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22、《论语》八则1.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706309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22、《论语》八则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22、《论语》八则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22、《论语》八则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22 论语八则 【教学构想】 论语是孑 L 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书中关于学习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课本所选八则的关于学习的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 其一,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要“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述而 ) 。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孔子曰

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这说明学无常师,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 其二,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 而),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倦。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

3、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 这八则语录,深刻地阐述了学与习、学与思、学与问、学与师、己与人的辩证关系,倡导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辞约义丰,精练传神。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说出语录的意义。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能融入学习态度、方法及品德的养成之中。 3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4学习分类整理笔记的方法;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搜集资料:了解孑 L 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 的主要内容。 2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教学步骤 一、导人(质疑激趣) 提问:你知道对中国思想文

4、化影响最大的书是什么?有可能出现如下回答。 答 l:毛泽东选集 。老师说, 毛泽东选集影响是很大,但它的影响只限定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只有几十年,而老师说的这部书却影响中国几千年。 答 2:三国演义 红楼梦 。老师说它们影响也很大,但也只有几百年而已,不能与我说的相比。老师再揭示答案:是论语 。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它成了中国正统思想的代表然后老师还介绍了论语的另两个“最”: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出成语最多的书。 (对初一学生来说,这是新鲜的,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师生交流有关孑 L 子和论语的知识 (1)大家预习课文后一定会发现,每一则都有一个“子曰” 。谁知道“子

5、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子曰” 呢? (2)论语的“论”,习惯上读 ln。谁知道论语是一部怎样的书 ? (3)孔子是怎样的人?为什么人们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 朝圣”? (4)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师生合作,共同完成,对孔子和论语进一步的认识。体现了新课标要求学生“初步具体搜集资料的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全新概念。此外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这为进一步学习课文作了铺垫。) 三、诵读并整体感知 (1)提出要求: 我们学习文言文,有三条基本方法:一是诵读,这是最基本的,

6、凡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要背得烂熟,不要求背诵的也要读得十分流畅;二是用心领会课文的意思;三是自己动手,积累词语。同学们,这堂课,我们首先诵读课文,然后分“则”理解课文,最后背诵课文。 (2)自由诵读。教师提示诵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曾子、三省吾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海女知之、是知也、自省、弘毅等。三个通假字:“说”通“ 悦”, “女”同 “汝”, “知”通“智”) 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此环节旨在授以方法,提出要求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使学生心中有数。 四、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问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

7、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 必须理解的问题,例如:为什么“思而不学则殆”(我把“殆”解为“危险”)?“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孔子更反对哪个? 为什么?“三人行” ,一定“有我师”吗?如果同行的都是坏人呢?等等。 五、小组互动: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哪几条是说学习态度的?哪几条是说学习方法的?哪几条还谈到了道德修养的问题?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旨在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旨的基础上,熟读背诵。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共同探究的好习惯。 六、自由背诵课文 七、探究性学习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你有疑,特别是“无疑之

8、疑”吗? 在适当的时候老师提出自己准备的问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惕,不亦君子乎”这三句有什么内在联系?可能不可能没什么联系?先对学生交代,这个问题,是许多人不解的问题,几个语文网站的“论坛”中都有人提出和讨论这个问题,可惜结论都不能让人信服。你若能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一种创见。 这一环节可以使教学内容向课外、向生活的延伸。由于能扩展视野,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又没有必须完成的作业,它备受学生欢迎。活动课还能密切师生关系,加深师生感情。【教学后记】 孔子的“治学三境界” 在论语八则的教学中,我发现教学不仅要吸引学生探究,还要告诉他们探究的方法,交给他们一把解

9、决问题的钥匙,即所谓启发。如果在探究前我先提出以下三个问题: (1)“说”与“乐”有什么区别?哪个程度更深?(2)“有朋自远方来”干什么?想达到什么目的?(3)“人不知”的“人 ”是谁?“知”的意思是“了解” 、吗?于是提供刘宝楠论语正义的解释:“ 人不知者,谓当时君卿大夫不知已学有成举用之也。 ” 这样三个问题解决后,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这是孔子治学修身的“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 学而时习之 ”,包括读书、练习、复习、实习。这是学习的初级阶段。第二境界,是与志同适合者讲谈、研讨,互相后发,互相促进,将学问进一步提高。因为“独学而无友,必孤陋而寡闻。 ”第三境界,是做一个“人不知而不愠”的

10、“君子” 达到前两个境界之后,也没有受到当权者的赏识和重用,既当不了官,也发不了财,然而也不怨恨,仍然安贫乐道,孜孜以求,就像身居陋巷的颜渊一样,那便是只有极少数“君子” 才能达到的境界了。 23 寓言三则 【教学构想】 寓言是采用虚构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化来寄寓某种事理的一种文学样式。探究寄寓在生动形象故事中的抽象道理,是阅读寓言的关键。这三则寓言都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世界规律的认识,而且南辕北辙、塞翁失马演变为成语,被广泛使用着。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寓意呢?应该立足于文本,借助文本中的关键性语句,进行概括,得出一般性的道理。 南辕北辙中两次提到“此非楚之路也”,去楚国是这个人此行的目的,楚国在南,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