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通读全文,你捕捉到了哪些画面?这些画面突出了“夏”的什么特点?(2 分)2. 作者描写景物用词贴切,请赏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 分)3. (1)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的一艘艘舰船。(2)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4.文中说, “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 分)5. “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3 分)6.正如作者所说, “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 , “有闲情逸致的人”不喜欢夏天“紧张的旋律” 。阅读下面文段,说说该文段与夏一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3 分)夏夜他靠纱窗望出去.满天的星又密又忙,它们声息全无,而看来只觉得天上热闹。一梳月亮像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已不羞缩,光明和轮廓都清新刻露,渐渐可烘衬夜景.小园草地里的小虫琐琐屑屑地在夜谈。不知哪里的蛙群齐心协力地干号,像声浪给火煮得发沸。几星萤火优游来去,不像飞行,像在厚密的空气里漂浮,月光不到的阴黑处,一点萤火忽明,像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小眼晴。(节选自钱钟书围城)1、万物蓬勃生长 太阳烘烤
3、 麦浪翻滚 热风浮动 农民辛勤劳作夏天的旋律是紧张 热烈 急促的2、 (1) “烘烤”能使人感到太阳的温度特别高, “照射”指一般的光线射在物体上,不能表现温度的高。“扑打”写出麦浪翻滚的气势;“涌”是指水或云气冒出来, “托”是指手掌或其他东西向上承受。这里是描写麦浪翻滚的动态情景,准确生动,能给人美感。(意思相近即可)(2) “形成”:通过发展变化而成为具有某种特点的事物,或者出现某种情形或局面。应用于抽象事物。“凝成”:凝结成为某种事物。应用于具体形象的事物。从具体的语境看, “形成”和上下文的内容也不够协调, “凝成”则能引起人美好的联想。3、 夏天的农民是忙碌而辛劳的。他们既要忙于收割,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所以说,夏,“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意思相近即可)4、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棉苗、高粱、玉米、瓜秧“旺盛的活力” ,表现出夏天蓬勃的生机。 (后一问意思相近即可)5、 夏文作者借“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意在赞美在夏天辛勤劳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劳动人民;夏夜则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作者对宁静且充满活力的夏夜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意思相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