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部分 我国新会计准则框架和核心理念,一新会计准则的框架体系,(一)制定新会计准则的必要性1世界经济一体化要求。2其他国家的国际化策略。3降低筹资成本的需要。4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变化的影响。,(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构成 (三)新会计准则核心理念及其体现新会计准则核心理念:资产负债观,1定义 资产负债观是指会计准则制订者在制定规范某类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准则时,应首先定义并规范由此类交易产生的资产或负债的计量;然后,再根据所定义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在资产负债观下,利润表成为资产负债表的附属产物。我国新准则就是采用了“资产负债观”来制定的,由于采用了资产负债观,使会计确认、计量的方法发
2、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因此,应深刻认识资产负债观,才能对新准则有一个高层次的把握。,2收入费用观逐渐向资产负债观的转变六大会计要素体现了贯穿于整个体系中的“资产负债表观”理念,强调企业的财务状况,更强调企业净资产而不是强调利润,适度弱化“利润表观”理念。,“资产负债表观”理念的实质是,在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考核业绩时,关键是看净资产是否增加,即股东财富是否增加。在资产负债表观下,利润代表净资产的增加,亏损代表净资产的减少。 在资产负债表中,可以通过资产预测未来的现金流入,通过负债预测未来的现金流出。,新会计准则体系凸显了资产负债表在报表体系中的核心地位,要求企业提升资产负债信息质量。企业在资产减
3、去负债后的余额即所有者权益增加的情况下才表明是企业价值的增加、股东财富的增长,这就突破了传统意义上单纯的利润观念,有助于促进企业贯彻科学发展观,改善资产负债管理,优化资产和资本结构,提高决策水平,避免只注重眼前利益和实行收益超前分配,充分关注企业长期战略和可持续发展。,3新会计准则中资产负债观的体现(1)资产、负债的确认要求企业将所有符合资产、负债定义及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在资产负债表内确认,如亏损合同的确认。,应将不符合资产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不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如:“待处理财产损益”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不符合资产的定义,因此,不应再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为一项资产。在资产负债
4、表中取消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2)利得和损失的引入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利得有两个去向:计入损益(即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者不计人损益(直接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损失也有两个去向:计入损益(计入营业外支出)或者不计入损益(直接调整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注意:区分收入和利得两者的区分是:收入由日常活动带来经济利益; 利得由非日常活动带来经济利益。,(3)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以资产
5、负债表为重心,按企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计算暂时性差异,据以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再确认所得税费用的会计核算方法。只要资产和负债的会计核算符合真实公允原则,所得税费用会计信息自然真实可靠。,所得税费用的核算是基于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产生的暂时性差异,不再在利润表的基础上核算所得税费用。,(四)执行新会计准则,所有企业的财务人员应转变两个理念1.从过去关注核算转向关注报表披露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财务报告是所有财务会计信息的综合反映,所有财务信息使用者主要通过财务报告获取相关信息。新会计准则体系涉及财务报告的准则就有9个具体会计准则。,财务人员习惯于:先原始凭证,再分录处理,再登明细账和总账,最后出报表。新准则下,财务人员应:首先考虑报表的需要,再考虑业务如何规划和符合报表需要,再考虑其账务处理(如:房屋出租、金融资产的分类等)。,(二)从过去的关注利润表逐步地转向关注资产负债表1新会计准则采用了资产负债表观。2新会计准则下利润有三个突出的特点:(1)利润越来越波动(受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价格波动影响)。(2)利润越来越虚化(利润中包含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 (3)利润越来越与现金流量背离(高利润未必有高的现金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