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3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教案 语文版八上 (8).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726155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3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教案 语文版八上 (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3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教案 语文版八上 (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3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教案 语文版八上 (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3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教案 语文版八上 (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3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教案 语文版八上 (8).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1 页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感受青海湖的粗犷、自然而质朴的美。2、学习作者观察及表达的方法,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3、激发学生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1、阅读课文,感受青海湖的美。2、学习作者观察及表达的方法,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方法:启发法朗读感悟法自主性学习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生字注音及解释1、注音扑朔迷离(shu)颠簸(b) 漆黑(q) 寂静(j)犬呔(fi) 画卷(jun) 镶着(xing) 衔接(xin)深湛(zhn) 恬静(tin) 涟漪(lin)(y) 浆液(jing)眸

2、子(mu) 折服(zh) 魅力(mi) 浮游(f)苍穹(qing) 伫立(zh) 山峦(lun) 哈达(h)逶迤(wi)(y)浸透(jn) 滋润(z) 安谧(m)肃穆(m) 牦牛(mo) 明媚(mi) 岛屿(y)轮廓(ku) 汇成(hu) 浩瀚(hn) 潸然泪下(shn)泛动(fn) 波澜(ln) 地壳(qio) 沧桑(cng)顽皮(wn) 娓娓动听(wi) 荡漾(yng) 繁衍(yn)储量(ch) 凿开(zo) 篝火(gu) 涌来(yng)彻底(ch) 气氛(fn) 湖畔(pn) 乐曲(yu)虚无缥缈(pio)(mio) 脍炙人口(kui)(zh) 惋惜(wn)2、词语积累扑朔迷离:指难辨兔

3、的雌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颠簸:颠动摇晃。犬吠:吠,专指狗叫声。狗叫声。甜润:像糖和蜜的滋味,比喻使人感到舒服。绿茵茵:草和树木绿的样子。黄灿灿:金黄的样子。衔接:前后相接。无边无际:际,边缘处。形容范围极为广阔。第 2 页娇嫩:娇小柔弱。蓬勃:形容草木茂盛。纯正:正宗,专一不杂。深沉:形容程度深。思想感情不外露。涟漪:水面被风吹起的波纹。凝固:气体变为液体或液体变为固体。魅力:很能吸引人的力量。透明度:本文指因湖水清澈而能看透的深度。水天相连:从远处看去水和天连接在一起。苍穹:深青色的天。伫立:长时间的站着。连绵起伏: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起伏,高低不平。连续不断而且起伏不平。

4、山峦: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隐隐约约:指看起来或听起来模糊,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漫步:没有目的而悠闲地走。悠闲:形容闲适懒散。陶醉:因喜欢、快乐而沉迷。明媚:指阳光明亮可爱。岛屿:江海或湖泊里四面被水围着的陆地。汇成:河流汇合在一起形成。浩瀚:水大,引申为大而多。毅然决然:毅然,顽强地;决然,坚决地。意志坚决,毫不犹豫。波澜:水面振荡起伏引起的波浪。地壳:地球表面。驰名中外:驰,传播。形容名声传播得极远。顽皮:淘气,胡闹。繁衍:生物增生新个体,生育。生气勃勃: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人或社会富有朝气,充满活力。储量:存蓄的容量。湖畔:湖边。惋惜:叹惜,憾恨。遮阳:挡住太阳。自然而然:自由发展

5、,必然这样。指非人力干预而自然如此。一席之地:放一个席位的地方。比喻应有的一个位置。二、多媒体导入展示青海湖的风景图片三、作者简介冯君莉,女,天津人,1956 年出生,曾任青海省文学艺术研究所副所长。曾发表过散文、报告文学、短篇小说等几十篇。四、结构探究全文共 12 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第 3 页第一部分(第 14 段),写去青海湖。作者用含蓄、清新的语言交待了这次青海湖之行的时间、方式和天气。“我们同启明星一起上路了”,启明星是在日出之前出现在东方天空的金星,也就是说作者一行是在天还未亮,太阳尚未露面的时候,坐着汽车去的,那时“细细的雨斜打在车窗玻璃上”,“汽车在青藏公路上行驶,但没有往日

6、的颠簸”,虽然作者没有直白地告诉我们什么,但我们可从字里行间领悟到作者已非第一次在青藏公路上行驶了,而且这次的青藏公路已经今非昔比,更加宽阔平坦了。“雨丝中夹杂着几声遥远的犬吠”,透过这几个字,我们仿佛看到路旁点缀着稀疏的人家,房上升起袅袅炊烟。在这样的情景中,作者又睡着了,因为他“又接上了刚才在温暖的兵站未完的梦”。司机是个很体贴很细腻的人,因为汽车到了的时候,他“轻轻”地告诉我“青海湖到了”,这为下文再次写到司机埋下了伏笔。第二部分(第 511 段),领略青海湖的美。第 5 段,写青海湖的蓝。“我扑向七月的清晨,深深地呼吸着雨后甜润的空气。”一个“扑”字,切实准确地表达了作者欣赏青海湖的迫

7、不及待。果然不出所料,青海湖的美是让人震撼的,“瞬间,我惊住了,像是无意中扑进一幅巨大的画卷,失去了中心和方向。”这幅画卷太大,而个人太渺小,所以身处当中,就像沧海一粟,完全找不到方向。接下来,作者花了很多笔墨展示青海湖难以比拟的“蓝”,为了衬托“蓝”,他先写了两种色彩,草滩的“绿”、油菜花的“黄”,虽然这种绿,“绿得娇嫩”;那种黄,“黄得蓬勃”,但最让人陶醉的,还是“那湖水的蓝”。“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蓝得纯正;它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要蓝得深沉。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作者在这里用了“似,可比要”这种句式,也用了一组排比句,这样写的目的和好处是加重语言的分量,渲染读

8、者的情绪。做了一番深切的称赞,作者还不过瘾,为了赞美那微微的涟漪,他又用了一组比喻句:“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种人的小姑娘那水灵灵、亮晶晶的眸子。”“像是,又像是”,在修辞学上,这种连用几个比喻句修饰一个对象的手法叫做博喻,作者就是用了这种方法,体现了涟漪的明亮、富有灵气。那么,青海湖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摄人心魄的蓝呢?作者想探究这一点,又怕突然转笔会让读者觉得突兀,于是他用了一句话过渡:“正当我折服于这蓝色的魅力,而又苦于找不到恰当比喻的时候,我突然记起少数民族对青海湖的称呼。”因此,他顺理成章地谈起了青海湖的名字,又从名字揭晓了真实的原因:

9、“因为湖面高出海面三千一百九十七米,比两个泰山还高,湖水中含氧量较低,浮游生物稀少,含盐量在百分之零点六左右,透明度达到八九米以上”。说完了青海湖的蓝,作者又开始关注整个青海湖。他先从各种视角谈起,先远望:“在水天相连的地方,是一道尚未退却的乌云,它翻滚着,好似奔腾的骏马。”再仰望、后望:“这淡蓝色的苍穹一直伸展到我的身旁,垂向一片碧绿的草滩,草滩上伫立着连绵起伏的深褐色的山峦。”最后俯视:“银色的公路像是一条哈达,逶迤着伸向遥远的地方”这么美的世界,难怪会引起作者的又一番感叹:“而这其中的一切,又都浸透了黎明的生气,浸透了晨雨的滋润,显得这么清新,这么幽静。”从大视野欣赏完了,我们再从小角度

10、观察一下,“那晶莹的雨珠隐隐约约地闪露在草丛中、花瓣里、湖面上,以及山峦顶端和空气的分子之间”,整个世界都被雨珠滋润着,难怪会使空气变得“甜丝丝的,凉爽爽的”。作者完全被这完美的自然美景震撼了,他惊讶得目瞪口呆,他“几乎醉了”,但他不想打搅这种静谧的美丽,“想跑,怕破坏这画卷的安谧;想喊,又怕惊动这画卷的宁静。”但是一个人的惊讶力度还是不够,作者借用了另一个目击者,那就是司机,“我看着不远处那位年轻的司机,他仍旧那么肃穆,默默地望着远处的一个地方,丝毫没有交流感情的意思。”司机为什么“默默”的?为什么不想交流?因为他也被这种美惊呆了,他也在贪婪地欣赏,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司机是一个感情细腻的人。

11、最后,作者还提到了牛,为什么要提到牛的悠闲呢?在这样一个美的世界里,大自然和人畜是和谐的,他们互不干扰,各自悠闲地生活和存在,这才是人类向往的世界。第 7 段很短,作者还是没有从美景中缓过神来,而怀疑这是一种梦境,这样写有两个作用,一是与第一部分的梦呼应;二是再次强调青海湖美得让人陶醉。第 4 页太阳出来了,蓝色的湖面上开始有了倒影,“摇摇曳曳地倒映出三五个岛屿的轮廓,也似乎倒映出那许许多多关于青海湖的神话传说。”这是作者安排的启下句,为下文介绍各种传说作铺垫,体现青海湖的神秘。下面的三个传说,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排列的,首先是西海龙王的故事,然后是唐代文成公主的故事,接着是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

12、事。这些故事,为青海湖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第 9 段,说完了神话传说,再来说说真实历史。还是一样,作者并没有单刀直入,而是有所铺垫:“而蓝色湖面上那微微泛动的波澜,又似乎在悄声叙说着青海湖遥远的历史。”对于历史,作者着墨并不多,只简单介绍了青海湖形成的原因:地壳运动。青海湖的鸟岛是驰名世界的,“这是鸟儿的世界,是个绝妙的世外桃源”,这里的鸟种类很多,“红的、蓝的、花的鸟儿,甚至那洁白的天鹅、美丽的凤头潜鸭、欢快的云雀、优雅的黑颈鹤”,它们来自四面八方,东南亚、尼泊尔、印度等,“在这里飞旋荡漾,悠然自鸣;在这里安家落户,繁衍后代”,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青海湖是美丽的,是和谐的,“只有这神奇、美

13、丽、和平的得天独厚的地方,才能够成为生气勃勃的鸟的世界,成为繁荣昌盛的鸟的王国啊!”除了鸟,鱼也是不计其数的,作者告诉了我们夏冬两季鱼儿的欢快、自然的和谐,“到了盛夏时节,一群群、一层层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浮游着,金灿灿,红艳艳,美极了”,冬天也是如此,脍炙人口的青海“冰鱼”就是这样。在自然界被严重破坏的今天,如此谐调的青海湖仿佛不是现实而只是梦境,“这梦一般的传说,梦一般的景色啊!”第 10、11 段很好的点了题,首尾呼应。第三部分(第 12 段),离开青海湖。尽情地欣赏完青海湖,作者要继续赶路了,但对青海湖的留恋让他产生了一些情绪,遗憾、惋惜,同时也是一个矛盾,“我真想让所有的人都来观赏青海湖

14、独特的美,都来领略这大自然的魅力。”但同时,“我不敢想像,当成千成万的钞票像一条河流似的流向青海湖,青海湖畔因此而筑起西式的小楼,撑起遮阳的花伞,荡起阿波罗乐曲的时候,今天这醉人的青海湖会变成一种什么景象。”这矛盾的思想作者必须做出选择,于是,他决定,“还是让它自然而然地生存吧”、“现代文明固然是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然而是不是应该给原始的纯自然的美留下一席之地呢?”一句对现代文明的责问,不禁让我们掩卷沉思:也许在若干个世纪以前,人类有几个、几十个、几百个青海湖,但现在却被现代文明侵蚀得只剩一个,这到底是谁的错?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仅剩的一个?五、课堂训练基础训练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主旨探

15、究课文写作者在青海湖的所见所感,从各个方面描绘了青海湖醉人的美,这种美是纯自然的,没有被人工破坏的,作者从而抒发了一种感慨:希望拥有现代文明的人珍爱自然,给原始的纯自然的美留下一席之地。二、线索探究本文全篇是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即在路上、在青海湖、离开。而对青海湖的描写则是先写青海湖的蓝与优美景观,再写各种传说和故事,最后写举世瞩目的青海湖。课文自始至终把“梦幻”与对青海湖的描写结合起来,首尾呼应,结构紧密。三、写作特色1课文前后呼应,结构紧密。课文标题用“梦幻般”来形容青海湖,虽虚犹实,使读者感受到青海湖诱人的魅力。课文自始至终把“梦幻”与对青海湖的描写结合起来,使全文内容联系自然,结构显得

16、紧密。课文开头写作者在前往青海湖途中“各种各样扑朔迷离的关于高原的梦”,反映了作者对美好景物的憧憬。接着写原以为只会在梦境中出现的美好景物,现在却呈现在眼前,令作者惊喜交加。文中多次将第 5 页现实联系梦境,如“是啊!我不曾领略过如此醉人的美,我甚至怀疑这是不是那梦境的继续?”、“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这梦一般的传说,梦一般的景色啊!”作者以美妙的梦境来烘托现实,表现出青海湖的幽美可爱。2语言优美柔和,含蓄深远,善用叠词。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表现梦一般的美景,文中有许多地方语言相当优美,读起来清凉爽口,沁人心脾。“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静。”、“

17、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种人的小姑娘那水灵灵、亮晶晶的眸子。”这些语言乍一读优美而不乏朴素,娴雅而又有生机,细细品味,则又韵味无穷,意义深远。(参照结构分析)善用叠词也是作者语言的一大特色。“绿茵茵”、“黄灿灿”不仅突出了草滩黄绿相间、色彩艳丽、引人注目,而且表现出青海湖畔一片蓬勃生气的景象。“甜丝丝”、“凉爽爽”表达了作者心情舒畅,心旷神怡,有甜蜜之感。另外还有“水灵灵”、“亮晶晶”、“金灿灿”、“红艳艳”等,这些叠词点缀在文中,使语言显得活泼生动、富有灵气,使事物可爱、动人,同时也将意思表达得更加贴切。四、课堂训练阅读拓展板书设计:4、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湖 水 蓝环 境 美青海湖 鸟(世界) 如梦境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