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16 页 复习目标:1.背诵课本中所有古诗文。2.能自如翻译文言文。3.识记文学常识。21桃花源记一、参考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他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
2、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作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 (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 (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
3、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 (听罢) ,他们都感叹起来。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 (临别时)村里人嘱咐他道:“(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实第 2 页 共 16 页 现。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识记文学常识本文选自 。作者 ,又
4、名 ,字 , (朝代)著名诗人。 22短文两篇 (P168)一、参考译文1 陋室铭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这间简陋的房子,好就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注:为保持铭文句式工整和押韵的特点,本文兼用意译。2 爱莲说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我
5、则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 (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 (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识记文学常识陋室铭选自 。作者 (朝代)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或者 的文字,叫“铭” ,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 的。爱莲说选自 。作者 , (朝代)哲学家。23核舟记 (P172
6、)一、参考译文明朝有个手艺特别精巧的人,名字叫做王叔远, (他)能够在一寸长的木头上,雕刻出宫殿、第 3 页 共 16 页 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摹拟某些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于赤壁之下。小船从船头到船尾长度八分多点儿,高度约摸二分上下。中间高起而宽敞的是船舱, (刻着)用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船舱)旁边辟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它,就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用石青涂在刻字的凹处。
7、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 (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坐在右边,黄鲁直坐在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轴字画手卷。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前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紧靠着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相同。 (他)平放着右膝,弯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一串)念珠挨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船尾横摆着一支橹。橹的左右两旁各有一个船工。在右边的船工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
8、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在左边的船工右手握着蒲葵扇,左手抚着火炉,炉上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 ,神色平静,好像在听烧茶的声音。那只船的顶部稍微平坦,就在上面刻着作者的题款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 (字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个篆书的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 ,它的颜色是红的。总计(在)一条船(上) ,刻了五个人,八扇窗;刻了竹篷、船橹、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不满一寸。是挑选狭长的桃核刻成的。啊,技艺真是奇妙极了!识记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张潮编辑的 。作者
9、 , (朝代)嘉善人。24大道之行也 (P177)一、参考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 ,(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第 4 页 共 16 页 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 (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藏它) ,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
10、兴兵作乱, (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识记文学常识选自 ,儒家经典之一,西汉 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 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2复习目标:1.抄写课下重点词语的注解。2.识记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3.掌握文言词语中通假、一词多义、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桃花源记 一、 解释加点的词语1.缘溪行(沿着 ) 2. 落英缤纷 (落花) 3.甚异之( 诧异) 4. 豁然开朗 (开阔的样子) 5. 俨然 整齐的样子 6.阡陌交通 (交错相通) 7. 黄发垂髫 (老人小孩)8.怡然 喜悦的样子 9.具答之( 详尽) 10.咸来问讯 (都)11.率妻子邑人 (妻
11、子儿女)12.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 13.不复出焉 (再) 14.无论魏晋 (不必说,更不必说)15. 延至其家 (邀请)16.处处志之 (作标记)17. 欣然前往 (高兴的样子)18. 无问津者( 渡口) 二、 翻译下列句子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 2地平旷,屋舍俨然。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第 5 页 共 16 页 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
12、已所听到的事。 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 ”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 8.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 9.后遂无问津者。 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 10.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11.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1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三、课文分析 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桃花
13、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定。但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四、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用原文)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并怡然自乐。 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 豁然开朗、世外挑源、怡然自乐、 (无人问津)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第 6 页 共 16 页 甚异之 5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用原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
14、句子是(用原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7表现 “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9 “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0 “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陋室铭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名:(出名) 灵:(成为灵异的水)2斯是陋室 斯:(这)3.惟吾德馨 德馨:(美好的品德) 4.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乱:(使乱) 5.无案
15、牍之劳形 案牍:(官府的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 6.何陋之有? 何:(什么) 二、翻译句子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劳累。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主人却有美好的德行。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4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 第 7 页 共 16 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 何陋之有。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4表现陋
16、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爱莲说 一、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1可爱者甚蕃 蕃:(多) 2.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妖:(美丽而不端庄) 3不蔓不枝。 蔓:(长枝蔓)枝:(长枝节)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 6.宜乎众矣。 宜:(应当)二、翻译下列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是花中的君子。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
17、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 三、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 莲,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 出淤泥而不染。 第 8 页 共 16 页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 4本文的中心思想是: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核舟记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有奇巧人
18、( )2.罔不因势象形( )( ) ( )3.尝贻余核舟一( ) ( ) ( )4.盖大苏泛赤壁云( )5.高可二黍许( )( ) ( )6.启窗而观( )7.箬篷覆之( )( ) ( )8.雕栏相望焉( )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10.石青糁之( ) ( )11.中峨冠而多髯者( ) ( ) ( )12.如有所语( )13.其两膝相比者( ) ( )14.佛印绝类弥勒( )15.矫首昂视( )16.神情与苏、黄不属( )17.珠可历历数也( )18.居右者椎髻仰面( )19.其人视端容寂( ) ( )20.若听茶声然( )21.其船背稍夷( )22.钩画了了,其色墨( )( )23
19、.长曾不盈寸( ) ( )2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2.诎右臂支船( )3.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5左倚一衡木( )三、比较下列字在句中的含义木:能以径寸之木( )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以至鸟兽、木石( ) 文曰“初平山人” ( )奇:明有奇巧人( )有:明有奇巧人( )长约八分有奇( ) 长约八分有奇( )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第 9 页 共 16 页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启窗而观( )为人五;为窗八( )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可:高可二黍许( )云
20、:盖大苏泛赤壁云( )珠可历历数也( ) 此中人语云( )四、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各题1.赤壁赋 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_ 。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 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 中的句子。2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 。3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一句点明了窗子具有 的特点,说明雕刻的精巧。4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 ”一个动作和“ ”的神态看出来。5从对佛印的神情描写中,可以看出佛印 的性格特点。6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 , ”(从第一段文字中找)的精湛技艺。7从第四段对右边舟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 的神态,而左边舟子的神态则显得 。8
21、文中最后一段运用了 、 的说明方法,这样说明的作用是 。9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10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 。五、翻译下列句子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5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6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7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第 10 页 共 16 页 8而计其长曾不盈寸。9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六、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各题1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2写三个人的神情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文中哪句话赞叹了雕刻技艺的高超?3 “闭字和“启”字相应,一启一闭说明了什么?4窗
22、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5文中第三段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于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6作者在说明船的正面的时候,为什么不是从船头说到船舱,从船舱说到船尾,而是先说船舱,再说船头和船尾呢?一、1.奇妙精巧 2.无不 顺着 雕刻 3.曾经 赠 我 4.句首表示推测语气 5.大约 黄米 上下 6.打开 7.用箬竹叶做的船篷 盖 代词船舱 8.正对着 9.缓缓地 起 10.用石青 涂抹 11.高 帽子 胡须 12.说话 13.他们的 靠近 14.极像 15.举 16.不相类似 17.分明可数的样子 18.椎形发髻 19.视线 神色 20.好象的样子 21.平 22.
23、清楚明白 黑 23.竟然 满 24.长而窄二、1.通又 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2.屈弯曲 3.通父男子的美称 4.通拣挑选 5.通横三、木头 树木叫 是奇异 零数动词表示存在 通又雕刻是 有表示并列 表示修饰 表示转折大约 可以句尾语气词 说四、1.虞初新志魏学咿 子敬 明末 2.苏轼后赤壁赋 赤壁赋3.宋 鲁直 4. 盖大苏泛赤壁云 5.灵活精致 6.“左手扶鲁直背” “右手指卷,如有所语”7.豁达开朗 8.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9.轻松悠闲 专注悠闲 10.列数字作比较突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11.嘻,技亦灵怪矣哉 12.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五、略六、1.用料体积小 所刻事物繁多 刻
24、物情态毕备2. 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嘻,技亦灵怪矣哉”3. 写出了介绍的顺序:由舟外到舟内再由舟内到舟外,引导读者仔细观看,并由此引出窗上的文字。4. 这十六个字是前、后赤壁赋中的名句,与上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切题,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景色。作者真切地描述官们,足以见他对核舟观察的精细。第 11 页 共 16 页 5.因为这样写符合核舟的主题,苏东坡是“泛舟”的主角。6. 因为中间船舱的位置和对联的颜色非常醒目,而且窗上的对联也暗示了核舟的背景和主题。先写船舱,不仅可以增强浓厚的艺术情趣,而且也极其自然的引出下文中船头三人的情态的描述大道之行也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选贤与能 与:
25、(通“举”举荐,选拔) 2.古人不独亲其亲 亲:(以为亲) 亲:(亲人、父母) 3.不独子其子 子:(以为子)子:(子女) 4.男有分,女有归 分:(职分、职业) 归:(女子出嫁) 5.货恶其弃于地也 恶:(憎恶) 6.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造反) 贼:(害人) 作:(兴起) 7.是谓大同 是:(这)。 大同:(理想社会) 二、翻译下列句子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所以人们不单纯只是奉养自己的父母,也不单纯只是抚育自己的子女。 3男有分,女有归 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适时婚嫁。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在大
26、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共有的。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3复习目标:1.运用掌握的文言知识深入理解文意,把握文章主题。2.理解文章的写法,掌握一般的解题方法。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第 12 页 共 16 页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在横线上填写诗文原句2.本文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组织材料,细读文章,完成文章结构图。访问桃花源 3.解释加点词的古今义。阡陌交通 古义:_今义:_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_今义:_ 4.文段中“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方法是 ;有
28、些成语出自本文,写出其中的两个。:_ _ :_ _5.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谈谈你的理解。 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 7.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王国,你的理想王国是怎样的?用简明生动的语言描述来。(限 60 字以内) 参考答案1.略2. 发现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3. 古义:指道路交错相通(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古义:指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指没有出路的境地。4. 借代的修辞;世外桃源、无人问津、豁然开朗、怡然自得。 (写出两个即可)5. 不希望外人破坏桃花源的宁静祥和。6. 桃花源外朝代更替,
29、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7. 以“理想”为中心来谈,扣住要点,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短文两篇第 13 页 共 16 页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2.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 ,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 、 “牡丹之爱”呢? 3.周敦颐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操,
30、有人则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简述理由。_。4.用原文的语句回答:(1)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_(2)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_参考答案1.(它的)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 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2.以“菊之爱” 、 “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 ,突出莲之高洁,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傲岸的高尚情操。3.提示:针对某一种观点或将两者结合起来谈均可,但必须扣住“人与环境”的关系。示例:我同意周敦颐的观点,因为一个人有了高洁傲岸的情操就能抵御外界环境的不良诱惑,就会“出淤泥而不染” 。或:我同意“近朱
31、者赤,近墨者黑”这个观点,因为一个人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中才能健康成长。 (言之有理即可)4. (1)出淤泥而不染。 (2)香远益清。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第 14 页 共 16 页 1.翻译下列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这篇短文的主旨句是: 。3.从上文找出 3 句对偶句。(1) (2) (3) 略核舟记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
32、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交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1.翻译句子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译文:_B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译文:_2.这段文字介绍了核舟的主体部分_,以_为说明顺序。语言上生动,人物情态栩栩如生。3.你对文中所描绘的哪个人物印象最深,试简要说明。_ 。4.请在文中找出一个句子能表现核舟雕刻者精湛技艺的句子。_。参考答案1.A 、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许多胡须的是苏东
33、坡。第 15 页 共 16 页 B、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画卷下面的衣褶里。2.船头(或舟首) 空间顺序3.示例:佛印;从衣着、外貌、姿态等方面着笔,表现出放旷不拘的性格,描写讴歌表细入微,神韵毕具4.如: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或者珠可历历数也。 )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男有
34、分,女有归。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找出排比句、对偶句,并指出其效果。 本语段可分为_层,每一层的大意是_。 这几层的关系是:_。总领全文的语句是_,照应此句的是_。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_。 大同社会在当时能否变成现实?我们今天如何看待这一理想? 【参考答案】. 所以人们不只是把自己的亲人当亲人,不只是把自己的孩子当孩子。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也不会发生。 所以从外面把门扇合上,而不插门,这就是所说的理想社会。. 排比句: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对偶句: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效果:结构整齐,使语势增强,描绘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境界。. 三;一层:德才兼备的人管理大家的天下。二层:大家互相帮助,各得其所,不谋私利。三层:总结大同社会的景象。第 16 页 共 16 页 总分总.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