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课题: 背影 课型 新授本课题教时数: 备课日期:教学重点与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2、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指导,学生探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 复习上一课时所讲的主要内容:上一节课,我们讲到第 5 自然段,同学们应该还有所印象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复习一下昨天所讲 的主要内容。昨天,我们讲了第一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什么?还记得板书是什么吗?()第二第三自然段我们又是如何来概括其内容的呢?()第四第五自然段呢?()温故知新学生异口同声地随声附和。开篇点题 难忘背影描述家境 渲染气氛车站送行
2、细心关照板书:第 1 段:开篇点题,难忘背影 第 23 段:描述家境,渲染气氛 第45 段:车站送行,细心关照二、课文讲解:1、第 6 自然段 问:这一段主要写的又是什么呢? 明确:这一自然段主要描写了“我”在车站看到的父亲的两次 背影。 问:这一段,第一次背影是在什么情况下看 到的? 明确:父亲去买橘子爬月台的时候。 问:作者是如何来描写这个背影的? 明确:先写父亲的外表和衣着,“父亲是一个胖子”“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接着再写父亲爬月台 ,这样就能把父亲的爬月台画面更好描绘出来。 交待父亲是个胖子,是为了后面的爬月台做铺垫。 父亲的衣着是 “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
3、马褂,深青布棉袍”,突出了什么颜色?(黑色)为什么突出黑色?(穿黑色衣服与他家中死了亲人有关,黑色给人以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作者接着又描写了父亲走路的姿势,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描写了父亲走路的姿势?教师讲解(蹒跚)这个词的意思?作者为什么用“蹒跚”这个词?你能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吗?(走路蹒跚的父亲要经过铁道,一不小心就会磕着碰着,一定是令人十分担心的!)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写完父亲的蹒跚,作者又写了什么?(父亲爬月台)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动作描写)作者运用了哪几个动词来描写父亲爬月台? 问:作者看到这样的背影,他的反应如何? 明确:“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
4、地流了下学生探究(合作、讨论、质疑)生自主探讨:生齐读,分析找动词、抓重点“攀”、“缩”、“倾”)培养学生设置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解题的能力板书:沉重板书:蹒跚 来”,作者被父亲深深地感动了,这是一种伟大的父爱。 问:这一段的第二次背影是在什么时候看到的? 明确:在父亲慢慢远去的时候看到的。这是一个由近及远的背影,由清晰可见慢慢变成再找不着了。 问:当作者看到父亲的背影正慢慢消失在视线之内,他心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 明确:作者流下了眼泪,内心非常感伤,对自己不能理解父亲而悔恨。这是一种对背影逝去的追忆,包含无尽的牵挂。 为何用“攀”不用“抓”?要求学生齐读这几句话,要突出应重读的词。板书:
5、艰难三、赏析课 文:小结:这一自然段主要写的就是父亲与我在车站离别时的情形,文章具体写到了父亲的两次背影,一次是买橘,一次是看着父亲离开的时候。那么这一段的段落大意我们可以概括为“车站离别 刻画背影”。 2、第 7 自然段 问:作者此次见到父亲的背影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这是什么原因? 小结:这一段写的就是从那次浦口车站分别以后,作者看到父亲来信,又回想起了父亲的背影,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我们把这一段概括为“思念父亲,再现背影”。 学生品味同学们齐读第七段板书:第 6 段:车站惜别,刻画背影板书:第 7 段:思念父亲,再现背影四、全文总结:这篇文章一共写了四次背影,我们都已经一一解读过了,而这篇文章所要通过背影来表达一种什么思想情感呢?文章从背影的角度刻画了父爱子、子 爱父的感人画面,表达了深深的父子之情学生总结深入体会文章的情感五 、深化主题:1、完成作业,完成导学练 学习作业 巩固知识授后小记:能较好地分析父亲为儿买橘时的形象,找出父亲的动作、神态与语言描写,以此分析背影的感人,感悟那至真至纯的人间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