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小石潭记课前自学来源:gkstk.Com(一)读一读下列生字,最好能把难记的字写一写篁(hu ng)竹 清冽(l i) 坻(ch) 屿(y) 嵁(kn) 卷(qun)石 参差(cnc ) 蒙络摇缀( zhu) 佁(y)然 俶(ch)尔 翕(x)忽 差(c)互 寂寥(lio) 悄(qio)怆(chung)幽邃(su ) (二)柳宗元与永州八记柳宗元(773-819) ,字子厚,河东人,也称 “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王安石、曾巩被称为唐宋八大家;曾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因参与王叔文改革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抑郁不
2、得志,但不肯放弃自己的政治主张而与当权派同流合污。这一时期,他的作品有的寄情山水,抒发个人的抑郁和苦闷;有的反映当时人民的疾苦和愿望,谴责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等。 永州八记 、 江雪 、 捕蛇者说等,都是他被贬永州时期的代表作品。永州八记指始得西山宴游记 、 钴鉧潭记 、 钴鉧潭西小丘记 、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 袁家渴记 、 石渠记 、 石涧记 、 小石城山记 。这些作品,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表现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至于直接刻画山水景色,则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以精巧的语言再现自然美。(三)关于“记”文体“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
3、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教学目标1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2诵读课文,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课时安排2 课时课堂活动第一课时(一)导入文本 学生背诵柳宗元的诗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分析指出这首诗中最能表现作者心境的是哪些字,并结合这首诗的意境说明原因。 【明确】表现作者心境的是“孤”和“ 独”两个字在孤寂、冷清、高远宏阔的背景下,诗中的主人公在“钓寒江雪” ,这就是诗人当年参与改革失败被贬时的心情写照前人说“远在江湖砺心志,古来贬官多妙文”:柳宗元被贬永州做司马期间也写了诸多的优秀
4、作品,代表作有永州八记等名篇,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之一。现在就让我们跟随柳宗元的脚步,去领略小石潭的风景,体味作者当年的心境。(二)研习课文来源:学优高考网1朗读训练(1)请同学试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后从语音、停顿、和语调等方面给予评价。(2)听老师范读课文(或课文录音) ,听时要注意把朗读者的读法与自己的读法进行比较,纠正自己朗读上的不足之处。(3)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语句通顺,有感情) 。2字词句过关(大屏幕展示题目)(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水尤清冽(清凉) 蒙络摇缀(缠绕) (连结,下垂)可百许头(大约) 俶尔远逝(忽然)往来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悄怆幽邃(忧伤的样
5、子) (深远)(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卷石底以出。来源:学优高考网译文: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译文: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译文: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译文:使人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寂静而且幽深,弥漫着忧伤的气息。(3)放慢速度,自由朗读一遍课文,在朗读中加深对词语的理解。3整体感知来源:学优高考网(1)填空。本文按 顺序来写,写作思路是: 【明确】本文按游览顺序来写,写作思
6、路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 潭中气氛记录同游者(2)小石潭有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明确】小石潭的特点是幽静;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三)布置作业抓住小石潭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受,按作者写作思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记录同游者”背诵课文。(四)随堂抽测题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为坻,为屿,为嵁(成为) B水尤清冽 (清凉)C蒙络摇缀(缠绕) D鱼可百许头(大约)2作者在游历小石潭时,观赏潭中水清凉澄澈,潭中石千姿百态,四周青树和翠蔓 ,。潭中鱼静时影布石上,动则 , 。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
7、感到 , 。(用原文句子填空)3翻译。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B 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感受。 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随堂抽测题参考答案1C 2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3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4A第二课时(一)检查背诵来源:学优高考网(二)句段品读1品读第 1 自然段,回答:这段突出了小石潭景物什么特点?【明确】 “全石以为底” ,着意突出了一个“ 石”字,又暗含了一个“ 小”字。 “近岸,卷石底以出”形成坻
8、、屿、嵁、岩,真是造化奇特,令人感到神妙无比,再抬头环顾潭的四周“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在轻风中“参差披拂” 的景象,不仅使人感到小石潭的神奇,而且深感它的秀美。2 品读第 2 自然段,回答:(1)本段怎样描写潭水的清澄?【明确】通过对鱼、日光和影子的具体描写,从侧面突出水的“清冽” 。(2)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写静态,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写动态。从这动静交错的描写中作者刻意抒写了鱼儿的什么情趣?【明确】作者刻意抒写了鱼儿的 “欢乐”情趣。3 品读第 3 自然段,回答:(1)本段用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溪流的特点?【明确】通过“斗折蛇行”这个比喻准确生动地写出溪流曲折、蜿蜒的特点
9、。(2)如何理解小溪的“明灭可见”?【明确】一是因为小溪被茂密的树林覆盖,二是因为小溪曲折、蜿蜒。4 品读第 4 自然段,回答:本段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境?【明确】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三)探究质疑1文章前面写“心乐之” ,后面又写“悄怆幽邃” ,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明确】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
10、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语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师生共同解决。(四)小结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寂,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情景交融,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五)随堂检测题1默写。,不可知其源。2文中哪些语句交代了作者离开小石潭的原因,这些语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3结合课文中的具体句子,说说本文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征,生动细致地加以描绘的?4阅读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小石城山记自山道口径北,逾黄
11、茅岭而下,有二道:其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见。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1)解释加点词语。窥之正黑( ) 良久乃见( )(2)翻译句子。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3)文中所写的洞穴很深,你是如何看出来的?请用原文回答。随堂检测题参考答案1其岸势犬牙差互 2作者离开小石潭的原因:“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些语句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3示例:“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此句写出了翠蔓缠绕、随风拂动的优美形态。“青” “翠”二字揭示了树蔓的繁茂,显示其旺盛的生命力, “蒙络摇缀” , “参差披拂”两个短语写出了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的形态。动静交织,刻画了一个优美而富有诗意的境界。4 (1)从小孔或缝隙里看 才(2) (山上)没有土壤却生长着美丽的树木和竹子。(3)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