1 处,保有资源储量 1413 万吨。此外,还查明鄞州横溪凤凰山明矾石矿及黄铁矿、镇海庄市膏盐矿、象山高塘珍珠岩矿、宁海牛台沸石矿、鄞州酒埕岩高岭土矿等

15、矿产地。()能源矿产泥炭 主要分布于镇海骆驼、鄞州望春一带,未详细勘查。()天然矿泉水、地热天然矿泉水 零星分布于余姚(2 处) 、鄞州(3 处) 、北仑(1处) 、镇海(1 处) 、奉化(2 处) 、宁海(7 处) 、象山(1 处)等地,资源较丰富,查明矿泉水水源地 17 处,日涌水量合计 400 吨。地热 查明宁海县深甽温泉 1 处,井口水温 43.547,日涌水量 9501300 吨;余姚陆埠 1 处,井口水温 3436,探明的可开采量为 350 吨/天;杭州湾长河凹陷、象山爵溪经钻探证实,地热利用潜力较大。浙江省宁波市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 年)62.2.2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16、与保护现状2.2.2.1 上一轮规划实施的主要成果开采总量实现有效供给,矿业经济保持稳定增长。 “十二五”期间宁波建筑用石料开采量累计约 4.72 亿吨,年度产量继续高位平稳运行,销路顺畅。虽然 2015 年全市矿业产值为 19.92 亿元,仅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 0.25%,但满足了“十二五” 期间宁波高速公路网、铁路网、轨道交通、城区快速路、水利围垦等重大工程和民生设施对建筑石料的需要,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基础保障作用。在满足市内需求的同时,尚有部分建筑石料外销上海、江苏、天津等地。矿山数量得到有效控制,矿山规模结构进一步优化。通过矿山整合, “十二五” 期间矿山数量一直保持逐步减少的态势。

17、经营性石料矿山数量由 2009 年的 142 家大幅减少到 2015 年的 62 家。到2015 年工程性矿山数量 27 家(红线范围内 13 家,工程性配套 14家) ,矿泉水 8 家、地热 1 家。矿产开发逐步规范,矿产资源利用水平稳步提高,生产矿山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大幅提升,石料矿山年均生产规模由 2009 年的 53 万吨/年提高到 2015 年的 106 万吨/ 年,大中型矿山占比 45%。全市除个别县区外已形成以大中型矿山为主体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矿业格局。矿山开发布局趋于合理,开发秩序更加规范。通过严格实行分区管理,禁采区不再设置经营性采矿权,限采区新设采矿权从严把关,全市石料矿

18、山进一步向鄞州西部及东部,慈溪南部,余姚西部,北仑峙头,象山港北岸和象山东部沿海地带的规划开采区集浙江省宁波市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 年)7聚。通过全面整顿和规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矿山越界开采得到有效遏制,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全面好转。矿业权交易全部进中心并采用网上交易,市场环境更加公开、公平、公正。截至 2015 年底,宁波全市挂牌出让矿业权 25 家,成交金额 6.98 亿元。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收取制度全面落实,新设矿山全部收取了生态恢复治理备用金。截至 2015 年底,全市收取治理备用金 70469.38 万元,支出 9598.47 万元,结存

19、60870.91 万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稳步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成效明显。主要“ 两路两侧 ”、风景区等周边的露天石料矿山大部分关闭,上轮规划期内累计投入资金 2.02 亿元,实际治理废弃矿山 156 家,是原计划 103 家数量的 156%。建成绿色矿山 37 家,其中省级 9 家,市级12 家,县级 16 家,建成率 71%。地勘工作稳步推进,温泉勘查有所突破。 “十二五”期间,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和省政府提出的实施意见,加强了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完成了宁波市海岸带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一期) ,15 万力洋镇、石浦镇环境地质调查等工作,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矿产勘查工作集中

20、在金属多金属矿产及矿泉水、地热等。至 2015 年底,登记探矿权勘查项目 13 个,其中金属多金属 7 个、萤石 4 个、地热 2 个(见附表 3) 。特别是地热温泉勘查在余姚陆埠、杭州湾长河凹陷、宁海深甽、象山爵溪等地取得突破。浙江省宁波市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 年)8表 1 宁波市上一轮矿产资源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一览表规划内容基准年(2009 年) 2015 年规划目标 2015 年完成情况 指标属性矿业产值(亿元) 9.06 12.14 19.92矿业经济 矿业利税(亿元) 1.2 1.7 1.99建筑石料(万吨) 8623 12000 9490建筑石材(万立方米) 6.38

21、 7 无开采总量矿泉水及地热(万吨) 0.8 0.8 33预期性矿山总数(个) 203 261 98经营性建筑石料(个) 142 130 62工程性建筑石料(个) 20 76 27矿山数量 其中其他矿山(个) 41 55 9新建矿山最小规模建筑石料(万吨/年) 20 5085%为 50万吨 /年以上露天开采回采率(% ) 95 95 95资源利用水平 综合利用率(% ) 90 95 98规划期内废弃矿山治理数量(个) / 103 156约束性规划期内废弃矿井治理( 个 ) 0 22 22绿色矿山创建率(% ) 3 54 71矿山地质环境规划期内矿地整理(亩) 692 2000 3511预期性2

22、.2.2.1 存在问题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清楚地看到,矿业开发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比较突出。主要是新建石料矿山最小生产规模标准不一,部分县级规划新建石料矿山最小生产规模仅为 20 万吨,矿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部分矿山存在不按开发利用方案开采,无证非法开采现象时有发生,矿山开采的规范化水平有待提高;浙江省宁波市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 年)9矿业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矿山生态(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任务艰巨,矿地复垦和绿色矿山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弱,矿业经济转型升级滞后;矿业权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2.3 矿产资源形势2.3.1 矿产资源面临的形势“十三五

23、”时期,世界经济整体处于深度调整并趋于缓慢复苏中,全球经济竞争将更加激烈。我国经济迈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常态,国家将坚定实施“ 四个全面 ”重大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实现动力转换。宁波将进入从上中等收入向高收入地区迈进、从工业主导发展向服务经济带动升级、从城镇化快速发展向质量提升转变、从资源要素投入驱动向全面创新驱动转型的发展阶段,努力保持经济中速增长,确保如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必须超前谋划,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基本建设高位运行要求继续加强石料等基础建材的有效供应。“十三五”期间,聚焦港口经济圈、城市国际化、宁波都市区

24、、创新型城市四大重点,我市谋划安排产业转型、基础设施、城乡统筹、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重大建设项目 1180 个,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到 2.5 万亿元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到 2020 年提高到 72.5%。特别是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网、城际铁路、中心城区快速路网,以及镇龙浦两侧、慈溪十二塘、泥螺山北侧等海涂围垦工程建设仍将对建筑石料形成巨大的需求。矿产资源供应要根据行业、区域的需求结构变化,进一步增强供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国土空间的战略性、精细化布局要求进一步优化矿山布局。浙江省宁波市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 年)10“十三五”期间,宏观层面上我市将打造 “一核两翼、两

25、带三湾”多节点网络化的现代都市格局,建设集约高效、绿色智慧、宜居宜业的品质魅力都市;微观层面上市域按照城镇、生态农业三类空间进行管控。矿山布局既要在宏观层面上就近城镇节点,实现市域范围内矿山的统筹布局,更要在微观层面规避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等生态保护红线范围以及交通廊道附近等视觉敏感区。与此同时,要提高矿山准入门槛,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实现矿山资源、经济、环境效益共赢。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发展绿色矿业,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 “十三五” 期间,宁波将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促进绿色、低碳和循环发展。要求以全面建设绿色矿山为抓手,积极发展绿色矿业。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

26、利用和治理的全流程中着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矿产资源的综合勘查开发与高效利用,探索建立节约与高效利用标准,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推进资源深加工,强化矿山尾矿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搞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恢复和治理。增强创新驱动力要求加快矿产资源领域的改革创新。顺应国家在资源领域的改革导向,大力推进矿产资源市场配置、矿产勘查、节约与高效利用、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行政审批和监管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健全资源有偿使用机制,提高矿产资源的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地矿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地质勘查、矿山开采、资源综合利用、优势矿产深加工、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等方面探索新方法,应用新

27、技术,强化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浙江省宁波市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 年)11争创更高品质的民生幸福城市要求提高矿产资源利益共享水平。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区域协调、生产生活安全,高度重视矿业权有偿取得、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过程中远近利益和各方利益的协调,合理分配资源利益,共享资源效益,强化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补偿,协调化解矿地矛盾,保障社会和谐安定。2.3.2 矿产资源需求预测与供应能力根据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宁波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方案(2014-2020 年) 等提供的相关数据,对 “十三五”期间宁波开采的主要矿种普通建筑石料、建筑用砂的需求与供应能

28、力预测如下:普通建筑石料:预测建筑石料五年总需求量约 4.4 亿吨(其中内需 3.7 亿吨、外需 0.7 亿吨) ,年均需求约 8800 万吨。2015 年发证石料矿山生产规模 12852 万吨,产量 9490 万吨,达产率 74%,后续只要按需陆续投放新的采矿权,生产的矿产品(碎石料、铁路道碴、宕碴、机制砂等)能够满足需求。建筑用砂:随河砂资源日益减少,海砂的禁采、禁用,建筑用砂需采用机制砂。加工机制砂的火山碎屑岩、花岗岩等资源极为丰富, 宁波市机制砂资源调查报告资源量 4000 多亿立方米,规划期内预测砂或机制砂数量为 7600 万吨,可供性高。但受市场价格及用户偏好影响,外省市有河砂流入

29、。对于石油、天然气、煤、铁、铜、铅锌、铝等宁波短缺的矿产资源,仍需要通过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加强供给。要充分利用宁波舟山港作为我国大宗矿产品中转基地和交易场所的优势,有力保障全市对重要矿产资源的需求。浙江省宁波市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 年)123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3.1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省委“八八战略”,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以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提高

30、保障能力为目标,以矿产资源绿色勘查开发为主线,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进矿业转型升级,促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3.2 基本原则按照上述指导思想,确定“十三五” 矿产资源规划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统筹协调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以“ 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为目标,强化绿色发展,以环境保护为前提,全面推进“ 绿色矿山” 建设,不断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水平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加大矿山生态(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力度,有序推进矿山生态(地质)环境治理工程。严格实施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坚持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统筹提升矿产资源保障能力。以社会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

31、规划为主线,全面分析矿产资源的社会需求量和实际可供量,利用市内、外两个市场,科学合理设置采矿权,提升矿产资源有效保障供给能力。坚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保护与利用制度建设,加强矿政管理和矿产资源督察,浙江省宁波市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 年)13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防止乱采乱挖、“采富弃贫”等破坏性开采行为带来资源的可持续性保障程度降低,减少和杜绝矿产资源浪费。坚持政府与市场的有机结合,优化资源要素市场配置。推行供给侧改革,统筹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资源开发,以满足当地需求为主、适量外销为原则;统筹矿产开发利用的经济、社会、

32、生态与土地、林业、交通、旅游景观、水资源保护的关系,促进矿业开发与其它自然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坚持科技进步、创新驱动,推动矿业转型升级。通过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矿产业,淘汰落后设备、工艺和产能;通过政府引导,激发企业内在动力,促进矿山企业走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和信息化(互联网)发展道路,全面提升矿产业竞争力。坚持依法行政、从严管矿,维护正常的矿产勘查开发秩序。提高矿政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矿。严厉打击盗采盗挖,严惩越界、超边坡开采行为。提高矿业权人依法采(探)矿意识,促进矿产勘查开发规范有序发展。3.3 规划目标3.3.1 规划期目标

33、(2016-2020 年)“十三五”期间,总目标是确保矿产资源有效供给,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更趋完善;矿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明显提高,矿山生态(地质)环境显著改善;矿业权市场规范有序,矿产资源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实现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浙江省宁波市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 年)14建筑石料保障有效,矿业经济平稳发展。根据规划期内石料需求情况,合理投放各县(市、区)开采区块数量,保障全市工程建设的需要;资源利用水平显著提高,建筑石料矿山的综合利用率达到 98%以上。至 2020 年矿产资源采掘业产值约 22 亿元。矿山布局更加合理,矿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矿产资源规划分区更加合理

34、,全市经营性石料矿山数量控制在 50 家以内,矿山平均生产规模进一步提高,矿山企业的开采技术和设备进一步提升,逐步淘汰年产 100 万吨以下的中小型建筑石料矿山(除石材矿山和边远山区外) ,扶持大型建筑石料矿山,力争大中型矿山比例达到80%。表 2 宁波市矿产资源规划主要指标表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基准年(2015 年) 2020 年 指标属性矿业产值 亿元 19.92 22矿业经济供应量 万吨 9490 8800预期性经营性矿山 个 62 50红线内工程性矿山 个 13按需设置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矿山总数工程配套矿山 个 14科学保障新建矿山准入规模 建筑石料万吨/年 50 100约束性大

35、中型矿山比例 建筑石料 % 45 80 预期性数量 个 37 45矿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 规划期内绿色矿山建设 建成率 % 71 95 约束性数量 个 156 195规划期内矿山生态(地质)环境治理 治理率 % 151 90矿山土地综合利用面积 公顷 234 500矿山生态(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矿山粉尘防治达标率 % 60 100约束性注: 新建矿山准入规模不包括工程性建设、治理性开采、边远山区和石材浙江省宁波市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 年)15(含块石)等类型新建矿山。矿山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矿地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全面实施绿色矿山工程,做到应建必建,到规划期末,绿色矿山建成率达到

36、95%。粉尘防治按浙江省矿山粉尘防治技术规范(暂行) 执行,粉尘防治率全部达标。对规划期内关闭的矿山按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土地复垦方案组织治理,不欠新帐,并对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及主干公路可视范围内、主要风景旅游区附近的矿山进行重点整治。对全市未治理的 195 家废弃矿山,治理率达到90;深入推进矿地复垦工作,按照“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建则建、宜景则景” 的原则做好矿地利用工作,力争规划期内完成土地复垦面积 500 公顷以上。矿产资源管理体制更加完善。矿产资源市场化配置、矿业权出让收益分配、节约与综合利用、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和地矿信用监管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取得成效,矿产资源管理制度

37、更加完善,矿产资源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3.3.2 展望目标(2020-2025 年)全面建立起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格局,矿产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科学高效的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基本建立,矿业权有形市场规范运行。全面实施绿色矿山建设,废弃矿山治理全面完成,矿业经济发展方式得到根本转变,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浙江省宁波市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 年)164 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与勘查4.1 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十三五”期间,要落实省部 “推进浙江省地质调查战略合作协议”和南京地质调查中心、省地质勘查局、宁波市人民政府

38、签订的“宁波市公益性基础性地质工作合作协议”,继续开展海洋地质调查、深部地质找矿、海岸带地质调查、城市地质调查、清洁能源调查、灾害地质调查等,重点做好宁波都市圈 1:5 万环境地质调查,慈溪市、新浦镇 1:5 万环境地质调查,宁波市海岸带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二期) 、开展以“市、县 ”为主要单元的矿山地质环境详细调查等项目。4.2 矿产资源勘查4.2.1 公益性矿产勘查宁波位于浙东沿海银铅锌非金属矿床 III 级成矿带的北端,IV级成矿区分别属嵊州象山银、铅、锌、硅藻土、萤石成矿远景区和丁宅镇海银、铅、锌、萤石、明矾石、高岭土成矿远景区。根据宁波矿产资源特点,矿产资源勘查以钨、钼、稀土、稀有金

39、属、铅、锌、铜、叶蜡石和萤石等为重点,争取有所突破。4.2.2 商业性矿产勘查完善商业性矿产勘查机制,培育壮大商业性勘查市场主体,积极引导开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活动。重点鼓励地热、矿泉水、干热岩、金、银等矿产的商业性勘查,提高矿产资源的保障程度。积极做好建筑石料的地质勘查工作。浙江省宁波市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 年)174.2.3 地热勘查及开发利用宁波地热储存构造主要包括新生代沉积盆地碎屑岩类孔隙型、白垩纪沉积盆地基底花岗岩类构造裂隙型和构造隆起区花岗岩类构造裂隙型,在长河凹陷、宁波盆地周边、宁海-象山地区地热资源潜力较大。宁波也是浙江河源地热(

40、干热岩)开发利用的有利地区。根据地热赋存条件和已有资料分析,规划重点在以下区块进行地热勘查。杭州湾新区地热资源勘查区(ZT1) 。位于杭州湾新区,面积 900 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 650 平方公里,陆地面积 250 平方公里。主要地热资源类型为新生代沉积盆地碎屑岩孔隙亚型。2012年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在该地施工完成长热 1 井,井深1800m,水温 53.5,水量 528m3/d。良好的储盖组合及地温梯度,说明该凹陷具有勘查开发前景。宁波盆地地热资源勘查区(ZT2) 。位于鄞州区章水镇以西,呈北东向条带状,属于宁波盆地西北侧基岩山区,含部分沉积平原区,面积 1400 平方公里。最重

41、要的断裂构造为澥浦-樟村断裂,是宁波盆地控盆断裂,沿断裂有小规模霏细斑岩出露,推测深部有花岗岩体,判断该区深部有大片花岗岩裂隙热储存在,具备一定的地热勘查价值。4.3 加强勘查管理在本行政区域内勘查矿产资源,必须由省级以上矿产主管部门审批登记,取得勘查许可证,方可开展勘查工作。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必须按照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 (国务院令第浙江省宁波市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 年)18240 号)和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 (国务院令第 241 号)的规定,分别申请登记,领取勘查许可证。探矿权申请人,应当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和资质条件。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和勘查需要严格按照规

42、程编制专项实施方案。项目管理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简单易行的原则,采取竞争方式确定项目承担单位。强化对项目立项论证、监理、检查、成果验收等工序的监督管理。专项成果必须进行地质资料的汇交。承担单位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根据项目设计批复意见开展工作,严格执行地质调查有关技术规范标准,严格管理项目施工质量和原始地质资料。自然生态红线区及矿产资源规划禁采区为禁止勘查区,禁止开展商业性固体矿产勘查,已设固体矿产商业性探矿权有序退出。5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5.1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调控方向根据国家和省禁止、限制的开采矿种,结合宁波矿产资源特点。对允许开采、限制开采、禁止开采的矿种确定如下:允许开采矿

43、种:建筑石料、石材、矿泉水、地热等矿种;限制开采矿种:萤石、明矾石、叶腊石等矿种;禁止开采矿种:海砂、泥炭等矿种;治理性矿山应优先投放,治理性、红线范围内工程性矿山设置不受规划分区影响。地热、矿泉水等液体矿产在禁采区开发利用须严格论证,并征得相关管理部门同意。浙江省宁波市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 年)19规划期内建筑用石料经营性矿山总数量控制在 50 家以内,普通建筑石料应优先满足本市建设的需要,原则上不鼓励外销。各县(市、区)建筑用石料矿山采矿权数量分解见表 3。表 3 各县(市、区)建筑用石料矿山采矿权数量分解表序号 县或区 2015 年采矿权数量(家) 2020 年矿山控制数量(

44、家)1 镇海区 1 12 江北区 2 13 慈溪市 5 64 鄞州区 11 85 余姚市 10 96 象山县 7 67 北仑区 5 48 奉化市 17 99 宁海县 4 6合计 62 505.2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与规划分区5.2.1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矿产资源实行规划分区管理,不在禁采区设置经营性采矿权,在限采区新设采矿权从严把关。县级规划分区划分为禁采区、开采区、限采区,三区覆盖全县(市、区)陆域。根据矿产资源条件、允许开采范围、开发利用现状,按照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规模开发、集约经营的原则,在上一轮规划开发布局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调整。依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在市下达的采矿权控

45、制指标内,合理有序投放采矿。浙江省宁波市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 年)205.2.2 规划分区的原则和条件规划分区原则:遵守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上级规划,并与相关规划衔接的原则;遵循成矿地质规律的原则;遵循生态保护环境和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原则;遵循资源分布与行政区域划分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合理继承,依法管理的原则。禁采区(JC):规划禁采区是指在规划期内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国家产业政策、经济社会发展及资源保护的要求或国家特殊需要等,受经济、技术、安全、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禁止进行矿产资源开采的区域或地段。宁波市绕城高速以内;慈溪上林湖越窑遗址、外杜湖水库,余姚四明湖、河姆渡田螺山古遗址;

46、江北慈城古县城、九龙湖风景区、保国寺;鄞州它山堰、天童寺;奉化溪口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四明山生态环境保护区、皎口水库,宁波白溪水库;象山松兰山滨海风景区、余姚四明山地质公园、宁海伍山海滨石窟矿山公园、象山花岙岛地质公园等列入国家及省、市政府公布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地质(矿业)遗迹保护区、旅游渡假区、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所在地、军事要地、城镇规划区域,一律设为禁采区。禁采地段:指国道省道公路、铁路、航道两侧可视范围和线型设施两侧可视范围及其它线型设施两侧一定距离以内国家和地方规定不得开采矿产资源的范围。以下区域一律设为禁采地段。甬台温、杭甬铁路,一环六射高速

47、公路,杭甬运河,G329、S213 、S214 、 S215、S216、S311、 S318、S319、S320 国省道,轨道等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电力设施水平距离 300 米范围内,铁路线路距离 1000 米范浙江省宁波市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 年)21围内,高速公路 500 米范围内,国(省、县)道 100 米范围内,乡道 50 米范围内,与公路渡口和中型以上公路桥梁 200 米范围内。石油天然气管道线 200 米范围内,与石油天然气管道有关的加压站、加热站、计量站、集油站、集气站、输油站、输气站、配气站、处理场、清管站、阀室、阀井、放空设施、油库、储气库、装卸栈桥、装卸场及

48、穿越河流的管道线路中心线的距离 500 米范围内,管道专用隧道中心线两侧 1000 米范围内。学校、敬老院、居民住宅、职工宿舍等长期有人居住的生活设施 300 米范围内。因各种原因目前暂不能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地。开采区(KC):规划开采区是指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地,并有一定开发前景且经济技术条件较好;矿产品有稳定的市场需求,已形成规模开采或具备规模开发的基础;资源开发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较小,或虽有影响但采后易于治理的区域。各县(市、区)石料规划开采区设立既要与上一轮开发布局相衔接,又要综合考虑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布局、交通运输条件、生态环境保护、矿地综合利用等因素,尽可能选

49、择资源条件允许、环境影响小、区位较隐蔽的区域。限采区:指在规划期内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经济社会发展及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或国家特殊需要等,受经济、技术、安全、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实行一定限制的区域。为规划开采区、禁采区以外的所有区域。依据省厅统一规定,市级层面不再划分“规划三区” ,仅对纳入市级规划联编的江北区、镇海区划分“规划三区” 。浙江省宁波市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 年)225.2.3 规划禁采区江北区、镇海区规划三个禁采区,禁采区内禁止开采固体矿产。(1) 江北区慈城古镇保国寺禁采区(JC1)位于江北区中心城区和慈城镇,面积 60.21 平方公里,占江北区总面积的 28.8%。主要保护对象有生态防护林、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保国寺、宁波地震台、慈城古镇、荪湖休闲度假旅游区等,山体保护完整,自然生态环境优良。(2) 镇海区九龙湖禁采区(JC2)位于镇海区九龙湖镇西部丘陵区,面积 31.14 平方公里,占镇海区陆地面积的 13.14%。主要保护对象有九龙湖景区、九龙湖水库、朗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计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