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杜甫诗三首【学习目标导航】1.反复诵读杜甫的三首诗,品味感悟三首诗歌精美的诗歌语言。2.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和诗歌的修辞方式。提高对诗歌艺术的审美能力。3.充分理解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人格的魅力,培养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4、望岳通过对泰山不同角度的描写,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春望通过对国都长安被叛军攻陷以后的破败景象的描绘,集中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通过叙述差役乘夜抓人,连衰年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宦官的横暴,反映了“安史之乱”给广大人民
2、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预习案】一、 教材助读1、走近作者杜甫(公元 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曾做过奉天县令。杜甫为我们留下了 1400 多首诗歌。这些诗篇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诗史”,诗人本人被尊为“诗圣”。2、相关资料(一)读书和壮游时期。杜甫七岁即能作诗文,十五岁时便在文坛上初露头角。二十岁后,他开始了漫游生活。这个时期的生活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和情调。如望岳一诗表现了他青年时代的气概和抱负,是他早期的代表作品。“岳”即泰山,古称东岳,又名岱山、岱岳
3、、岱宗、泰岳,为五岳之首。(二)长安十年时期。公元 746 年杜甫怀着经世济用的政治理想到长安试求官。可是由于奸相李林甫玩弄了“野无遗贤”的骗术,使参加考试的人全部落榜。杜甫也遭其害,困居长安达 10 年之久,过着辛酸屈辱的流浪生活。不幸的遭遇使他进一步认识到统治者的腐朽,创作出了像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等杰出的现实主义诗篇。诗的风格情调,也由早期的热情奔放、乐观坦荡变得悲壮凄凉,形成“沉郁顿挫”的诗风。(三)战乱流离时期。由于安史之乱,他携家和人民一道受冻挨饿,避难流亡,卷进了生活的底层。在沦陷区,山河破碎之感甚深,使他写出了春望北征和“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
4、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一系列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诗篇。二、预习自测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生字词。岱( )宗夫( )如何 齐鲁青未了( ) 荡胸生曾( )云 决眦( )入归鸟 白头搔( )更短 浑欲不胜簪( ) 石壕( )吏( ) 逾( )墙走 泣幽咽( ) 邺( )城戍( ) 河阳役( )2.大声朗读诗歌,解释课文重点词语。(1)通假字:荡胸生曾云(2)古今异义:造化钟神秀 一男附书至 : 室中更无人 :天明登前途:(3)词类活用:造化钟神秀( )浑欲不胜簪( )二男新战死( )听妇前致词( )解释下列黑体字的意思。吏呼一何怒: 二男新战死: 出入无完裙: 存者且偷生: 室中更无人: 夜
5、久语声绝: 请从吏夜归: 犹得备晨炊: 三、信息链接 1.用“”划出朗读的停顿。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2、杜甫名句2、杜甫名句读
6、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探究案】探究一望岳1.读通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岳的意思。(2)作者笔下的泰山有什么特点?(3)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名句赏析(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中“割”字用得好在哪里?(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饱含哲理,请你简要品析其精妙之处。探究二 春望1.读通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春望的意思。2.读懂诗情(1)诗歌描写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文本探究“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句中的“国破”指什么?“草木深”说明什
7、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其意思是什么?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诗人怎样的心情?“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一句属于什么描写?它的意思是什么?表达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探究三 石壕吏(一)读通诗意: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石壕吏的内容。(二)读懂诗情1.全诗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诗中的词语简要概括老妇人一家的遭遇。2.杜甫目击了老妪一家的悲惨遭遇,他心里怎么想?3.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文本探究“暮投石壕村”一句除了点明诗人投宿的时间、地点外,还暗示了一个怎样的情景?“有吏夜捉人”一句暗含哪些信息?诗中哪句极
8、其概括、形象地写出“吏”与“妇”的尖锐矛盾?诗中哪两句最能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悲苦和绝望?从老人的答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她家哪些情况?老妇人有无被吏带走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当堂检测】阅读诗文,回答文后各题。(一)望岳 (杜 甫)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1)岱宗夫如何( )(2)齐鲁青未了( )(3)造化钟神秀( )(4)会当凌绝顶(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写近望中所见_的景象。3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两句,这两句是写由望岳而产生的_的意愿,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_。4望岳全诗中没有“望”字但处处写望,距离是自_而_
9、,时间是从_至_,并由_遥想将来的_。5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别歌咏东岳( )、南岳( )和西岳( )(注:括号内填山名),以上所选的诗是歌咏_的。(二)石壕吏杜 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_,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_,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_,_。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6给空白处填上完整的诗句。7对这首诗开头前四句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 1 段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b第 2 段交代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c第
10、3、4 段,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d第 3、4 段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8诗中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_;描写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_;说明老妇已被官吏捉走的诗句是_。【训练案】 珍珠与蚌 莫洛一颗珍珠!它原来就是一粒砂,你是知道的。一粒砂,只不过由于一个偶然的机缘,它掉入蚌壳里;它不知道自己的棱角,自己的坚硬,可是却给蚌带来了痛苦,你可以想象:一片灰屑飞进你的眼睛,你会有着一种如何的感觉。于是蚌要挤出它,或者消灭它;然而它没有被挤出,也不会被消灭,它钉住在蚌壳里面,永远给蚌以痛苦。于是在无可奈何之中,蚌以它的唇,以它的肌肉,磨它,舐它,卷动拭擦它,而且也以涎沫洗它,浸
11、它,润滑它。大海的时间在浪涛的呼啸中过去悠长的时间过去了,砂没有离开蚌,却改变了。它变成圆润,光滑,坚硬,半透明,泛着淡淡的暗光,一种永恒不变的光泽。哦,一颗珍珠完成了。一颗珍珠吗?不,它本质上是一粒砂;但它却已成为一颗不变色泽的珍珠了!是永恒的光泽,不变的光泽;但它却一样保有它自己的砂的土色,只不过它会闪柔和美丽的光,闪朴素而真实的光。但它已有永久的价值了!请你记住,从一粒砂到一颗珍珠的过程。可是你也会这样想着吧,砂,它并不是立意要变成一颗珍珠,所以它才向蚌的怀里投入,把生命的光辉求助于蚌;它在投入蚌壳之前和之后都没有想到,然而却于无意中给了它以成为珍珠的机缘了。你也会这样想着吧,蚌,它并非
12、有心要制它一颗珍珠,它根本没有发现自己惊人的天才;也并非愿意和痛苦作伴,它坚执的生命却一心想排除痛苦,排除给它以不安的刺激的砂粒;然而在斗争的过程中,它却连自己也难以置信。一颗世间罕异的珍珠已由它完成了!采珠的人将珠取去,将蚌壳搁弃在海滩上。蚌虽死,衷心却是得到安慰了。(11)然而你会知道,世界上,砂多,珍珠是很少的;浅海中,许多蚌都因时间给它的衰老而腐烂了肉;而完成珍珠的蚌的却是不多的。(12)于是我想起你来了。(13)我说:让你的生命的唇坚执地舐咀着痛苦,你来完成珍珠一样的人生,珍珠一样的房屋的光泽。(14)我说了珍珠和蚌,但我希望你接着就能想到人,时代和生命的真实。1. 读选文的第段,摘录“珍珠孕育过程”的关键动词,依次填入中。2. 第段中有一个画曲线的句子“砂没有离开蚌,却改变了” 。结合上下文,说说“砂”改变了什么?_3. 第(12)段中的“你”指谁?这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_4. 第(10)段中写出了“蚌虽死,衷心却是得到安慰了” 。请说说“蚌”得到了哪些安慰?_5. 结合第(14)段,联系现实生活,你认为一个人的成长与环境有怎样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