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DBS22 003-2014 吉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定量检测.pdf

上传人:花落无声 文档编号:4738324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S22 003-2014 吉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定量检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DBS22 003-2014 吉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定量检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DBS22 003-2014 吉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定量检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DBS22 003-2014 吉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定量检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DBS22 003-2014 吉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定量检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DBS22 吉 林 省 地 方 标 准 DBS22/0032014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 李斯特氏菌的定量检测 2014 - 07 - 30发布 2014 - 08 - 30实施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 布 DBS22/0032014 1 吉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定量检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定量检验。 2 定义和术语 2.1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单核细胞增

2、生李斯特氏菌是李斯特氏菌属中唯一引起人类致病菌的病原菌,亦可人畜共患。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和单核细胞增多。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食品中存在的单增李氏菌对人类的安全具有危险,该菌在4 的环境中仍可生长繁殖,是冷藏食品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3 设备和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无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3.1 冰箱:2 5 和-15 。 3.2 恒温培养箱:30 1 、36 1 。 3.3 均质器。 3.4 显微镜:10 100 。 3.5 电子天平:感量0.1 g。 3.6 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 3.7 锥形瓶:100 mL、500 mL。 3.8 无菌吸管:

3、1 mL(具0.01 mL刻度)、10 mL(具0.1 mL刻度)。 3.9 无菌平皿:直径90 mm。 3.10 无菌试管:16 mm160 mm.。 3.11 离心管:10 mL50 mL。 3.12 无菌注射器:1 mL。 3.13 “L“棒 4 培养基和试剂 4.1 含0.6%酵母浸膏的胰酪胨大豆肉汤(TSB-YE):见附录A中A.1。 4.2 含0.6%酵母浸膏的胰酪胨大豆琼脂(TSA-YE):见附录A中A.2。 4.3 李氏增菌肉汤LB(LB1,LB2):见附录A中A.3。 DBS22/0032014 2 4.4 1%盐酸吖啶黄(acriflavine HCl)溶液:见附录A中A.

4、3.2.1。 4.5 1%萘啶酮酸钠盐(naladixic acid)溶液:见附录A中A.3.2.1。 4.6 PALCAM琼脂:见附录A中A.4。 4.7 革兰氏染液:见附录A中A.5。 4.8 SIM动力培养基:见附录A中A.6。 4.9 缓冲葡萄糖蛋白胨水甲基红(MR)和V-P试验用:见附录A中A.7。 4.10 5 %-8 %羊血琼脂:见附录A中A.8。 4.11 糖发酵管:见附录A中A.9。 4.12 过氧化氢酶试验:见附录A中A.10。 4.13 李斯特氏菌显色培养基。 4.14 API listeria 10300生化鉴定试剂盒。(由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的产品的商品名。给出这一

5、信息是为了方便本标本的使用者,并不表示对该产品的认可。如果其他等效产品具有相同的效果,则可使用这些等效的产品。) 4.15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 4.16 马红球菌(Rhodococcus equi)。 第一法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平板计数法 5 平板计数法实验原理 应用涂布法,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在选择鉴别培养基(如李斯特氏菌显色培养基或PALCAM琼脂)上显示可鉴别的特征性菌落,对确证为李斯特菌的菌落进行计数,并根据样液稀释倍数和接种样量换算每克样品的李斯特氏菌数。 此方法适用与未经加工处理的生鲜食品或污染情况可能较重的水和食品。 6 平板计数法检验程序 单核细胞增

6、生李斯特氏菌平板计数法检验程序见图1。 DBS22/0032014 3 10倍系列稀释检样25 g(mL)样品+225 m L PBS或生理盐水稀释液,均质选取2个3个适宜的连续稀释度的样品匀液,涂布李斯特氏菌显色培养基或PALCAM琼脂平板典型菌落计数及确证试验报告36 1 24 h48 h图1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平板计数法检验程序 7 操作步骤 7.1 样品保存 冷冻样品应在45以下不超过15 min或在2 5 不超过18 h解冻,若不能及时检验,应放于-15 左右保存;非冷冻而易腐的样品应尽可能及时检验,若不能及时检验,应置于2 5 冰箱保存,24 h内检验。 7.2 样品处理 7.

7、2.1 固态样品:无菌称取样品25 g,放入盛有225 mL PBS或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杯内,用均质器以8000 r/min10000 r/min均质1 min2 min,或放入盛有225 mL PBS或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 min2 min,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7.2.2 液态样品:无菌吸取样品25 mL至盛有225 mL PBS或生理盐水的无菌锥形瓶(瓶内可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中,振荡混匀,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DBS22/0032014 4 7.3 样品稀释 吸取上述1:10的样品匀液1 mL加到装有9 mL PBS或生理盐水的稀释管中,充分混匀制

8、成1:100的样品匀液。据对样品污染状况的估计,按上述操作,依次制成十倍递增系列稀释样品匀液。每递增稀释1次,换用1支1mL无菌吸管或吸头。 7.4 样品接种与培养 根据对样品污染状况的估计,选择2个3个连续的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液体样品可包括原液),以0.3 mL、0.3 mL、0.4 mL 接种量分别加入三块李斯特显色平板或PALCAM琼脂平板,然后用无菌“L”棒涂布整个平板。使用前,如李斯特显色平板或PALCAM琼脂平板表面如有水珠,可放在25 50 的培养箱里干燥,直到平板表面的水珠消失。在通常情况下,涂布后,将平板静置10 min。如样液不易吸收,可将平板放在培养箱36 1 培养1

9、 h,等样液吸收后翻转平皿,倒置于培养箱,361培养24 h2 h。如果菌落不典型,可继续培养至48 h2 h再观察。 7.5 典型菌落观察 在科玛嘉李斯特氏菌显色培养基上,典型菌落为小的圆形蓝色菌落,周围有白色晕圈(其它品牌李斯特氏菌显色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按照产品说明书判定)。在PALCAM琼脂培养基上,典型菌落为小的圆形灰绿色菌落,周围有棕黑色水解圈,有些菌落有黑色凹陷。 7.6 确证实验 7.6.1 初筛 自李斯特显色或PALCAM琼脂平板上分别挑取5个以上典型或可疑菌落,分别接种在木糖、鼠李糖发酵管于36 1 培养24 h;同时在含0.6 %酵母浸膏的胰酪胨大豆琼脂(TSA-YE)平板

10、上划线纯化,于30 1 培养24 h48 h。选择木糖阴性、鼠李糖阳性的纯培养物继续进行鉴定。 7.6.2 鉴定 7.6.2.1 染色镜检:李斯特氏菌为革兰氏阳性短杆菌。 7.6.2.2 动力试验:用生理盐水制成菌悬液,在油镜或相差显微镜下观察,该菌出现轻微旋转或翻滚样的运动。SIM半固体培养李斯特氏菌有动力,呈伞状生长或月牙状生长。 7.6.2.3 生化鉴定:挑取纯培养的单个可疑菌落,进行过氧化氢酶试验,将过氧化氢酶阳性反应的菌落继续进行糖发酵试验和MR-VP试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主要生化特征见表1。 7.6.2.4 溶血试验:将羊血琼脂平板底面划分为20个25个小格,挑取纯培养的单

11、个可疑菌落刺种到血平板上,每格刺种一个菌落,并刺种阳性对照菌(单增李斯特氏菌和伊氏李斯特氏菌)和阴性对照菌(英诺克李斯特氏菌),穿刺时尽量接近底部,但不要触到底面,同时避免琼脂破裂,36 1 培养24 h48 h,于明亮处观察,单增李斯特氏菌和斯氏李斯特氏菌在刺种点周围产生狭小的透明溶血环,英诺克李斯特氏菌无溶血环,伊氏李斯特氏菌产生大的透明溶血环。 7.6.2.5 协同溶血试验(cAMP):在羊血琼脂平板上平行划线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马红球菌,挑取纯培养的单个可疑菌落垂直划线接种于平行线之间,垂直线两端不要触及平行线,于30 1 培养24 h48 h。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在靠近金黄色葡萄球

12、菌的接种端溶血增强,斯氏李斯特氏菌的溶血也增强,而伊氏李斯特氏菌在靠近马红球菌的接种端溶血增强。 7.6.2.6 可选择API listeria 10300生化鉴定试剂盒或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等生化鉴定系统。 DBS22/0032014 5 表1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生化特征与其他李斯特氏菌的区别 菌种 溶血反应 葡萄糖 麦芽糖 MR-VP 甘露醇 鼠李糖 木糖 七叶苷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L.monocytogenes) / 格氏李斯特氏菌 (L. grayi) / 斯氏李斯特氏菌 (L. seeligeri) / 威氏李斯特氏菌 (L. welshimeri) / V 伊氏李斯特氏

13、菌 (L. ivanovii) / 英诺克李斯特氏菌 (L. innocua) / V 注:阳性;阴性;V反应不定。 8 平板计数法结果计算 选择有典型单增李斯特氏菌菌落的平板,且同一稀释度3 个平板所有菌落数合计在20 CFU200 CFU 之间的平板,计数典型菌落数。如果: a) 只有一个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在20 CFU200 CFU之间且有典型菌落,计数该稀释度平板上的典型菌落; b) 所有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均小于20 CFU且有典型菌落,应计数最低稀释度平板上的典型菌落; c) 某一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大于 200 CFU 且有典型菌落,但下一稀释度平板上没有典型菌落,应计数该稀释度平板

14、上的典型菌落; d)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大于 200 CFU 且有典型菌落,应计数最高稀释度平板上的典型菌落; e)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均不在20 CFU200 CFU 之间且有典型菌落,其中一部分小于20 CFU 或大于200CFU 时,应计数最接近20 CFU 或200 CFU的稀释度平板上的典型菌落。 以上按公式(1)计算。 公式(1):T = dC BA (1) 式中: T样品中单增李斯特氏菌的菌落数; A某一稀释度单增李斯特氏菌的典型菌落总数; B鉴定结果为单增李斯特氏菌的菌落数; C用于单增李斯特氏菌鉴定的菌落数; d 稀释因子。 f)若2 个连续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均在

15、20 CFU200 CFU 之间,按公式(2)计算 公式(2): (2) d.11222111 CBACBATDBS22/0032014 6 式中: T 样品中单增李斯特氏菌的菌落数; A1第一稀释度(低稀释倍数)单增李斯特氏菌典型菌落的总数; A2第二稀释度(高稀释倍数)单增李斯特氏菌典型菌落的总数; B1第一稀释度(低稀释倍数)鉴定结果为单增李斯特氏菌的菌落数; B2第二稀释度(高稀释倍数)鉴定结果为单增李斯特氏菌的菌落数; C1第一稀释度(低稀释倍数)用于单增李斯特氏菌鉴定的菌落数; C2第二稀释度(高稀释倍数)用于单增李斯特氏菌鉴定的菌落数; 1.1计算系数(如果第二稀释度单增李斯特氏

16、菌鉴定结果为0,计算系数采用1); d 稀释因子(第一稀释度)。 9 平板计数法结果报告 根据李斯特氏菌显色培养基或PALCAM琼脂平板上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典型菌落数和确证实验结果,按8中公式计算,报告样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菌落数,以CFU/ g(mL)表示;如T值为0,则以小于1乘以最低稀释倍数报告。 第二法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MPN计数法 10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MPN计数法的实验原理 应用MPN 9管法,选择三个适宜的连续稀释度样液接种于选择性增菌液李氏增菌肉汤LB(LB1,LB2),进行两次选择性增菌,经确证实验证明含有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菌落的对应管计为阳性管,

17、查MPN表,计数并报告每克或每毫升样品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MPN值。 此方法适用于污染程度低的样品。 11 MPN计数法检验程序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MPN计数法检验程序见图2 DBS22/0032014 7 检样25 g(ml)样品 +225 ml LB1增菌液,均质10倍系列稀释选择3个连续的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每个稀释度各取1 ml分别接种于3管LB1增菌液30 1 ,18 h24 h每管各取0.1 ml分别接种于1管LB2增菌液李斯特氏菌显色培养基 PALCAM培养基36 1 ,24 h2 h30 1 ,18 h24 h确证实验查MPN表报告结果 图2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M

18、PN计数法检验程序 12 MPN计数法操作步骤 12.1 样品保存 同7.1。 12.2 样品处理 12.2.1 固态样品:无菌称取样品25 g,放入盛有225 mL LB1增菌液的无菌均质杯内,用均质器以8000 r/min10000 r/min均质1 min2 min,或放入盛有225 mL LB1增菌液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 min2 min,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12.2.2 液态样品:无菌吸取样品25 mL至盛有225 mL LB1增菌液的无菌锥形瓶(瓶内可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中,振荡混匀,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12.3 样品稀释 吸取上述1:10的样品匀

19、液1 mL加到装有9 mL LB1增菌液的稀释管中,充分混匀制成1:100的样品匀液。据对样品污染状况的估计,按上述操作,依次制成十倍递增系列稀释样品匀液。每递增稀释1次,换用1支1mL无菌吸管或吸头。 DBS22/0032014 8 12.4 样品接种与培养 根据对检样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三个连续的适宜稀释度(液体样品可选择原液),每个稀释度接种3支含有9 mL LB1增菌液的试管,每管接种1 mL(如果接种量超过1 mL,则用双料LB1增菌液)。将接种后的LB1增菌液置于30 1 培养18 h24 h,之后分别移取培养液 0.1 mL接种到 LB2增菌液内,再将LB2增菌液置于30 1 培

20、养18 h24 h。 12.5 接种选择性平板 用接种环取LB2增菌液的各管培养物划线接种于李斯特氏菌显色平板或PALCAM琼脂平板,置于361培养24 h2 h。如果菌落不典型,可继续培养至48 h2 h再观察。 12.6 典型菌落观察 同7.5。 12.7 确证实验 同7.6。 13 MPN计数法结果计算 如一管培养物中所挑取的典型菌落中,有一个确认为单增李斯特氏菌,则该管应视为阳性。根据样品接种量、稀释倍数以及确证阳性的反应管数,查MPN值表(参见附录B),得出样品中单增李斯特氏菌最近似值。 14 MPN法结果报告 报告样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MPN值,以MPN / g(mL) 表示。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规范标准 > 国内外标准规范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