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端午的鸭蛋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注意语言的积 累,学习本文平淡质朴和语言及自然传神的表现手法;感受本文珠情趣,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的情感。教学重点:1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2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教学难点: 学会品味富有深意和特色的重要语句,以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方法:自主、研讨、探究。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以学生熟悉的有关本地端午节的风俗引入
2、新课学习。 2介绍作者,让同学们互相展示收集的有关汪曾祺的资料。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现当代作家。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 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 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 、 大淖记事 。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理解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蕴涵的人生情趣和诗意之美。 22解决生字词的音意:(出示生字词卡片): 门楣 苋菜 籍贯 城隍庙 肃然起敬 囊萤映雪 莫名其妙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板书设计)思路:端午节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 (第 1 自然段) (第 2、3 自然段) (第 4、5
3、、6 自然段)主旨: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和留恋、对故乡的热爱、眷恋之情。 4快速浏览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为什么要先写端午节的风俗? 明确: 、第一段以“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开头,介绍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 “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等风俗;又列举了“放黄烟子” 吃“十二红”这两种较为独特的风俗。从文章思路来看,先谈端午风俗很有必要。文题为“端午的鸭蛋” ,因此,首先必须先写端午风俗,从各地均有的风俗写到家乡独特的风俗,再写到“十二红” ,写到“咸鸭蛋” ,于 是水到渠成地转写“ 端午的鸭蛋” ;从写作手法上,先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端午”的气氛,就为文章主体“
4、鸭蛋 ”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作者在文中大谈家乡端午的种种风俗,这正是他闲适自由的行文风格的体现。 5男女生分读第 2、3 自然段,思考:高邮鸭蛋有什么特点?为何引用袁枚的腌蛋 、否定北京的鸭蛋?明确:蛋白柔嫩 、油多 、黄是通红的 “双黄蛋”(总:质细而油多) 引用袁枚的的腌蛋提到袁枚,可以丰富文 章的内容,引用他的文句,更可以增添文章的古雅之气,避免了行文的单调死板。而且袁枚对于咸鸭蛋的见解,与作者暗合,所以作者要说到袁枚。说自己不喜欢袁枚,体现了作者率真的个性。同时也说明高邮鸭蛋历史悠久,闻名全国。否定北京的鸭蛋留露出对家乡由衷的喜爱之情。6默读 第 4、5、6 自然段,思考:为什么主要介绍“鸭络子”和孩子们 吃鸭蛋的方法明确:行文活泼生动。充满童趣,抒写了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和留恋、对故乡的热爱、眷恋之情。 7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争议?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了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有人认为,这段话与 课文主要内容无关,是赘笔;也有人认为,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3的囊萤,很自然,很随意,正体现了 汪曾祺散文闲适自由的 风格。你 看呢? (明确:本题是一道发散性的问题。只要学生自圆其说就可以。认为是赘笔者,主要是为保证结构严谨,这对于中学生而言,依然大有必要。而认为“自然、随意”者 ,实际上已经到对作者风格的品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