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单元26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相长【学习目标】1.熟读,领会两篇文章逻辑严密而富于辞采的特点。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章所讲的道理。(教学重点)3.掌握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用法的词语。(教学难点)预习案一、文学常识孟子,_时_家、_家。名轲,子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县)人。孟子受业于孔子孙子子思的门人,是_家的重要人物。后世尊其为“_”,与孔子并称“_”。孟子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_”思想,提出“_,_”,劝导统治者重视人民。同时反对诸侯互相攻伐,以武力相兼并,提出“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他认为人生来“_”,但又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主张养心寡欲,“善养吾浩然之气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告子下。孟子是_家经典之一,是_和几位_共同撰写的,是孟子_的记录。汉书艺文志(东汉班固)著录为11篇,现存7篇。书中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念和政治活动。_(朝代)朱熹把它和 合为“四书”,成为此后读书人的必读书。教学相长选自 或 学记。礼记是_家经典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文物制度的参考书,大率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三传弟子等所记,相传由西汉戴圣编撰,亦称小戴记或小戴礼记。学记是礼记中的第十八篇,主要是_经验和_理论的总结。二、字词积累1.读准加点字音。畎 ( ) 亩 傅说( ) 胶鬲(
3、) 孙叔敖( ) 拂 ( ) 乱 曾( )益 拂( )士 嘉肴( ) 自强( ) 教学相长( ) 来源:gkstk.Com【探究案】第一课时 一、齐读课文1. 解释加点词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 于: 是:所以动心忍性: 所以: 忍: 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衡于虑: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敌: 敌国:虽有嘉肴: 不知其旨也: 不知其善也: 然后:2.找出下面句子中有使动用法的词语并加以解释。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3.口头翻译全文,并翻译下列句子饿其
4、体肤_行拂乱其所为_所以动心忍性_来源:gkstk.Com衡于虑_入则无法家拂士_教学相长也_【探究案】第二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1段用排比句列举事实,颇有气势。说说作者所列举的历史人物的共同点是什么?答:_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2.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2、3段,填空。文中“人恒过,然后能改”,是承上文“_”说的;“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承上文“_”说的;“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是承上文“_”说的。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答:_4.教学相长的观点是什么?答:_二、小组探究 1. 概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段意。第1段:_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 来源:学优高考网第2段:_第3段:_第4段:_ _ 2.概括教学相长的句意。第1句:_w第2句:_第3句:_第4句:_3.分别概括两则短文的写作特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教学相长:_【检测案】完成课后作业我的感悟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