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第 2 课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品读赏析课文 39 段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 3-9 段内容教学难点:体会字里行间里露出的对百草园的热爱之情。课前检测:听写本课生字教学过程:指定学生朗读课文第 3 至 6 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来源:gkstk.Com提问:文章的第 3 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起过渡(或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对百草园的景物的描写,过渡到关于百草园中有关传说的叙述上去。 提问:这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这里写了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这个故事带有神怪色彩,结局是邪不压正,美女蛇被制服了。 这个故事与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联系呢? 明确:其一,故事
2、的内容符合儿童好奇、爱惊险的心理。这也是儿时的一种乐趣;其二,听长妈妈的故事后, “长草”是不去的,这就限制了“我”在百草园中活动的范围,极想得到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 “走在百草园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 ,这也符合儿童的探险猎奇、战胜邪恶的心理。这就为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纱,诱导着儿童去涉足认识、了解它。其三,百草园丰富的生活内容和赤链蛇的传说,对儿时的作者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所以这个传说,增加了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因素。 来源:学优高考网让学生齐读课丈第 7、8 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这两段写了什么? 明确:写了雪天捕鸟,是百草园冬天的乐趣。 让学生默读课文第 7 段,同时找出写
3、捕鸟方法的动词,分析使用这些动词的表现力量。 明确:作者用“扫、支、撒、系、牵、看、拉”等一连串的动词,清晰、准确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儿童好动的性格,对捕鸟的喜好。 第 8 段写出了一位什么样的人物?这和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关系? 明确:第 8 段写出了一位善良、沉静、有丰富捕鸟经验的农民闰土的父亲。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劳动人民智慧、经验的钦佩之情。这层中,没有明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但乐在其中了,捕鸟时的新奇、兴奋,对闰土父亲的钦佩,这些都是百草园生活中的组成部分,这样就把“乐园”写得实在、具体。 指定学生朗读第 9 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三个“也许是因为”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
4、什么意思? 明确:这三个分句构成一组排比句,其内容都是在百草园中一些不“规范”的行为,以此来推测离开百草园的原因。表现了儿童觉得被送进书塾是遭到了惩罚的心理。 来源:学优高考网这一段字里行间流露了一种什么感情? 明确:这一段用猜测、疑问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表达了童年的鲁迅告别百草园时既无奈又恋恋不舍的感情。 板书设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过渡段(3)的作用:在文章结构中期承上启下的作用。美女蛇的故事(3-6):为文章增添神秘的色彩。冬天的百草园(7-8):雪地捕鸟比较有趣。课堂练习:学生齐声朗读第七段,感悟文章精炼优美的语言。课堂小结: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这里能够自由地观赏自然景物;这里能够听到神奇的故事,而且又能常常被这种猎奇的心理驱使,想在百草园中寻得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 ;这里还可以学到捕鸟这种本领;这里还可以做在大人的眼皮子底下决不能做的把戏毁墙根、投砖头、跳栏杆这里的生活是自由的、新奇的、活泼的、带有探险意味的,这怎能不是儿童的乐园呢?离开它又怎能不恋恋不舍呢? 这就是课文的第一部分,表现了作者儿时在百草园中的种种乐趣。 课后作业 :熟读课文第 2 自然段。 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完成课后练习题二、三 来源:gkstk.Com预习后文,准备下节课进行分析。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