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中国石拱桥(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延伸拓展,便于能力的形成与提高。(一)检查作业请同学展示赵州桥的示意图,小组评议,选出最好的,进行全班交流。(二)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时
2、间顺序容易表示清楚。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难让读者看明白。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正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1学生阅读上文,初步了解有关说明顺序的知识。2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有关赵州桥、卢沟桥的段落,理清作者的说明顺序。学生明确:作者分别介绍赵州桥、卢沟桥,说明的顺序基本相同。以赵州桥为例说明。介绍赵州桥时,先简单交代赵州桥的地理位置、修建时间及解放后对它进行的修整。接着用具体数字说明赵州桥的长度、宽度,引用唐朝张嘉贞的话赞美赵州桥设计施工的精巧,然后分四点对赵州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创性及艺术价值进行具体说明。第一点是说大拱弧度大,便于车马上下。第二、三两点是从桥拱设计的独创性方面进行说明,即“
3、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和“大拱由 28 道拱圈拼成” ,这样的设计使桥梁坚固耐用。第四点说桥梁与周围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3教师总结:课文基本上是按照地理位置、修建时间、结构特征的顺序来分别介绍这两座桥的。(三)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 ,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加粗的词“石拱桥” “桥” “拱桥”能否替换?为什么?)2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比较”一词,去掉行吗?)3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不但” “而且”能否删去?“结构坚固” “形式优美”能否调整顺序
4、?)4 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 ,大约建成于公元 282 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加粗的词能否去掉?)5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几乎”去掉行吗?)6 (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 374 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最长的石桥。7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 5082 米。卢沟桥宽约 8 米(两句对比,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朗读句子,思考、体会,同桌之间交流。明确:1不能互换。因为课文是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所以第一句紧扣题目,使用“石拱桥”的概念。远古时候,人们只能以神话的形式认识世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 ”,这里只能用“桥” ,才能跟“神话”相照应。至于“把拱桥比作虹”则
5、紧扣“拱桥”桥洞呈弧形的特点。2 “比较早”程度较轻,这样表达比较稳妥。3 “不但” “而且”不能删去,如果删去后,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并列关系。先说外观,再说功能,符合人们的认识逻辑。并且对于桥来说,其实用价值远远重于形式,所以二者不能调整顺序。4 “大约” “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 “有记载的”使发言的根据增加可靠性。5 “几乎”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可能。6 “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 “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这样才更符合实际情况。7两句对比,可以发现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一座 50 多米长的赵州桥,能精确到 001米,这是多么准确的说明。 “
6、约”表示卢沟桥的桥宽不是刚好 8 米,这表现了作者实事求是的写作态度。教师总结:说明文的语言有准确、严密的特点,综观以上例句,可以发现本文:使用数字准确;没办法用准确数字的,就用表示估计的数字;对暂时还无法肯定的意思,就用表示推测的语言来表达;恰当地使用限制性的词语,使表达的意思趋于准确。因此,我们学习说明文语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准确”二字。学生找语言准确、严密的例子在班上交流。(四)课堂小结本文是一篇说明文,目的是让读者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有关知识。学习本文,须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其特征;理清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既接受科学知识的熏陶,又学到写作说明文的技巧。(五)布置作业介绍当地最有代表性的建筑,要求抓住主要特征,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明。板书设计:中国石拱桥 特点:形式优美、历史悠久、结构坚固举例子:赵州桥 卢沟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