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2 永久的悔 教案 语文版八下 (2).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727124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 永久的悔 教案 语文版八下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2 永久的悔 教案 语文版八下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2 永久的悔 教案 语文版八下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永久的悔(一)案例分析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 2002 年初审通过的、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语文 。这是一篇现代记叙文。文章以朴素自然的语言回忆了过去的家庭生活,通过平凡小事来表达对母亲深深的思念,表达了因为再也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悔恨不已的心情。 教学思路 根据现代中学生娇骄并重,不懂生活的艰难,不理解父母苦心、缺乏爱心以及农村中学生阅读量少并本文的特点,我通过引、读、思、品、写六个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感情,理解父母的苦心,健全人格,懂得尽孝,懂得关爱他人,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领略文章平实自然、在日常絮

2、语中蕴含深情的语言风格。 教学流程 一、引(延伸课外,认识作者) 1、引导学生背诵孟郊的游子吟 ,学生谈对本诗的理解。之后引入同题材的永久的悔 。2、教师结合课文注解简要介绍作者。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著有天竺新影 、 朗润集 、 留德十年 、 牛棚杂忆等。 二、读(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用横线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标出生字生词,查字典解决。教师巡视,随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2、在顺畅默读课文的基础上放声朗读,体会感情。 3、教师设问:读这篇文章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读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小结:痛苦、悔恨。 三、思(独立思考,各抒己见) 思考下列问题,现

3、场回答: 1、作者悔什么?为什么悔?悔的表现是什么? 2、本文的结构层次如何划分? 3、中间叙事部分作者不仅叙写了母亲受尽的苦难,更主要叙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这样写?参考答案: 1、作者悔的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悔的原因是母亲受尽了苦难。悔的具体表现是第十段。 2、本文的结构层次: (1 2 段)开篇设疑:点出永久的悔。 (3 9 段)中间叙事:道明悔的缘由。 (10 11 段)结尾点题:突出永久的悔。 3、中间叙事部分主要叙写了家庭的基本情况以及自己幼年的生活的苦。写家庭的苦及幼年生活的苦,目的是为了烘托母亲的苦,烘托母亲在苦境中给自己的疼爱,从侧面回答“悔”的原因。作者把自己幼年生活之

4、苦写得越充分,就越能表现母亲生活得更苦,越能表现母爱的伟大,作者悔的程度也就越深。 四、 (品味精彩,积累感悟) 1、轻声朗读课文,品味作者情感。 教师做示范,学生学习品赏。 例: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的好东西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 这句写出了我家生活的极度贫困,很难吃上月饼;也写出了我那时的幼小,不懂事,没有想到母亲。表现了我的悔恨之情。 归纳妙点: 1、文章语言朴素自然,在平实中饱含深情,在字里行间表达出对母亲的思念,由此突出主题:及早尽孝。 2、全文以“永久的悔”为主线展开。开篇点明“永久的悔” ,引出对往事的追忆 “悔”的由来,结尾扣题,进一步突出“永久的悔” 。条理清晰,主题

5、突出感人至深。 五、比(迁移性训练,拓展视野,合作探究) 阅读自读课文中梁晓声的同名文章,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两篇文章的异同点。之后自由上台填写表格。 表格设计 永久的悔 比较 季 文 梁 文 内容 主题 线索 结构 方法 叙事 方法 语言 风格 参考答案 永久的悔 比较 季 文 梁 文 内容 后悔离开故乡,离开母亲,让 让母亲受尽了苦难。 后悔没有独立的思考能力,让一颗善良的灵魂永不瞑目。 主题 要及早尽孝,报答父母的生养之情。 人类应该有爱心、同情心。 线索 以“悔”贯穿全文。 以时间为序。 结构 方法 开篇设疑,中间叙事,结尾点题。 篇末点明中心。 叙事 方法 倒叙 顺叙 语言 风格 朴实自

6、然 相同 结论: 同一个题目,可以表现不同的主题,也可以有不同的写法。 六、做(反馈检查、学以致用) 1、词语的理解性听写(教师说出词语意思,学生写出本词) a、比喻依靠别人过活。 (寄人篱下) b、糊涂,不明事理。 (懵懵懂懂) c、比喻非常容易得到。 (唾手可得) d、形容极小的一块地方。 (立锥之地) e、只要弯下腰来拾,到处都是。 (俯拾皆是) f、简单粗陋。 (简陋) 2、母爱无私,母爱伟大。生活中你一定也深有感触,请用简短的语句写出你的感受。 3、以亲情、友情、师生情等为题材写一篇作文。 要求: 1、自拟题目 2、亲身经历,情感真挚。 附: 板书设计 永久的悔 季羡林 作者 母亲

7、我们 悔 苦 孝 (二)教学反思 1、现代散文接近我们的口语,通俗易懂,无需多讲,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积累与迁移,挖掘其思想内涵。 2、以理解性方式听写词语,既注重词语的理解,又锻炼概括能力,有效地实现“能写”“会用”这个目的。 3、同名文章比较阅读,小组合作探究,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又拓展了思维,培养了创造性阅读与理解。 (三)课后评点 本案例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又创造性地吸收了传统教学方法注意夯实基础知识的特点。成功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通过独立阅读理解课文、学习词语。在比较阅读中,小组的互动,促使多数学生参与进来。 2、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 “文以载道” ,这是古今大学问家所提倡的。读文章重要的是领悟其中的精神实质,使优秀的思想精神代代相传。本案例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通过文章的阅读,领悟母爱的艰辛与伟大,明白爱心、同情心的重要性。 3、课内外相结合。 以课文为原点,向课外延伸,联系旧知识,拓展新空间,悟出新道理。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模式。 4、创造性地使用传统教学方法。 听写是传统教法之一,但在这里注入了新的活力。以理解进行概括性听写,既能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又能使学生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同时达到了夯实基础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