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材分析:赞语和反语的运用;人类的立场看问题,体现博大胸襟。知识目标: 1、体味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理解本文独具特色的语言。 2、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 能力目标: 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差别。 德育目标: 博大胸怀和伟大人格;站在人类的角度看问题。 重点: 体味、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难点: 理解雨果的伟大。 课型:自读 教学媒体:powerpoint 投影、录像。策略和方法:朗读法、引导法 课时:1 个半朗读感悟法;自主、合作、讨论教学过程:一、导入 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像(片断) 。背景简介: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2、1860 年 10 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劫掠、火烧圆明园。对此,世界文学大师雨果有什么看法呢?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二、问题研究1、雨果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持什么看法?抗议/批评。故意提问:但是我看到好像是赞扬,比如 “丰功伟绩” 。学生会说出“反语/说反话” 。借此引出2、我们来找出运用了反语的句子。学生画书 1 分钟,提问。明确(投影,朗读一遍):反语的作用:讽刺。作者用反语,讽刺英法联军认为自己的强盗行为是体面的、出色的。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行。 (板书:反语:讽刺、谴责)3、投影反语句,齐声朗读。过渡:雨果用褒义词,反话正说,表达了他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火烧圆明园这种罪行
3、的强烈谴责。那他对圆明园又有什么看法呢?4、朗读。教师范读,或学生范读,或者师生各范读一半(第三自然段) 。投影圆明园遗址照片。圆明园原貌已无法再看到。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雨果的文字,发挥你的想象,来感受一下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之美妙绝伦吧。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雨果对圆明园赞叹有加。请同学们找出作者赞美圆明园的短语。 (圆明园之美)明确(投影,朗读一遍):提问:这些赞美的语句是不是反语?(不是。 )为什么?(因为作者称他们为强盗,强盗的行为,自然是为人所谴责的。 ) 5、思考(1) 作者是法国人,却谴责自己国家的行为。是否可以认为雨果不爱国?(2) 文中说圆明园是为了各国人民而建造的,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清政府腐败无能,还不如把圆明园的宝物给外国人保存更妥当。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看法。明确:(1) “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爱国,是希望自己国家富强,而不是霸道。爱国,是拥护正义的政府。雨果谴责的是强盗的法国政府。 (言之成理即可。 )批评自己国家的政府的不正当行为,是需要勇气的,是需要骨气的。由此,我们认识到雨果的博大的胸怀与高尚的品格。(2)学生发表看法。需要明确一点: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这种行为是侵略、是掠夺、是破坏。这是不可原谅的。三、作业抄写词语两遍,并注音。补充(投影)给予 晨曦 瞥见 眼花缭乱 富丽堂皇 丰功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