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濮城镇中学2015届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导学案(第2课时).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710556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濮城镇中学2015届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导学案(第2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濮城镇中学2015届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导学案(第2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濮城镇中学2015届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导学案(第2课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范县濮城镇中学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 活页导学案 导学案总编号 29 主备人 顾梅华 审核人 赵洪国 审批人 授课人 授课时间 班级 姓名 小组课题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课型 探究课 课时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第二课时学习重点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学习目标1、 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2、 引导学生做一个热爱科学、勤于探索、有勇于实践的精神,重实践的人。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做一个重实践的人。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做此题应把握论据与所阐述的道理的一致性一、导入: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导入。二、先自己探讨本文的论证方法,完成下面的表格。完成后小组内交流,解疑,教师适时点拨。所举事例 阐述道理

2、论述角度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反面事例通过实验了解竹子性质的事例。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作者刚到美国大学念物理时,面对做研究而恐慌的亲身经历。反面事例三:品系本文的语言:下列句子中加括号的词能否删掉?为什么?(1)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_ (2)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_拓展提高:以德治国与读书求知高尚品德的形成,是离不开读书的,只有精于读书的人,才能使自己的品德高尚,成为“以德治国”的模范。读书,既是对

3、人类知识营养的吸收,又是对自己人格的完善。读书,是人生的艺术享受,其乐无穷,美不胜收。要做到自觉地读书,既是一种文明的习惯,又是一种境界,进入新世纪后,新问题层出不穷,美不胜收。要做到自觉地读书,既是一种文明的习惯,又是一种境界,进入新世纪后,新问题层出不穷,知识领域不断更新,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给人类社会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不读书,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国际科学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竞争。要在这种竞争读书求知,对道德大厦的塑造,更是必不可少的“心灵工程” 。 今世说上有名言曰:“静坐自无妄为,读书即是立德。 ”读书与德,确实不可分开。无德是一种愚昧,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4、(刘向说苑 ) 。不读书的人,只会在黑暗中摸索,不可能脱离愚昧的苦海。无德,是一种邪恶的品性,是兽性的一种表现。 “学则正,否则邪” (杨雄法方学行 ) ;“学则治,不学则乱” (黄宗羲明儒学案 ) 。由此可见,读书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成为“以德治国”的模范,必须认真读书。当然,读书要有选择。我们不仅要读书,而更重要的是要读好书。 “法轮功”痴迷者的一个沉痛教训,一是不读书,心灵愚昧;二是虽读书,但读的是李洪志转法轮一类鼓吹邪说的坏书。陈果、刘思影就是受李洪志歪理邪说的毒害而走上绝路的。到目前为止,已有 239 名“法轮功”练习者为上“天国”而自杀身亡。这种悲剧的产生,

5、便是愚昧的产物。事实证明,读好书,能使人走向光明,进入德的境界;读坏书、邪书,会使人走向绝路;不读书则会导致人进入黑暗的深渊。只有多读好书,才能治邪、治恶,促使美善之树长出文明的花朵;无德,是灵魂的卑鄙,是干坏事、办错事的一种动因。 “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 (笛卡尔语) , “种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 (雨果语) 。“腹中有书气自华” ,多读好书,可以使自己的人格高尚,灵魂伟大,不干坏事,少办错事。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先驱和鲁迅、茅盾、邓拓等有作为的作家,都是一生手不释卷,博览名著的知识渊博者;反之,历史上那些昏君奸臣、邪恶歹徒、民

6、族败类一类人物,很少有喜欢读书的,更谈不上读好书。例如:慈禧太后丧权辱国,_,_。如果这些人能够读点好书,他们会成为历史罪人吗?“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 ,要培养高尚的道德,应当从读书开始。一个不读书的国家,只能是一个愚昧的国家,而愚昧的国家是不能进行“以德治国”的。要落实“以德治国”的战略思想,须营造好“以德治国”的社会环境。而倡导读书求知,使读书成为国人的“国风” ,便是营造好这种环境的根本途径。让我们人人都拿起书本,汲取人类宝贵的精神营养吧!1读完全文,你认为中心论点是什么?选出对中心论点概括恰当的一项( ) (2 分)A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读书求知。B读书对人的道德品质

7、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来源:学优高考网C读书要有选择,必须读好书。D以德治国必须读书求知。 来源:gkstk.Com2第自然段主要采用_的论证方法,阐明了_关系。(2 分)3第自然段主要采用_、_的论证方法,阐明了_的道理。 (3 分)4请你为第自然段另外选择一条有关读书的名言作为论据写在下面(2 分)_15选出引号内加粗的词语在感情色彩上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 )A成为“以德治国”的模范。B更是必不可少的“心灵工程 ”。C已有 239 名“法轮功”练习者为上 “天国”而自杀身亡。D使读书成为国人的“国风 ”。6请你从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选取两个典型事例填在下面空白处,与上下文意思相连接,构成一个排比句,作为第段的论据。例如:慈禧太后丧权辱国,_,_。学法指导栏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反思:中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就必须读书求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