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4.3吆喝 教案2(人教版八年级下).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732464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3吆喝 教案2(人教版八年级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4.3吆喝 教案2(人教版八年级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4.3吆喝 教案2(人教版八年级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用真正的北京口语 (京白)介绍回荡在京城胡同小巷中的叫卖声。2结合课文介绍的北京吆喝声,引导学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3. 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学习作者合理介绍说明纷繁复杂事物的方法; 揣摩语言,体会吆喝声的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越魅力,理解作者写“吆喝”时的内在情感;4.积极开展记录街头吆喝声并整理的语文活动,为抢救文化遗产做贡献。教学重点:把握文章的结构,学习作者剪材组材的技巧;品味语言,理解作者的内心感受。教学难点:开展语文活动,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学步骤一、导入教师借助录音、录像等媒体播放一些街头叫卖的吆喝声,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2、播放 VCD)注意小商贩是如何叫卖自己的货物的?他们就的吆喝声有什么特点?你听了有什么感想?学生看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明确:声音响亮,吸引人,好像在唱歌;叫卖的内容合乎自己货物的特点;等等。吆喝在当时是一种宣传,一种广告,也是一种艺术。走进萧乾的吆喝,跟着作者一起感受那个时代的气息,感受那种艺术的魅力。( 简介作者)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吆喝声?这些吆喝声是按什么样的顺序组织起来的?明确:吆喝声首先是按从早到晚的顺序,其次是按一年四季的顺序介绍。追问:作者写从早到晚的吆喝声,具体写了哪些叫卖声?重点又写了什么?学生朗读相关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明确:作者从早写到晚。写早晨

3、吆喝卖早点的:大米粥、油炸果的;和卖新鲜蔬菜的:卖青菜和卖花儿的。写白天卖日用百货和修理各种家具的,这就更热闹了。然而重点是写晚上。北京胡同的晚上好不热闹:卖夜宵的,唱话匣子的,用凄厉动人的叫喊讨饭的,真是应有尽有。这一层作者重在写出北京胡同里小贩的叫卖声持续时间之长,种类之多。2、作者围绕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学生讨论、交流。明确:作者介绍了北京的吆喝声所代表的经营品种,介绍了各种吆喝声的具体内容,表现方式以及音韵节奏等。从中流露出作者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那就是愉悦和怀想。三、品味语言 试比较下列两个句子,说说哪句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甲)

4、只要兜里还有钱,一听到卖烤白薯的声音,就买一块。一路上既可以取暖,到学校还可以拿来吃。(乙)只要兜里还有个制钱,一听“烤白薯呀真热乎” ,就非买一块不可。一路上既可以把那烫手的白薯揣在袖筒里取暖,到学校还可以拿出来大嚼一通。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来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你认为文中哪一句吆喝最有趣?为什么?这些对吆喝的描写,极富特色,从这门“戏剧性”的艺术中,读者听到那些奇妙无比、特色鲜明的“声乐艺术”,走进富有京城特色民俗风情的世界。四、探究活动1让有特长的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叫卖声,学生从中体验吆喝的民俗内涵。2、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小事,只要你用心去观察,就会有新

5、的发现,请写一段 30 字左右的话说说你曾听到过的叫卖声。3吆喝其实是一种广告,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类广告在逐渐消失。但作为一种文化遗产,自有其独特的魅力,应该注意抢救。你不妨把家乡的吆喝,或者类似吆喝的口头文化遗产记录下来,为抢救和保护工作做点贡献。学生讨论,交流自己所熟悉的吆喝,谈自己的体会。教师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五、小结本文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道风景吆喝,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让人不由自主地品味到生活中蕴涵的浓郁的情趣。此外,文章在结构的安排上也颇有独到之处。资料平台幽默的叫卖声住在都市里,从早到晚,从晚到早,不知

6、要听到多少种类多少次数的叫卖声。深巷的卖花声是曾经入过诗的,当然富于诗趣,可惜我们现在实际上已不大听到。寒夜的“茶叶蛋” 、 “细沙粽子” 、 “莲心粥”等等,声音发沙,十之七八似乎是“老枪”的喉咙,困在床上听去颇有些凄清。每种叫卖声,差不多都有着特殊的情调。我在这许多叫卖者中,发现了两种幽默家。一种是卖臭豆腐干的。每日下午五六点钟,弄堂口常有臭豆腐干担歇着或是走着叫卖,担子的一头是油锅,油锅里现炸着臭豆腐干,气味臭得难闻。卖的人大叫“臭豆腐干!” “臭豆腐干!”态度自若。我以为这很有意思。 “说真方,卖假药” , “挂羊头,卖狗肉” ,是世间一般的毛病,以香相号召的东西,实际往往是臭的。卖臭

7、豆腐干的居然不欺骗大众,自叫“臭豆腐干” ,把“臭”作为口号标语,实际的货色真是臭的。言行一致,名副其实,如此不欺骗别人的事情,怕世间再也找不出了吧!我想。“臭豆腐干!”这呼声在欺诈横行的现世,俨然是一种愤世嫉俗的激越的讽刺!还有一种是五云日升楼卖报者的叫卖声。那里的卖报的和别处不同,没有十多岁的孩子,都是些三四十岁的老枪瘪三,身子瘦得像腊鸭,深深的乱头发,青屑屑的烟脸,看去活像个鬼。早晨是不看见他们的,他们卖的总是夜报。傍晚坐电车打那儿经过,就会听到一片发沙的卖报声。他们所卖的似乎都是两个铜板的东西,如新夜报 、 时报号外之类。叫卖的方法很特别,他们不叫“刚刚出版 X X 报” ,却把价目和重要新闻标题联在一起,叫起来的时候,老是用“两个铜板”打头,下面接着“要看到”三个字,再下去是当日的重要的国家大事的题目,再下去是一个 “哪”字。 “两个铜板要看到十九路军反抗中央哪!”在福建事变起来的时候,他们就这样叫。 “两个铜板要看到日本副领事在南京失踪哪!”藏本事件开始的时候,他们就这样叫。在他们的叫声里任何国家大事都只要花两个铜板就可以看到,似乎任何国家大事都只值两个铜板的样子。我每次听到,总深深地感到冷酷的滑稽情味。(选自夏丏尊文集 ,略有删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