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蜡烛学习目标: 一、探究目标1、识记重点字词2、分析品味重点语句,把握文章思想感情3 通过分析人物外貌、动作描写,品味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4、体味文章思 想感情,教育学生 珍视现在的幸福生活,珍爱世界和平。一、预习案1(三)识记词语(正音、解词): 注音:鞠躬 瓦砾 地窖 颤巍巍 解词:精疲力竭 名副其实( f ) 永垂不朽( chu) 2 简介 西蒙诺夫学习案二自主探究1速读课文,复述课文,然后再用一句话概 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2学生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记叙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3梳理文章思路:从叙事过程看,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1-7)第二部分(8-31)第
2、三部分(32-42)第四部分(43-44)三合作探究1文章中的蜡烛除了实指“蜡烛”外,还有没有其他深刻的含义?1) 2) 3)2珍藏了 45 年的结婚蜡烛点燃在红军战士的坟头,老妇人又静静地在寒夜守护着红军战士。全文就是这样在诗意般的 境界中抒写了那“不会熄灭的火焰”,这样的结尾又有怎样的含意?3这篇战地通讯非常感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这样的艺术效果是怎样产生的?5谁来总结一下老妇人的形象?6老妇人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蜡烛出来说明了什么?并说说这个人物形象身上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感情。四、阅读拂晓前,契柯拉耶夫所属的那一连红军,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直奔( )方场,占领了那座桥。隔了一两个小时,天色
3、已经大亮。红军的坦克紧跟着步兵过桥去了。战斗在河的对岸进 行着,再没有炮弹落在方场上。这时候,连长派了几个士兵去找契柯拉耶夫的尸身,打算把他和今天早上战死的战士一同埋葬。2那几个士兵到处找契柯拉 耶夫的尸身 可是找不着。突然,有一个士兵吃惊地大声 叫了起来。“看呀! ”那红军说大家都朝他指点的方向看。在已经被破坏的铁 栏杆附近 ,耸立着一个小小的坟堆。一支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闪耀着柔和的火焰。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给蜡泪淹没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闪烁。站在坟旁的红军士兵们立刻脱下了帽子。他们围着坟堆,静默地站着,看着这渐渐暗淡下去的烛光。这时候,一个披着黑色大围巾
4、的高身材的老妇人走近来了。 她默默地走过那些红军身边,在坟旁跪下,从黑色的大围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蜡烛来。这一支和坟上 的快点完的那一支一模( )一样,显然是 一对。老妇人蹲下身去拾起那蜡烛头,把那新的一支点着 ,插在那老地方。她站起来的时候,行动很困难,离她最近的红军士兵小心地把她扶了起来。即使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 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 j gng( );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没有再 回过头来,看一下那蜡烛和那些士兵。(11)红军士兵们目送着她走远了。他们小声地谈论着,似乎怕 jng ro( )那肃穆的空气,
5、他们穿过方场,走过桥,赶上他们的连队,投入战斗。(12)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 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13)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 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1在原文括号内为加粗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文中两次出现“这时候”,请说出具体指什么时候。3文中多次提老妇人的黑色围巾,有什么特殊意味?4第 段对蜡烛的描写有什么作用?5请找出第段描写老妇人的动作的词语,并说说这些动词有什么作用。6画曲线的语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7为什么在第(12)段不点出人物的姓名,而只说“南斯拉夫的母亲”和“苏联青年”?五、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