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2《最后一课》学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 (2).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734669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2《最后一课》学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2《最后一课》学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2《最后一课》学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2《最后一课》学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2《最后一课》学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最后一课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2、了解小说的背景和作用。3、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写法。【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了解小说的特点。2、抓住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会小说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小弗郎士的心情,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2、引导学生掌握通过心理、语言、行动和外貌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3、揣摩文中的关键句、警策句,理解其丰富的内涵。1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

2、究教学时数:三课时 知识链接2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这个短篇,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2

3、. 作者简介:阿尔封斯都德(1840? 1897)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3. 小说文体简介:1. 文学体裁:小说是和 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2. 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3. 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情节和环境。4. 故事情节:情

4、节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5. 刻画人物的方法: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6. 环境的种类及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7. 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3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都德的优秀短篇小说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一直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学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什么一篇不足三千字的小说,会产生如此的艺术魅力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 知1、解决疑难字词 诧异 懊悔 钥匙 惩罚 郝叟 祈祷 哽住 挟着戒尺 踱来踱去2、引导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学生相互讨

5、论本课的三要素 交流、明确:人物:韩麦尔先生、小弗郎士、以郝叟为代表的“镇上的人”,韩麦尔是主要人物,小弗郎士是在全篇小说中起“穿针引线”作用的重要人物。情节:开端 上学路上(16) 发展 上课 (723)第一层:(710)上课前教室里异乎寻常的情景。第二层:(1116)写韩麦尔先生宣布上“最后一课”后,小弗郎 士的悔恨和镇上的人对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纪念。第三层:(1723)写上“最后一课”的动人情景。高潮和结局 下课 (2429)3、最后一 课和平日上课的情景有怎样的不同?明确:43、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平 日 上 课 最 后 一 课气 氛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

6、是在街上也能听到。安安静静,跟星期天的早晨一样。学 生课前学生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课前都已在自己的座位上了。拿着大铁戒尺在桌 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踱来踱去,胳膊底下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平时“我”迟到会遭老师的责骂今天迟到,老师却很温和地叫“我”“快坐好”,老 师平时老师穿戴一般今天老师穿着只在督学来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漂亮礼服。后 排板 凳一向空着坐着好些镇上 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个个看来都很忧愁。5明确:课文第1-6 段中分别有这样的描写:“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 “最近两年来,

7、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 这些描写的作用是: 写了上学途中的情景,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普鲁士士兵操练和两年来一直有坏消息,这就巧妙地暗示了时代背景。 许多人围观新的布告,但究竟出了什么事却未直接写出;这使读者产生悬念,吸引读者急于读下去。第二课时三、精读课文,分析人物1、小弗郞士在最后一课上 ,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找出描写其心理变化的语句。明确:小弗郞士的转变在全篇反映得很明显:从天真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热爱法语;从无忧无虑的幼稚热爱祖国;从不懂事、害怕老师留恋、理解、同情、敬爱老师。小弗郎士心情变化:快乐激愤难过懊悔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对老

8、师的爱戴。韩麦尔身为法国人,却不能教法语,被无辜赶走,令人痛心。小弗郎士对老师深切地敬爱,同时还掺杂着共同的遭遇互相同情等复杂的感情。2、(1)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理由是什么?6(2)文章是如何来塑造你最喜欢的这一人物的?请具体分析。从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学生活动,交流 喜欢谁都行,关键是说出理由,分析透彻,受到启发。明确:韩麦尔先生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言、热爱自己工作的普通的乡村小学教师。(明确:作者善于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 韩麦尔 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进行。1. 语言: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

9、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我听见韩麦尔先生对我说: “我也不责备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够难受的了这就是了。大家天天都这么想: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现在看看我们的结果吧。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 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不过,可怜的小弗郎士,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关心。

10、他们为了多赚一点钱,宁可叫你们丢下书本到地里,到纱厂里去干活儿。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 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7明确:小说通过先生在“最后一课”上所讲的话,表现了他对祖国、对祖国语言、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对祖国儿童深厚的爱和无限的希望,以及对国土沦陷的深切的悲哀和痛苦的思想感情。2. 动作、神态: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 不动,瞪着眼看

11、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明确:小说深刻地揭示了人物内心激动、沉痛、依恋、悲愤的心情,表现了他崇高的爱国精神。明确小说人物的分析方法:读描写析形象揭根源第三课时4、体会重点句的深刻含义。 (1). 为什么说“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2).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 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该如何理解?(3). 为什么小弗郎士今天听讲会全都懂,感到挺容易?明确: 1. 明天永远没完,拖的结果是连祖国的语言都还不会说 ,却已经失去了学习祖国语言的权利。表现了十分痛苦的心情。2. 如果牢记祖国语言,

12、就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就会激发爱国心和对敌人斗争的意志,不会忘记恢复国土,争取自由,所以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83. 小弗郎士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自觉地努力学习,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该学的祖国语言都学好。5品味语言。1. 读242 9节。问题:课文中 “忽然”一词在这里说明了什么?课文中“我我”两个破折号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读?怎样理解“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和写出的“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字的含义是什么?明确: 说明大家感觉这最后一堂课过得非常快,不知不觉到时间了。 从语言形式上看,两个破折号表示哽住了,说不下去。应以悲愤的感情拖长。从内容看,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心情悲痛,百感交集的复杂心情。 在最后分手时有很多话要讲,但激动得说不出来,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这两个字表示坚信法兰西祖国必胜,让人们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这是韩麦尔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四. 总结课文 1. 归纳中心思想文章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2. 写作特点: 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通过人物语言、动作表现心理活动。 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人物思想转变,暗示时代背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