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笑导学案主备:锦霞 集备:小春、天明、秀尊 一、学习目标:(一)了解笑的机理和作用。(二)学习本文节奏明快、活泼跳跃的语言风格。(三)培养学生积极乐观个人生态度。二、学习重难点:了解笑的机理和作用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知识链接:关于“笑”: 1、很早以前,人们就知道笑的作用。俄罗斯谚语说:笑是力量的亲兄弟。马克思说:一份愉快的心情胜过十剂良药。美国科学家新近提出:笑容可能是最好的药物。现在,甚至对幸福的期望也被证实同样具有神奇的有助健康的作用。 2、对于笑, 辞海释义:笑因感情喜悦而开颜。它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心理活动。笑,又是一种有益的体育活动,而且它的作用又是其它任何体育项目所不能代替
2、的。一次尽情的欢笑,相当于一次适度的体育锻炼,它能使腹部、胸部、和肩部的肌肉,甚至全身的肌肉、关节都得到有益的活动,对人体各个系统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如笑对神经系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可消除对健康有害的紧迫感,使肌肉放松、驱散忧愁、忘却种种烦恼和不悦。近来,在美国兴起一门新的学科 笑学,以研究笑对人体所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据报道,在欧美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对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各种研究笑的机构应运而生。 笑的内心体现就是快乐。1993 年,福建人民出版社为 107 岁的陈椿老人出版了新著,书中谈到老人的长寿秘决,概括起来是八个字:乐生、乐业、乐善、乐天。他说,这“四乐” ,既是他为人的准则,又是他
3、健康高寿的秘决。五、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来源:gkstk.Com1、思考:笑对人的身心乃至社会生活有什么益处呢?2、解读文本笑的产生以及它对人身心健康的作用乃至社会生活的作用同学们刚才都谈到了,这是同学们自己的初步理解,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 119 页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著名的科普作家高士其先生是如何来解答这两个问题的。(1)读课文之前,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高士其先生。屏幕出示:高士其简介高士其(19051988)中国作家。原名高仕(金其)。福建福州人。生于 1905 年 11 月 1 日,卒于 1988 年 12 月 9 日。1918 年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25 年毕业后赴美
4、留学。1928 年于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攻读医学博士学位期间,因实验时受甲型脑炎病毒感染 ,留下后遗症,1939 年导致全身瘫痪。他于 1931 年开始发表科学文艺作品。1935 年出版与人合著的科学小品集我们的抗敌英雄。1949 年从香港到北京后,主要从事科学文艺创作。19491965 年间,创作了大量的科学小品、科学论文和诗歌。他的科学小品,善于把深奥的科学道理通俗易懂地表达出来,题材广泛,趣味浓郁,知识丰富。他的科学诗歌擅长用形象的比喻说明抽象的科学道理。作品有揭穿小人国的秘密 、我们的土壤妈妈、细菌世界探险记、生命的起源、太阳的工作、时间伯伯、高士其科学小品甲集、土壤世界、科学诗、你们
5、知道我是谁 、高士其科普创作选集、高士其谈科普创作等。高士其作品的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富有战斗性。他是为了战斗而写作。他的作品,像一把锋利的匕首,刺向国民党反动派。(2)下面,请同学们阅读全文,找找看,课文中是如何诠释笑的产生的?笑的产生:(感官传递) (接收信号)笑料_大脑皮层_肌肉动作(即笑)(3)笑的生理机制我们找到了,现在请同学们从文中找找笑对我们的身心健康的好处?笑的功能:身体 有益健康心理 愉悦心情人际 营造和谐生活 丰富多彩笑的益处真的是无与伦比,课文在结尾部分酣畅淋漓地讴歌了笑,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将这部分读一遍,思考,此段应该用什么的语气语速语调来读呢?为什么?(二)合作学习
6、:感受作品风格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章,在写作的过程中,很明显地运用了散文的写法,文艺性很浓,而且富有诗情。作者娴熟地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文笔精妙,但这篇文章还是应归于说明文的范畴,同学们可以找出本文的一些说明方法,和小组成员讨论其作用。作诠释 举例子 引资料 打比方正是因为这样才构成了这篇科普文章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的特点。(三)拓展延伸刚才课文中提到笑可以融洽人际关系,请同学们打开记忆的闸门,从生活中找出实例,谈谈笑是怎么化解人际关系中的矛盾的。1.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苏格拉底和敌对他的人的故事.一天苏格拉底走到一座独木桥上,对面走过来一个人,是敌对他的人.当他们走到一起
7、的时候,敌对他的人很苛刻地对他 说:我绝不会给一个傻瓜让路.苏格拉底听了他说的话,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友好地对他说:“我正和你相反. ”那个人听了苏格拉底的话,只好乖乖地让路了.2. 苏格拉底晚年娶了一位脾气暴躁,动辄大发雷霆的妻子。对待自己暴戾的妻子,苏格拉底 却能把作为丈夫的权威抛在一边,用谦和冷静的态度或者说“以柔克刚”的办法来改变妻子的性格,然而每次努力都以失败告终。苏格拉底就推导出一套让人肃然起敬的“说法” 当以妻为师,培养忍耐和克制能力,至少妻子可以在这方面对他进行严格的训练。一次,妻子在洗衣服,想让苏格拉底来帮一下。这时,苏格拉底正在和朋友讨论问题,当苏格拉底谈得津津有味,忘乎所以
8、,对妻子的喊充耳不闻。妻子越骂越气,端起一盆脏水,毫不客气朝着苏格拉底就浇了下来。这让苏格拉底的朋友也感到十分难为情,看来一场大规模的“冲突 ”似乎已经不可避免了。不料,苏格拉底大笑着对他的朋友说道:“没有什么,大风雷鸣过后,必有大雨嘛,我们应当习以为常了。”他的一句幽默的话语,缓解了他难看的局面,他的妻子很不好意思,感觉自己做的不对(四)课堂小结(五)当堂检测完成学与练中笑第一、二题。主备:戴天明 集备:吴小春、陈锦霞、苏秀尊 使用时间: 2015.5 . 课题: 第 2 课庄子二则 课时: 二课时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学过一些文言文,但对于庄子的寓言接触不多,还不能感受到其独特
9、的特点,所以我把本文教学作为一个突破口,教给学生文言文的“四步阅读法”,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文章韵味,在“译读”中疏通疑难字句,在“感知”中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受作者情怀。也希望这种学习方法在学生以后学习文言文时能对他们有所帮助。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学习内容分析】著名学者南怀谨曾说:“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多少年来,道家思想对乱世中饱经创伤的心灵给予了莫大的慰藉,而道家的集大成人物就是庄子,庄子思想对于今天我们或许更有一种同时代的感受和意义。【学习目标】1. 掌
10、握两则寓言的寓意; 2. 体会课文想像奇幻、构思巧妙的特点。【重难点预测】重点:1.掌握两则故事的寓意。2.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难点:体会课文想像奇幻、构思巧妙的特点。【知识链接】庄子与庄子 庄子( 约公元的 369公元前 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 )、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 庄子共 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 7 篇为庄子所
11、作,外篇 15 篇和杂篇 11 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 “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庄子与鲁迅) 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学习过程】+【学法指导】(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二、整体感悟 1、1朗读课文要求: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感知课文内容。注意语气,突出重音,节奏鲜明,速度稍缓。2疏通文意:a.先自主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难懂的词语,由
12、教师提问或者学生提出问题老师解答。b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搞不懂的问题,通过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相互质疑解答,弄懂全篇。c课堂交流,翻译全文,教师点拨。d继续朗读课文,以至成诵。3、结构分析 :划分本文层次,并概括大意。 浑沌之死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 1 句):交代主人公,巧妙有趣。 第二层(第 2、3 句):倏和忽打算报浑沌之恩,要为之开七窍。 第三层(第 4 句):浑沌之死。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四、布置作业【整理学案】【达标测评】1. 给下列字注音。来源:学优高考网倏( ) 渻( ) 恃( )2. 解释加粗词。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 以视、听、食、息 3. 浑沌之死中“七窍”指什么?“倏
13、”与“忽”为什么要给浑沌凿开“七窍”?【教与学反思】我的收获:我的疑问:【学习过程】+【学法指导】(第二课时)一、导入课文二、整体感悟 1、1朗读课文要求: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感知课文内容。注意语气,突出重音,节奏鲜明,速度稍缓。2疏通文意:a.先自主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难懂的词语,由教师提问或者学生提出问题老师解答。b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搞不懂的问题,通过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相互质疑解答,弄懂全篇。c课堂交流,翻译全文,教师点拨。来源:学优高考网d继续朗读课文,以至成诵。3、 呆若木鸡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句):故事的开端养斗鸡。 第二部分(第 2-5 句):故事的
14、一步步发展 斗鸡的变化过程。 第三部分(第 6 句):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呆若木鸡,不战而屈人之兵。四、回顾复习结构图 开端:浑沌待倏、忽甚善 浑沌之死 发展:倏忽为报恩,为开七窍 好心办坏事 结局:日凿一窍,七日浑沌死 开端 为王养斗鸡 方虚骄而恃气;犹应响影 呆若木鸡 发展 疾视而盛气 精神内敛 鸡虽有鸣,已无变 结局 呆若木鸡,德全,无敢应者五、布置作业【整理学案】达标测评】阅读呆若木鸡 ,回答下列问题。 1. 解释加粗词。犹 无敢应者 几矣 2. 翻译句子。 方虚骄而恃气。 犹应响影。 3. 纪渻子驯养斗鸡的过程未写出来,这是为什么? 4. 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中,有不少出自庄子 ,如“东施效颦”、 “螳臂挡车”等。请简述两故事的内容。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教与学反思】我的收获:我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