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俗世奇人》教案(新人教版八下)2.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731833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俗世奇人》教案(新人教版八下)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俗世奇人》教案(新人教版八下)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俗世奇人》教案(新人教版八下)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俗世奇人》教案(新人教版八下)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俗世奇人教案(新人教版八下)2【教学目标】 1. 了解“俗世奇人”“泥人张” 、 “杨巴”的高超技艺及过人智慧。2品味本文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3. 培养学生爱护我国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感。 【课时安排】 两课时【课前预习】 1查找一些民间奇人的故事。 2预习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 大家也许不会忘记那位奇巧的雕刻家王叔远的故事吧。他能把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形象地再现了苏轼泛舟游赤壁的故事,奇绝!妙绝!请同学展示搜集到的民间奇人的故事说一说。 (师适时点评)今天,让我们进入第 20 课的学习,来见识见识冯骥才先

2、生笔下的俗世奇人。 (板书课题) (展示教学目标) 二、简介作者 冯骥才,当代优秀作家、画家、文化活动家。他以写知识分子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短篇小说雕花烟斗 ,中篇小说啊! 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他长于天津,近年来,他为保存中华民族地域文化而奔走呼号,他对天津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过抢救性考察,他写的泥人张也是其中的一种行动生字抢答 词语解释抢答,小组竞赛三、解题“俗世”是民间社会,多指下层百姓生活的民间。 “奇人”是指那些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或工匠。俗世奇人是冯骥才创作的小说集。 俗世奇人共有 18 篇作品,以清末民初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每

3、篇记述一个奇人趣事,各自独立。内容虽互不相关,但“读起来正好是天津本土的集体性格 ”。四、自由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1本文读来充满风趣,有些单口相声的味道。相信同学们都预习过了,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个人之间的故事?(泥人张和海张五之间的交锋) 2请以泥人张和海张五之间的交锋为中心自由朗读文章。简要复述故事情节。(海张五挑衅泥人张泥人张捏泥像还击海张五出口讥讽泥人张贱卖海张五) 五、把握人物形象 1分析“泥人张”奇人之“奇”把握了文章的情节结构后,对文章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你认为奇人“泥人张”“奇”在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技艺高超、有智慧、有个性) (1)找出文中描写泥人张技艺高

4、超的句子读一读。分析这些句子在描写方法上有什么不同?(正面描写、侧面烘托,两者的有机结合,突出了泥人张技艺的高超,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 (2)文中除了描写泥人张的高超的技艺外,他的“奇特”还表现在什么地方? (他的“奇特”还表现在他他与海张五的较量的智慧,沉稳,干练,镇定自若,面对无端侮辱,他后发制人,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予以还击,一招致胜。泥人张个性内敛、不畏强权,敢于斗争,让人们在佩服他手艺的同时,更佩服他的智慧。 )2文中对海张五的描写也十分精彩,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外貌、语言)从文中找出描写海张五的句子,分析一下他的形象? (爱摆臭架子,且蛮横无理,故意挑衅,粗俗,完全一个活脱脱的地痞

5、形象。 )六、品味文章语言 1.文中的语言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天津风味) ,幽默传神。 (架式挺牛、撂高的、怵、赛、砍过去等汲取了方言中的精华。 ) 2.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1)作者说泥人张的手艺“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这么说是不是太夸张了?你怎样理解这种夸张的作用?(运用强烈的夸张的手法,突出泥人张的技艺超凡绝伦,远远超出同仁中人,就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如果换成“泥人张技艺高超,众人不能相比”就过于平淡,缺乏表现力。 )(2)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的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土上全找回来了。你怎样理解这句中“

6、不停的找乐子”中的“找”?试着将它换成其他的动词,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找”体现出海张五无端挑衅,无赖的丑态;换成其他的动词“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找”字还与后面的句子中“全找回来了”的“找”字相得益彰,还体现泥人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机智。 ) (3)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帐。 (“戳”字展现了泥人张内心的愤怒、鄙夷与不屑。 )好嘴杨巴一、导入新课引出“好”: (板书:好嘴)凭你的理解,什么样的“嘴”才称得上是“好嘴”?最好能举个例子。 (教师鼓励学生谈出不同的理解,比如滔滔不绝的、左右逢源的、咄咄逼人的、拍马逢迎的、妙语连珠的、一语中的的)然而,

7、在冯骥才的一则故事里,主人公杨巴只说了一句话,又怎么能称得上是“好嘴”呢?(板书:杨巴) 三、重点研读探究“好”: 说杨巴是“好嘴” ,其实作者就让他说了一句话。研究这个“好”字,既可以从说话的难度看,从这句话本身看,也可以从说话的效果看,还可以从他人的角度看。请选择一个角度,分组深入探究:杨巴的嘴到底“好”在何处? 全班讨论:1.从说话的难度看。一是李中堂勃然大怒:“打落” “乱飞” “泼了一地” ,众官员都“吓懵了” ,情势紧急,千钧一发,这需要“敢说” 。二是左右为难:说是芝麻,这等于“骂中堂大人” ;不说是芝麻, “等于承认给中堂大人吃脏东西” ,自己要吃大亏,甚至会掉脑袋。这需要“巧

8、说” 。三是时间紧迫:必须赶在中堂说话之前说,需要“快说” 。 2.从这句话本身看。有两个关键词:一是“不知道” ,前文明明说“猜到” ,这儿却说“不知道” ;二是“不爱吃” ,前文明明说中堂大人“不知道” ,这儿却说“不爱吃” 。这样说,有两大妙处:一是明确告诉李中堂这是“压碎的芝麻粒” ,不是脏东西;二是给李中堂留足了面子。既没说是芝麻,也没说不是芝麻,一个“不知道” “不爱吃” ,使紧张的情势顿时化解。 3.从说话的效果看。它不但使所有人转危为安,而且使李中堂对杨巴“心生欢喜” “赏银百两” ,从而使杨巴“威名大振” 。 4.从他人的角度看。故事开端,并不写杨巴,而是从夸赞杨七的高超技艺

9、开始;在第五段用“但是”一转,就让人明白了写杨七是为了衬托杨巴。杨巴说话之前,众官员“吓懵了” ,“一个比一个糊涂” ,而杨巴“立时猜到” , “一转两转三转,主意就来了” ;杨巴说话之后,李中堂觉得他“机敏过人” , “心生欢喜” ,在场所有人“摸不着头脑” ,而杨巴“心里头却一清二楚全明白” 。 教师小结:这些小人物在封建时代的社会地位较为低下,在谋生过程中经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轻视、排斥、剥削和挤压。这种生存压力,也促成了小人物特殊的生存策略。但杨巴的回答又是多么无奈:明明是李中堂的错,却要抢着加在自己身上;明明自己无错,却要抢着求恕罪。这种机灵是生存空间遭到挤压面对生存困境时的顺时应变,是以牺牲自己的人格做代价的。俗世奇人 天津民俗泥人张好嘴杨巴手艺嘴艺泥人高手遇海张五智斗传千古生意红火遇李中堂巧答美名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