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30 课 诗四首导学案1、朗读背诵并默写前两首诗;2、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3、学会联想和想象,提高理解、欣赏古诗的能力。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内涵。学习过程:第一课时【资料链接】作者介绍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陶渊明的性格既刚正不阿,又适情任性,这使他与尔虞我诈的官场格格不入。不为“五斗米折腰”使他辞别官场归隐田园。他对“和平、宁静、美好的”生活向往之情我们在桃花源记中领略到。本诗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晚年无
2、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他的诗现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他也有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其中写景佳句广为历代传诵不衰,如极富代表性的使至塞上就是其中之一。人们常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评论诗人兼画家王维的作品。写作背景: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
3、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本诗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学习归田园居和使至塞上 一、课前自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荒秽( ) 荷( )锄 草长( ) 属( )国 征蓬( ) 候骑( ) 汉塞( ) 燕( )然 2、作家作品陶渊明,字 ,名 ,东晋时著名的诗人,我们曾学过他的一篇文章是 。王维,字 , 代诗人,他的作品最主要的是 诗,北宋苏轼称他的诗“ , 。3、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音节划分和意义划分相结合,如“种豆/南山/下”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晨兴/理/荒秽” 。(2) 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说说每句诗大概意思,整体感知诗意。 (选两位同学交流,其余同学点评。 )4、熟读
4、两首诗二、合作探究,组内交流。(一)读归园田居探究下列问题:你读这首诗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几层意思?你认为“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作者怎样的感情?这首诗最打动你的是什么?请说明理由。(二)读使至塞上 ,探究下列问题: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你有首联中的“单”字读出了什么?你从“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读出了什么修辞方法?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颈联中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读了全诗你认为作者所描之景如何与所处心情紧密结合起来的。三、拓展延伸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香菱说:“想来烟如
5、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似的“。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有没有道理,为什么?当堂检测:背诵这两首诗反思与评价:第二课时【知识链接】渡荆门送别此诗是诗人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随着船的移动,两岸的景色像画卷一样展开、变换。作者很自然地描绘了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颔联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颈联通过两幅美丽的画面来形容江上的美景,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写夜间的风景;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云霞飘飞,
6、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写黄昏的风景。这么美的景色,真让人陶醉!但是“应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两句却突然一转,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还是故乡的水好啊,把我的船送到万里之外,还不忍分别。含蓄地抒发了思乡之情,将全诗用一根无形的线收束在一起,余音袅袅。王夫之唐诗评选说“结二句得象外于环中,飘然思不穷,唯此当之。 ”登岳阳楼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在北宋时做过官,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他青年时诗文就写得很好,曾写过一首墨梅 ,得到宋徽宗的嘉赏,并由此受到器重。一、自主探究: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音节划分和意义划分相结合2、对
7、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说说每句诗大概意思, (并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3、抒发作者乡愁的是哪一句?4、用自己的话说说“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所描绘的景色。前句是写 (动、静)景,后句是写的 (动、静)景。写景中蕴藏着诗人 的心情。5、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以 反衬江水的平静,再以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 。诗人以移步换景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出长江的近景和远景,奇妙多姿,艺术效果十分强烈。6、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一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表达了作者 二、学习登岳阳楼 自主探究:1、 这首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 首联“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这两句交待了 ,以
8、及初次登楼所见之景。 ”“ ”一“ ”形象生动的说明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 “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近及远,近处岳阳楼上的“ ”没有风而静止不动,远处的 (景象) 。初临此地,面对这样的景色,诗人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想到的是北宋就像这即将落下的夕阳,再没有办法挽回,这是对时局的一种感慨,不由悲从心来。3、 颔联从历史角度介绍了岳阳楼,让人想起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怀古伤今,怎能不让人” 徙倚”在山水之间.在这样美丽的岳阳楼畔,诗人却提不起半点观赏山水的雅兴,仅“ ”二字,便把诗人那 表现的淋漓尽致。4、 颈联从杜甫“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脱胎而来,而又未生搬硬套,“ ”“ ”说明了诗人逃难时遥
9、远的路途以及具体的时间,恰当的表现了 。抒发了 。5、 尾联中“ ”既指自然事物,又实喻社会现实,一语双关。 “”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明示了胸中悲情涌动,悲如一江春水,以静景反衬生活转徙不安,景之静难平胸中激荡之悲情。当堂检测:背诵这两首诗反思与评价:第三课时当堂达标测试1、按要求用原文填空:(1)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写诗人辛勤耕种的句子是 , 。抒发作者愿望的句子是 , 。(2)陈与义的登岳阳楼中描写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之情的句子是 , (3)王维的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塞奇特壮美景色的句子是 , 。(4) 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以一种独特方式抒发作者思乡惜别之情的句子
10、是 , , (5)归园田居 (其三)中表现作者与黑暗的官场决裂的句子是 , 。 (6)使至塞上中通过写景表达诗人对故乡依恋之情的句子是 , 。(7)归园田居(其三)中表现作者早出晚归,不辞劳苦的诗句是 , 。(8)陶渊明的诗作用语十分平淡自然,但平淡中蕴含着醇美的诗意,如“ ”“ ”。(9)使至塞上一诗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 , ”。两句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10)大漠孤烟直,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帘旌( )徙倚( )3.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仍怜故乡水 (2)江入大荒流 (3)帘旌不动夕阳迟 (4)徙倚湖山欲暮时 (5)三年多难更凭
11、危 4.用原文填空(1)渡荆门送别中含蓄的抒发了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2)山随平野尽, 。月下飞天镜, 。(3) ,徙倚湖山欲暮时。(4)昔闻洞庭水, 。吴楚东南坼, 。亲朋无一字, 。戎马关山北, 。5、下列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C: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D: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长河落日圆(长江) 带月荷锄归(扛着) 晨兴理荒秽(野草)B:仍怜故乡水(爱) 江入大荒流(广阔无际的原野) 云生结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C:山随平野尽(完) 帘旌不动夕阳迟 (夕阳来晚了) 从今若许闲乘月(趁着月明之夜来闲游)D:衣冠简朴古风存(保留) 丰年留客足鸡豚(小猪) 征蓬出汉塞(飘飞的蓬草) 7、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衣沾不足惜 丰年留客足鸡豚 B、大漠孤烟直 烟消波静C、属国过居延 国破山河在 D、归雁入胡天 带月荷锄归反思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