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题名称: 八年级下册第一课 藤野先生 第二课时学习重点:1、联系社会背景,领会作品深刻的思想感情。2、品味课文重点词句的含义。3、体会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学习难点:理解本文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原因。课前准备:学案、课本 、多媒体【课前预习】细读课文,勾画有关句子,回答下列问题。1、 既然文章以藤野先生为记叙的中心,为什么要写东京留学生的情况?“清国留学生”是怎样的情况呢?作者对此充满了怎样的感情。 2、从东京到仙台途中,要写的内容是很多的,作者为什么只写“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方,用意何在?“大概”对表达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作用?3、作者是怎样描写“我”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的深厚情谊的?
2、4、学贵有疑:把你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写在下面吧!【课中实施】:一、预习交流二、预习检查三、精讲点拨(一)鲁迅为什么要学医?是什么原因使鲁迅决心弃医从文?结合课文语句说一说。 (二)本文的题目是“藤野先生”,但课文中却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思考:1、这些内容与写藤野先生的有没有联系?有什么联系?22、这些内容对鲁迅先生有什么影响?(三)语言探究: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语句中划横线词语表达的思想感情。1、实在标致极了。2、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3、居然睡安稳了。4、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5、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四、拓展延伸:藤野先生的做人
3、原则、治学精神给你什么启示? 五、课堂小结1、 脉落分明,记叙有序,按照表现人物品质的需要组织材料。 2 、 抓住特征和选取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来描绘人物。 【限时作业】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1、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 。2、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句话中的两个分句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吗?作者为什么这样说?3、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 , “这一声”指 ;作者觉得刺耳的原因是 。4、 “他们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的含义是 。5、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联系全文, “变化了”的具体内容是 ,表现了鲁迅 的精神。6、 “呜呼,无法可想”后的感叹号传达出 的感情。329、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中的“中国人”指 。 30、这段文字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