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页一、给加线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诘责 芦荟 深恶痛疾 畸形 发髻 抑扬顿挫 解剖 匿名 油光可 jin 绯红 教诲 瞥见 二、给加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油光可鉴 A 镜子 B 当镜子照 C 借鉴2深恶痛疾 A 疾病 B 急速 C 痛恨3出言不逊 A 谦逊 B 避让 C 差4抑扬顿挫 A 挫折 B 挤压 C 降低三、结合句意,解释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模胡:即“模糊” ,马虎,不讲究。B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C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
2、方。客死:死在他乡异国。D问问精通时事的人时事:这里是讽刺的说法, “时事”其实是一些无聊的事。四、加粗词语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 标致极了。B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C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D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 ”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五、分析下面一段话运用的修辞方法有哪些?(“清国留学生” )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六贯穿这篇文章的线索有明暗两条,它们
3、是 A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B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C鲁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 D “我”到日本后的所见所闻所感。七、精彩阅读:(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16 题。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
4、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 “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1、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 2、 “东 京 也 无 非 是 这 样 ”中 的 “无 非 ”的 意 思 是 , “这 样 ”具 体 指 的 是 和 , 这 句 话 表 现 了 “我 ”的 思 想 感 情 。3、本文段主要针对清国留学生的 和 进行描叙,表现了作者的 的思想感情,其中从 这个词中可以看出,它运用的修辞是 。4、本文段描述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方式,表现了清国留学生 的丑恶灵魂。5、从本文段可以看出鲁迅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是 。2 页6、文段最后一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1322 题
5、。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星期要送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一惊,同时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
6、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实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 100 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
7、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 “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17、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一惊,同时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 “我”因何“吃了一惊” ;“我”又因何“感到一种不安” 18、 “实物是那样,我们没法改换它”这句话反映了藤野先生对学生的 和对科学的 态度。19、由上文段可以反映“我”对藤野先生相处的前两件事的态度是 (用文中的语言回答)20、 “我”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后两件事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 和的高贵精神。21、本文段主要采用
8、 、 的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形象。22、本文段的记叙顺序是 (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2330 题。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 60 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3 页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
9、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23、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 。24、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句话中的两个分句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吗?作者为什么这样说?答 25、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说明 ;“这一声”指 ;作者觉得刺耳的原因是 。26、 “他们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的含义是 ;其中“何尝”的词性是 ,对表达句义的作用是 。27、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中的“那时那地”具体指 ;联系全文, “我的意见”是指 ;“变化了”的具体内容是 ,表现了鲁迅 的精神。28、 “呜呼,无法可想”后的感叹号传达出 的感情。29、 “
10、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中的“中国人”指 。 30、这段文字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五)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3137 题。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 7 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
11、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31、文段第 1 段第 1 个“为”的正确读音是 ,意思是 ;第 2 个“为”的正确读音是 ,意思是 。32、文中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结合对全文的理解,请简述其原因。答 33、为什么“为中国” , “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是“小而言之” ;“为学术” , “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是“大而言之”?答 34、本文主要采用的表达方式是 。35、作者对藤野先生怀念的具
12、体行为是 、 、 。36、 “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的含义是 。 37、 “正人君子”具体指 ,它所用的修辞是 ,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字,然后回答 1824 题。(甲)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卜问吉凶。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
13、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4 页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乙)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识的老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知道。
14、18从体裁来说,甲乙两文所在的课文都是_,也都是_,并且还是_;从人称来说,这两段文字都采用第_人称叙述;从表达方式来说,甲文是以_为主,乙文是以_为主。19请指出甲文中下列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方法。(1)心清如水的学生。( )(2)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20针对甲文所记叙的事情回答下列问题。(1)用一句话概括这件事_(2)事情的起因是:_ _事情的经过是:_ _ 事情的结果是:_ _参考答案】一、二、1B 2C 3A 4C 三、B(这里的“掌故”是指 “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 )四、C(A、B、D 三项中加粗词语都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褒词贬用,感情色彩发生了
15、变化。 )五、B(比喻 夸张 反语)六、 (1)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 (2)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 (3)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4)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七、C、B(注意“明、暗”的顺序。A 项是作者所赞扬的内容,但不是线索,鲁迅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离别、怀念的过程才是文章的线索。 )答案(一)1、在东京的所见所闻 2、只不过,失望 3、憎恶、讽刺,标致,反语 4、行尸走肉、醉生梦死5、看不惯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醉生梦死的生活方式 6、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二)7、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的情感 8、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尊为“胶菜” ,福建野生着的芦荟到了北京美其名月“龙舌兰“9、不但学
16、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10、反映日本人民的友好热情,正衬藤野先生的精神品质 11、 藤野先生 ,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5 页12、为全文奠定爱国主义的感情基调铺垫下文;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三)13、 “我“与藤野先生的相处14、 “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尾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也都一一订正15、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图;了解裹脚16、 “第二三天” ;“从头到尾” ;“一一订正” ;一直17、藤野先生竟然为一个外国留学生细心地添改讲义;“我”的讲义错误多,让先生费神18、科学严谨 19、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与感激;还不服气20、热情诚恳;求实 21、语言、行动
17、22、顺叙(四)23、时事片事件 24、没有,是为了揭露这种逻辑的荒谬,表达愤慨的感情25、这种现象带有普遍性,拯救民族的灵魂迫在眉梢,刻不容缓;“万岁” ;伤害了民族自尊心26、生命看热闹的人完全丧失了民族自尊心;副;医学救国;弃医从文;爱国主义28、不可压抑的激愤 29、即将被日军枪毙的中国人及围着的一群中国人和课堂里的“我”30、记叙、议论(五)31、wi,为了;wi,被 32、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真诚关心和帮助中国留学生、33 “小而言之”是为了中国的进步,指一个国家;“大而言之”指为学术、为科学,指的是人类进步、34 记叙、抒情、议论35、收藏讲义、悬挂照相、继续写作36、自己的爱国思想和斗争精神受到触动而增加斗争的勇气和力量37、为军阀政客张目的反动文人;反语;憎恨与讽刺18记叙文,散文,回忆录;一;记叙;议论。 19 ( 1)比喻 (2)排比 20 (1)老师排除纠纷 (2)起因:我父亲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不知道他的死活。经过:母亲和我牵挂父亲;小反对派们却奚落我,使我感到悲伤;老师援助了我,还写信劝慰我。结果: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件小小的纠纷。 21A 22直抒我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23D 24甲:“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多么伟大的人啊。 ”乙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