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22 课五柳先生传 教学设计 4. (新人教八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能结合注释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增强语感。 2、分析归纳五柳先生的特点,并结合自己的体验对此作出评价。 3、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体味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格和情趣,培养高洁的志趣。 【教学重点】 能结合注释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增强语感。 【教学难点】 体味五柳先生的精神内涵。 【教学思路】 1、导入新课诵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2、品鉴高趣赏析态度,品味五柳风致; 3、由人推己各抒己见,领略先生丰采; 4、知人论世以今鉴古,感受魏晋风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请同学们猜一猜图片上的人是谁?陶渊明 1、结合学过的诗句“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我们知道“陶渊明独爱菊” 。2、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清晨他扛着锄头去锄豆,顺手采一丛菊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体会感情基调,注意字音及停顿。 (出示幻灯片) (1)嗜酒 sh 辄尽 zh 吝情 ln 短褐 h 箪食 dn 汲汲 j 欤 y 黔 qin 俦 chu (2)A因以为号焉 B亲旧知其如此 C曾不吝情去留 D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2、学生尝试齐读读课文。 三、指名翻译课文,积累字词。1、要求结合注释自行翻译,有困难的地方
3、教师帮助。 2、理解重点字词。 (结合幻灯片) 3、再读课文。 四、研读课文:由文及人,品评五柳先生的性格,感悟他的高情远趣及精神气质。 1、画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语句,归纳他的性格特点。 2、你是如何评价五柳先生这些兴趣爱好的? (让学生畅所欲言,并在书上写下自己的心得) 3、老师点拨讲解:有些同学可能不是很赞赏五柳先生,因为他只顾喝酒,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家贫如洗却不努力工作。同学们评价得很好。 但我怎么很喜欢他呢? 你看他隐居山林,种豆采花,是那样舒适惬意; 你看他“环堵萧然,不蔽风日”却安然自若,是那样得豁达潇洒; 你看他“好读书,不求甚解”是那样的随意自然; 你看他“不慕荣利”
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活得轻松自在; 4、引导学生结合陶渊明设身世理解他的“魏晋思想” 。 陶渊明曾做过官,但他看不惯官场的繁复和腐败,他辞官归隐。 (归园田居就是此时写的) 。本文可以说是作者的自传,作者借五柳先生这个人,表达自己对那种旷达自然、豪爽自然的田园生活的渴望之情及自己那种亲近自然、淡泊名利、清静无为、知足常乐的人生志向。当然,文章的五柳先生是作者假想的一个人,文章的情节当然有点夸张,陶渊明本身并不像我们所说的“酒鬼” 。他那纯真高洁的品格值得我们去慢慢品味。 5、进一步联系生活:他不像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人,一天只知道挣钱、挣钱、只知道与别人攀比, “这山望着那山高” 他们
5、活得好累! 现在,你们是否喜欢五柳先生了。继续在课后一题 的“评价”后面写上自己的感想。 五、 (机动环节)在理解课文,感悟课文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尝试着背诵。 六、品读课文:由人推己,与五柳先生对话。 学习文言文,不但要学习古代汉语的知识,还要学会与古人对话,从中汲取精神养分,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五柳先生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那么,请问:你喜欢(欣赏)五柳先生吗?为什么? 在充分听取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引导: 明确:投影 无论同学们是喜欢还是不喜欢,这就是本真的陶渊明,他的一切性情都和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息息相关。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是精神上的大解放,人格上思想上的大自由的时代。这种精神上的大解放、大自由,造就了魏晋时代特有的一种人格魅力,他们萧散、浪漫、旷达、真率,这就是魏晋风度,也叫魏晋风流。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就是魏晋风流的代表人物,是让许多人仰视的高士。 同学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阳光的时代里,我们没有必要再像五柳先生那样消极避世,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激流勇进,建功立业,兼济天下,同时,我们也不妨让自己活得萧散一些,旷达一些,真率一些,让我们 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