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大道之行也学案积累(一)儒家经典著作“四书”:论语 孟子 中庸 大学“ 五经 “:诗经 尚书 礼记 易经 春秋(二)关于“仁政”的诗歌积累视人当如子,爱 人亦如伤 李隆基赐诸州刺史以题座右莫取金汤固,长令宇宙新。不过行俭德,盗贼本王臣。 杜甫有感五首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陈子昂感遇时清政事少,日永直官闲。 徐铉早春左省寓直学习目标1. 掌握相关文言词语。2. 理清文章脉络,品味本文气势强盛的语言特点。3. 领悟古人追求的理想社会的实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学习重点难点1. 朗读并背诵文章。2. 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一、预习导学1. 积累文言词汇(1)给加点字注音选贤与能(j) 讲
2、信修睦(m) 矜寡孤独(gun)男有分(fn) 货恶其弃于地也(w)(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与:通“举” ,选拔 。 矜:通“鳏” ,老而无妻的人 。(3)解释下列句中的一词多义修:讲信修睦(培养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长 )亲:故人不独亲其亲(以为亲 )故人不独亲其亲(父母 )独:故人不独亲 其亲(单单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老而无子的人 )(4) 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与今义贼: 古:害人。 今:偷东西的人。 大道:古: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 今:大路 。归:古:女子出嫁 今:回归,回来。 2.文本感知(1) 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四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 鳏寡孤独
3、,夜不闭户 , 天下为公 , 老有所终 。(2) 文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意思相近的语句是: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故外户而不闭 。3. 翻译下列句子。(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3)是谓大同。4. 了解作品及背景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 49 篇。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诸侯争霸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他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了此番言论。二、学习研讨1. 题目解说。“大道”可以理解为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 ,施行。题目的意思是“当大道施行的时候” 。以此为题,不仅提示了文章内容,而且激发了读者的
4、兴趣。2. 朗读,翻译文章。3. 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第一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全文的总结语。 4. 本文用哪两个字来表示理想社会?(“大同 ” ) “大道”与“大同”有什么关系?(“大道行”才能达到“大同”社会 )“大道”既行,就能“大同” 。那么大同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社会面貌?请划出有关文字回答。(“ 天下为公外户而不闭” )(二)研读探究1. 用自己的话归纳大同社会的特征表现在哪几方面?(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 能安居乐业 (3)
5、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2. 如何评价“大同”理想?(提示:对于先贤思想的评价,始终应该坚持辩证的观点联系历史背景看。 )“大同”理想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 现实社会中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因素,这绝不是倒退,而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崇高目标,两千多年来一直激励着仁人志士为之奋斗。当然这样的理想也是从维护阶级统治的根本利益出发的,有其局限性。3. 本文中的“大同”社会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受到全 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 “幼有所养”了。
6、不设统一答案,应各抒己见。 提示:“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 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2三、巩固延伸(一)积累运用1. 根据下面 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6 月 4 日,李娜获得了 2011 年法 国网球公开赛的冠军。有人说,29 岁才攀上顶峰有点晚,李娜不以为然,她说:“我觉得我还年轻,年龄不是问题,那只是纸上的一个数字。”李娜说的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法网夺冠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我的运动生涯还很长,今后的路还等着我继续前行。2. 针对社会热点,某校八年级一班的同学举行了一次“关注食品安全”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根据右 边的漫画,回答问题。(
7、1)用生动具体的语言, 描述这幅漫画的主要内容:漫画的题目是“滞后” ,画面上的牛肉膏、瘦肉精、回炉面包、染色馒头洋洋得意、理直气壮地往前迅跑,而监管却在后面追喊,累得气喘吁吁。 (没有说题目,不扣分,但后 面两种情况必说,说一种给 1分,只说画面是什么,没有生动描绘,扣 1 分) 。(2)这幅漫画反映了当前什么样的社会现状?从漫画来看,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食品安全频频出现问题(或问题严重、繁多、猖狂等, ) ,监管部门监管不力,严重滞后,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古诗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分)秋日行村路宋乐雷发儿童篱落带斜阳, 豆荚姜芽社肉 香。一路稻花谁是主? 红蜻蛉伴绿
8、螳螂。【注释】社肉:祭土地神的 肉。1.“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 妙,请写出你的理解。“伴”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红蜻蛉与绿螳螂这两种可 爱的小生物 营造在一个相依相伴、和美融洽的氛围里。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热爱农村自然风光,追求自由、闲适、和谐的田园生活。(二)古文阅读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 ,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 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 ,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送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
9、著 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 者去,众以 为殃。是谓小康。【注释】大人世及:大人,天子诸侯;世及,世代相传。纪:纲纪,准则。知:通“智” 。 著:明,说明。 执:职位。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大道既隐: 已经 (2)天下为家: 是 (3)以睦兄弟: 使和睦 2. 这段文字阐述了小康社会的哪些特点?小康社会是天下为家,人们只赡养自己的父母,抚养自己的孩子;天下诸侯世代相传。确定一定的法度,来维护国家的安定,来协调社会成员间的关系。用法令制度 去考察官员和百姓,如有违法乱纪都应受到应有的惩罚。 3. 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A. 文 章开篇用“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挈领,然后分层论述,条理清楚,论理分明。B. 文章先从道理上解说小康社会的特点,然后列举事例加以证明,从而全面具体地阐述了小康社会的纲领准则。C. 文中所谓的“小康”和我们现在所说的“小康”含义相同。D. 文章简洁有力,论述性强,具有极强的说服力。4. 小康社会与“大同”社会的根本区别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大同”社会是“天下为公” ,小康社会是“天下为家” 。 四、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