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喜获 2008 年奥运会主办权 第 1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这篇新闻的语言特点2、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基本特点能力目标掌握新闻的的写作方法,练习写新闻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重点1、学习这篇新闻的语言特点2、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教学难点掌握新闻的写作方法,练习写新闻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北京时间 8 月 8 日晚,北京 2008 奥运会开幕式拉开序幕,气势恢弘的中华文化长卷灿烂的文明与辉煌的时代,在这里交相辉映。这一刻,我们为北京自豪。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2008 北京的奥运连接着整个世界,连接着所有人的奥运情结。此刻,
2、我们应该想起了 2001 年 7 月 13 日晚上坐在电视机旁收看国际奥委会在莫斯科举行投票选举的情况吧。当国际奥委会主席宣布北京 为 2008 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后,全国沸腾,那夜也成了中国人的不眠之夜。今天,让我们就来学习北京喜获 2008 年奥运会主办权这篇新闻,再次重温那一段振奋人心的历史吧。二、关于新闻1、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概念。广义的新闻是泛指报刊广播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狭义的新闻是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亲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消息”本篇文章属于这种。2、新闻的特点(要求):用事实说话、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具有真实
3、性、针对性、时效性。3、新闻的结构:标题(有时也有副标题)、导语(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主体(消息的躯干,用充足的事实对导语内容作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结语(有时省略或暗含在主体之中)。(前三个是一则消息不可缺少的部分)。4、消息的六要素,结构 (1)消息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与记叙文的六要素相同)(2)消息的结构标题(有时也有副标题) 、导语(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主体(消息的躯干,用充足的事实对导语内容作进一步扩展和阐释;主体部分紧承导语,扣住整则消息的中心
4、,用充足的材料、典型的事例展开导语之中已经点明的新闻事实,这是导语内容的具体化表述) 、背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有时省略或暗含在主体之中) 。三、整体感知用三分钟默读课文,并思考几个问题:1、北京是在何时何地什么会议上赢得 2008 年奥运会主办权的?她有哪几个竞争对手?2、各方对北京申奥成功有什么反应?3、熟悉字词:1、风度翩翩_pin_ 2、淘汰_ti_3、矜持_jn_ 4、流淌_tng_5、噙住_qn_ 6、湿润_rn_7、水泄不通_xi_四、分析课文1、齐读课文,熟悉内容2、按课文的结构,分析课文的内容标题、1、文章标题分正副标题,正标题有什么作用?“喜”字有何作
5、用?这个消息的正标题“北京喜获 2008 奥运会主办权”概括报导了这篇消息的中心事件。一个喜字贯穿了全文。 “申奥”一直是举国上下普遍关心的话题。它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了,政治稳定了,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能不让人激动喜悦吗?一个“喜”字,道出了全国人民为申奥成功的无限喜悦和激动之情。2、分析副标题有何作用?用具体数字,真实、准确、具体的标明了中国得票之多,为此我们中国人民感到无比的自豪。导语1、导语则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你认为文章哪些部分是属于导语?第 1、2 自然段:消息的导语。2、“华社莫斯科 7 月 13 日电”是导语中的什么
6、?它的作用是什么?电头,交代了这个消息是是新华社在莫斯科发电的,说明是真实的。“7 月 13 日电”交代了消息迅速及时的特点,同时也蕴含了新华社记者向全国人民报告这一喜讯时的抑制不住的兴奋心情3、一般的导语用极简练的文字,概括消息的主要事实或揭示主题,而这篇文章的导语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吗?消息的导语以抒情的笔法开篇,“所有”、“都”、“尽情”等词汇的使用表达了中国人申奥成功后无比喜悦、万分激动的心情。通过中国代表团成员的“矜持”的态度、“流淌”的热泪与国际奥委会萨马兰奇先生“平稳”的语调形成的鲜明对比表达了中国人民申办奥运会的热切期望,也表明中国人民终于可以以一个强者的姿态,登上世界舞台。4、 第 2 段中,报道了奥委会在第二轮投票中各参与国所得的票数,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用确切的数字证明北京得票最多,超出总票数的一半,居首位,从而看到中国申奥的优势,说明中国申奥成功是众望所归,由此也进一步看出中国在世界的威望之高。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