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新闻两则导学案学习目标: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结构。 3、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4、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第一课时1、新闻的有关知识。(1)、广义新闻泛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狭义新闻,专指消息。消息,是报纸常用的一种文章样式。 人民解放 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是狭义新闻,即消息。(2)、新闻的记叙要素:人物 时间 地点 事件的起因 事件的经过和结果(3)、新闻的结构要素标题: 高度概括事件(迅 速了解新闻主要内容,要看标题)导语: 简洁明了的叙述事件。一般
2、指“电头”后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 (较详细了解 新闻内容,要看导语)主体: 导语后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 (详细地的了解新闻内容,要看主体)结语: 是新闻的结尾,一般指新闻的最后一句或一段。 (依内容的需 要,可有可无)背景: 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从属部分,一般插在主体中,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中。(4) 新闻的特点:a、让事实说话;(真实性)b、报道迅速及时;(及时性)c、简明扼要。 (准确性)预习检测 :利用工具书,查出生字词。芜湖( ) 荻港( ) 要塞( ) Ku( )退 ( ) 不可当 xi( )气 绥靖( ) 阌 ( ) 聿( ) 鄂( )
3、 豫( )一、整体把握。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2、找出第一则新闻的导语和主体,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第二则新闻主体部分一开始运用两则史料有何意义?24、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说明了什么?第二课时二 、语言揣摩。1、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 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三、拓展延伸1、运用所学的有关新闻知识,写一则新闻,报道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新鲜事,300 字左右。2、将下列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 14 个字。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的汪
4、松教授上月在英国爱丁堡市接受了世界著名的爱丁堡科学奖。1998 年起设立的爱丁堡科学奖,每年颁发给一位世界上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汪松教授是中国获得这一奖项的第一人。3、请你认真阅读下面 一则消息,找出消息的导语,并画上横线。英国独立报5 月 l0 日报道:2008 年奥运,中国准备以最佳的面貌迎接世界。从 l00 万名报名者中筛选出来的 7 万名奥运会志愿者和 3 万名残奥会志愿者正在中国各 地接受培训,争取在奥运会期间,当 50 万外国人以及 200 万中国各地游客来到北京时,能展现出中国的最佳面貌。他们将在这个为迎接奥运会几乎重新翻修的北京城中开展志愿工作。中国为奥运会斥资约 200 亿英镑,许多旧街区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熠熠生辉的 新奥运场馆。4、为下面这则新闻拟写标题2008 年 5 月 12 日 14 时 28 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 8.0 级地震。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凝聚成撼动人心的精神力量。温家宝总理星夜兼程奔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济南军区救援部队 14 日凌晨即徒步开进灾区这场灾难,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心手相牵、骨肉相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