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章节(课题)名 称等式的性质() 学时 4-4 总课时 48知识技能来源:gkstk.Com进一步理解用等式的性质解简简单的(两次运用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方程;过程方法初步具有解方程中的化归意识;三维目标来源:gkstk.Com来源:gkstk.Com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言必有据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学生特征分析项目 内容 解决措施教学重点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教学难点需要两次运用等式的性质,并且有一定的思维顺序。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教学札记一、复习引入:解下列方程:(1)x7=1.2; (2)23在学生解答后的讲评中围绕两个问题: 每一步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2、求方程的解就是把方程化成什么形式?(x=a)这节课继续学习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2、探究新知:学生练习讨论,后与同学交流1、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对于简单的方程,我们通过观察就能选择用等式的哪一条性质来解,下列方程你也能马上做出选择吗?教材例 2(3)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两次运用等式的性质)例 1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0.5x=3.4 要把方程 0.5x=3.4 转化为 x=a 的形式,必须去掉方程左边的 0.5,怎么
3、去?解:两边减 0.5,得0.5x0.5=3.40.5化简,得x=29, 、两边同乘1,得 lx=2.9小结:(1)这个方程的解答中两次运用了等式的性质(2)解方程的目标是把方程最终化为 x=a 的形式,在运用性质进行变形时,始终要朝着这个目标去转化三、课堂小结:先让学生进行归纳、补充。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1) 这节课学习的内容。(2) 我有哪些收获?(3) 我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4、作业设计: (2) (3) (4) 、10、 11学生总结,得出结论。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本设计从新课的引人、例题的处理(包括解题后的反思) 、反馈练习及小结提高等各环节都力求充分体
4、现这一点2、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大量地讲解,把学生变成任教师“灌输”的“容器” ,学生只能接受、输入并存储知识,而教师进行的也只不过是机械地复制文化知识新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本设计在这方面也有较好的体现3、为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使学生能有较多机会接触列方程,本章把对实际问题的讨论作为贯穿于全章前后的一条主线对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讨论始终是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的,即先列出方程,然后讨论如何解方程,这是本章的又一特点本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个性化教学为学有余力学生所做的调整服装厂用 355 米布做成人服装和儿童服装,成人服装每套平均用布 35 米,儿童服装每套平均用布 15 米现已做了 80 套成人服装,用余下的布还可以做几套儿童服装?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一、复习引入 二、探究新知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设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