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心 爱心 专心 1父母的心教学实践报告(指导思想,设计方法等说明)父母的心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至爱亲情”中的第五篇课文。家庭是生命的起点、人生的慰藉和社会的细胞,我爱我家,我爱亲人。这单元选了背影、甜甜的泥土、人琴俱亡我的母亲,这些课文都是某个人物对另一人物的爱,惟有这篇是介绍整个家庭浓浓的父母对子女的深爱,情感较完整。作者川端康成的坎坷经历也造就了这篇致力追求的美好亲情,这篇小小说情节短小但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父母的形象也在其中得以升华。现在的学生对父母的爱已经熟视无睹,视为当然,不知感恩,所以亲情教育、感恩教育犹为重要。设计时,从引导学生学会理解父母,感恩父母入手,培养他们对父
2、母的感情。同时,加大学法的指导,围绕课文中的描写及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让学生明白写作手法是为了更好的突出中心服务的。一、实践过程1.导入。日本有句谚语: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人类最高尚纯洁的、美好的感情。父母的心就如同屏幕上的郁金香,洁白无暇,沁人心脾。同学们都知道 “可怜天下父母心” ,那么父母的心为什么可怜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再次走近父母,去感受父母的心。2.作者简介。他是日本小说家,曾写过伊豆的舞女等 100 多部小说,他的作品具体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爱心。1968 年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他就是川端康成。组织学生上网查川端康成的相关资料。3.听课文朗读,概括小说故事情节。
3、整体感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完后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4.理解文中表现出的父母的心的内涵。问题一:结合故事情节思考,父母的心是颗什么样的心?问题二:父母对子女的爱在情节上是怎样体现出来的?5.分析本文的写作手法。讨论:本文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表现父母伟大的爱子女的心的?提示:可以从情节和描写这两个角度去思考。归纳总结:1、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2、细致的描写。6.延伸总结。用心 爱心 专心 2让学生听两个故事,进一步体会父母崇高的爱子女的心。组织学生谈谈自己父母的心。7.作业。收集一些跟父母有关的格言、诗歌等,确定一个主题,制作一张卡片送给父母,以表达对他们的理解、感谢。用电子邮件发给
4、老师。二、收获与体会1.本节课,在现代教育手段的恰当使用下,学生和教师均有收获。整个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减轻了学生的思想负担,活跃了课堂气氛;问题的设计恰到好处,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与提高,基础薄弱的学生有了说话的机会,能力强的学生有了展示自我的机会。2.结合学生的实际,从情感入手,激发学生的共鸣,让他们在对父母的感恩中投入到课文的学习。3.课堂上,先是小组内交流,然后在班级做资料分享;借助学习网站上的资料,学习课文里的写作手法,提高认知能力和写作水平。4.对写作手法的学习,教师结合了生活中的实际,深入浅出的讲解,并在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运用,效果很好。三、问题与建议1.课文内容不深,但知识点比较多,时间有些紧迫。2.问题设计难度不是很大,围绕课文也很有层次,但感觉还不够细,没能充分兼顾到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