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福建省厦门市第五中学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5《短文两篇》导学案.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706929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厦门市第五中学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5《短文两篇》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福建省厦门市第五中学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5《短文两篇》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福建省厦门市第五中学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5《短文两篇》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第 15 课 短文两篇教学案(学生 用)班级 姓名 座号 等级 【学习目标与重难点】 1学习运用比喻等进行说理的方法。(重点)(难点)2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精彩语句,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课时安排】2 课时【预习导学】1.知识储备:阅读圈画语文书 p247p252;填空:培根随笔在 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共 篇。作者是一个通晓人情世故的 和政治活动家。其名言“ ”闻名遐迩。邓拓,笔名 ,当代作家,1966 年在文革中受迫害致死。不求甚解选自 ,后者是一部 集。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可以驳对方的 、 、 。2.初读课文,扫

2、除文字障碍来源:学优高考网(1)注音 怡( )情 统筹( ) 藻( )饰 狡黠( ) 诘( )难 要诀( ) 蒸馏( ) 劝诫( ) 滞( )碍 吹毛求疵( ) 豁( )然贯通 味同嚼( )蜡 王粲( ) 狂妄( ) 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2)按照意思写出词语(1)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2)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3)使心情愉快。( ) (4)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5)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6)读书就有好处。( )(7)原指读书需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在个别字句的理解上多费力气。

3、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8)极端地自高自大。( )(9)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谈读书【整体感知】交流阅读心得,明确【预习导学】。谈读书的中心话题是“读书”,围绕这一话题,谈了哪些内容?在书上为本文划分层次。【探究活动】1揣摩文中的这几段文字,说说它们的观点是什么,又是怎样阐述这些观点的。(1)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 (2)从“人之才智但有滞碍”到“皆有特药可医”。(3)从“读书补天然之不足”到“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4)从“书亦可请人代读”到“味同嚼蜡矣”。来源:学优高考网【拓展延伸】1古往今来,名人学者遨游书海留下了许多读书名言以激励后来学者。

4、你还知道哪些读书名言?请选择两句标注在书上。2名人读书的趣事。 不求甚解 【整体感知】交流阅读心得,明确【预习导学】。理清不求甚解的论证思路第一部分(1):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 。”第二部分(2-4):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全面分析了 ,指出“不求甚解” 的两层含义。第三部分(5-6):提出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并举例加以说明。第四部分(7-8):全面解释“不求甚解”,指出读书不是死抠字眼儿,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整体。来源:gkstk.Com第五部分(9):提出自己的观点,强调 。【探究活动】1. 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进行说理?所选的事例有什么特点? 2. 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达到“活”读书,理解“精神实质”呢?3.本文的论证方式有什么特点? 【拓展延伸】二选一。1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见风使舵”新解 “班门弄斧”辩 “滥竿充数”辩 2对于两位作者的读书观,你如何评价?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认识和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