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园林及营造法(笔记) 园林 1名词 对景随着曲线的平面布局,步移景异,层层推出或从某一观赏点出发,通过房屋山门窗或围墙的门洞作为画框来取景,或者通过走廊与漏窗来看风景。 园冶计成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著成园冶一书,是我国古代最系统的园林艺术论著。 水口大的水面上做的许多小的水湾,使得在任何一个角度都无法看到水面边界的全貌,使睡眠有深远之感,余味不尽。 驳岸池岸一般都用石块叠成曲折自然的形状,只有少数地带砌成整齐的池岸,可以用来停船的地方。 问答 园林的设计思想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传统。 “天人合一”的思想占有极大的优越。把人和物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从而形成
2、一种主观力量,促使人们去探求自然,亲近自然开发自然;另一方面,山河壮丽,景象万千,美好的景色启发人们热爱自然,讴歌自然。独树一帜的自然式山水园林就形成了。 以神州大地谴责不同的山川为本原,形成以山水为景观的造园风格。 这种园林以表现自然竟趣为目的,排斥规则,对称,力避人为造作气氛。与轴线对称,几何图形,分行列队,显示人的力量的欧洲园林大相径庭。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区别1)前者以祖国各地尤其是江南一带的优美风景为创作源泉。2)前者以提供皇宫贵族休息,娱乐之处,后者是贵族富商以及官僚地主的生活享乐而建的。3)前者在大范围内以堆土形成山丘涧壑的地形,再适当点缀山石,山中叠山,假山与真山相结合。后者
3、以山石造山为主。 4)前者花木配植规模大而多作群植或成林布置,后者以单株为主。 私家园林的基本设计原则与手法 1)把全园划分为若干景区,每区都有自己的特点,但又互相贯通,联为整体。园中空间与景物布置主次分明,不宜均匀分布。大小空间疏密相间,构成有节奏的变化。 2)水面的处理方面。池的大小有主次之别,水面处理有聚分不同。池水以聚为主,以分为辅。 3)假山是园景中的重要因素,叠石造山是为了创造山林景色。体形高大的山林,一方面可以 在 山上建亭阁,眺望园林,俯望全园,达到扩大空间感的 目的,另一 方面可以阻隔视线,增加园中宁静的 气氛。 4)建筑处理方面,建筑物在 我国古代园林中占有 极重要的 位置
4、。山池是园景的 骨干,欣赏山池风景的 位置,则常在建筑物内,同时建筑又是与山,池,花木共同的 构成园景。所以它即是观察对象,又是风景观赏点。 5)花木在 私家园林中以单株为主观赏,园林以老树为难得,略有几株,能使园林显的苍古深郁。 营造法 1须弥座:由佛座演变而来,形体复杂。一般用于高级建筑。开始形式简单,由数道直线叠涩与较高束腰组成,没有多少装饰,且对称布置。后来逐渐出现了莲瓣,卷纹饰,力神。角柱,间柱等,造型日益复杂。 2阶级踏步:在踏的两旁置垂带石的踏道。 3如意踏步:是不用垂带石只用踏跺的做法,一般用于住宅或园林。形式自由,有的将踏面自下而上逐层缩小,或用天然石堆砌成规则形状。 4礓蹉
5、(慢道):是在斜道上用砖石露棱堆砌,可以防滑,一般用作室外。 5斜道(辇道或御路):是 倾度平缓用以行车的坡道,常与踏跺组合在一起。 6土戚:阶级形踏跺 7勾阑:栏杆,由望柱,寻杖,阑版构成。一层阑版为“单勾阑”二层为“重台勾阑”。 8 寻杖绞角造:木寻杖在转角处不用望板,相互搭交而又伸出者。 9 寻杖合角造:寻杖止在转角处望而不伸出。 10 坐栏:石栏形体往往低而宽,眼沿桥侧或月台边布置。 11 鹅颈椅:近水的厅,轩,亭等常在临水方面设置木质曲栏的座椅。 12 开间(面阔):木构建筑正面两檐柱间的 水平距离,各开间之和为 “通面阔” 中间一间为“明间”左右侧为“ 次间”再外为“梢间”,最外的
6、称为“ 尽间”,九间以上增加次间的间数。 13 步:屋架上的 “檩” 与檩中心线面的水平距离为步,各步的 距离的总和与侧面各开间宽度总和为“通进深” ,若有斗拱,则按照前后挑檐檩中心线间水平距离计算。 14 举势:屋面坡度。 15 举架(举折):举,是屋架的高度,常按建筑的进深与屋面材料而定。折,是计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求得的屋面横断面的 坡度不是一根直线,而是若干折线组成。 151 举折(宋):先按照房屋进深,定屋面坡度,将脊傅“举”到额定的高度,然后从上而下,逐架“折” 下来,求得各架傅的高度,形成曲线和曲面。 152 举架(清):从最下一架起,先用比较缓和的坡度,向上逐架增加斜坡的陡峭度。因此,最后“举” 到多高,仿佛是“ 偶然”的 结果。 16 升起:宋,辽建筑的 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 17 侧脚: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住高的 千分之十,在两山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八,而角柱在两个方向都倾斜。 18 都柱:秦汉宫室遗址与崖墓中,有的平面中央仅设一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