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名校讲坛)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学案(含答案):24 满井游记.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704216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校讲坛)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学案(含答案):24 满井游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名校讲坛)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学案(含答案):24 满井游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名校讲坛)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学案(含答案):24 满井游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名校讲坛)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学案(含答案):24 满井游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名校讲坛)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学案(含答案):24 满井游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4 满井游记名校讲坛1.走近作者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合称“公安三袁” 。2.文言知识归纳(1)古今异义局促一室之内(古义:形容受束缚而不得舒展;今义:紧迫,拘谨,不自然)柔梢披风(古义:在风中散开;今义:披在肩上没有袖子的外衣)土膏微润(古义:肥沃;今义:很稠的糊状物)(2)文言虚词之:若脱笼之鹄(结构助词“的”)倩女之靧面(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局促一室之内(表示限定关系,可译为“以”)虽:游人虽未盛(连词,虽然)为:山峦为晴雪所洗(被

2、)(3)一词多义【始】冰皮始解(开始)髻鬟之始掠也(刚)【时】冻风时作(时常)于时冰皮始解(这时)【然】然徒步则汗出浃背(然而,但是)娟然如拭(的样子)【得】欲出不得(能够)悠然自得(得意)【乍】波色乍明(初,始)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突然)3.主题解说这篇游记描绘了北京近郊满井一带的初春美好景色,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厌倦都市官场生活和寄情于山石草木的情怀。作者抓住了初春特征性景物,给予细腻的描写,显示了早春的蓬勃生机,物我交融,情致盎然。4.重点突破“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提示:这是作者观景之后写的一个议论句,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即郊外田野不是没有

3、春光,只是城里居住的人还不知道罢了。这个转折句,也启迪读者:美是客观存在的,而人们却往往受限制而看不到,很可惜。我们只有懂得这一点,才能摆脱限制,扩大视野,去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5.难点攻克课文多处妙用衬托,使内容起伏多姿,请你说说课文哪些地方使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提示:(1)第 1 自然段写北京气候的寒冷,衬托第 2 自然段满井风光。用城内的“寒”衬托满井郊野的“暖” 。(2)用城内的“冻风时作” “飞沙走砾”衬托满井的水色山光、飞鸟游鱼;用囚于一室“欲出不得”的烦闷,衬托游于满井山水中“若脱笼之鹄”的“悠然自得”的欢愉。6.结构图解天气略微暖和满 河水清澈亮丽 脱笼井 山峦鲜妍明媚 之鹄

4、春 柳条柔美婀娜色 麦苗生机勃勃 喜悦游人怡然自乐 庆幸鸟鱼悠然自得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廿二日天稍和( ) (2)红装而蹇者( )(3)曝沙之鸟( ) (4)呷浪之鳞( )(5)夫能不以游堕事( ) (6)脱笼之鹄( )来源:gkstk.Com2.与“娟然如拭”中的“然”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B.呷浪之鳞,悠然自得C.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D.然徒步则汗出浃背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未百步辄返 辄: (2)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乍: (3)娟然如拭娟 然: (4)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浃: (5)土膏微润土 土膏: (6)而此地适与余近 适:

5、 4.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1)晶 晶 然 如 镜 之 新 开 而 冷 光 之 乍 出 于 匣 也(2)如 倩 女 之 面 而 髻 鬟 之 始 掠 也(3)始 知 郊 田 之 外 未 始 无 春,而 城 居 者 未 之 知 也5.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2)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3)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6.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1)满井游记中作者用“ ”绘出初春水光。(2)满井游记中作者用“ ”画出春山之态。(3)满井游记中写出游感受的句子是:“ ” 。7. 关于本文

6、内容,以下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满井游记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记游小品,选自袁中郎全集 ,作者袁宏道。B.开头先点出时地节令。燕地旧俗以阴历二月十五为花朝节。这一天人们要到野外去玩赏春光。可是,这一年过了花朝节,余寒仍然很厉害,可见北方天气寒冷,春天来迟了。C.作者在文中是写春游,但先写不能游。反映了作者“不拘格套”和“发人所不能发”的文学主张。D.文章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对自由的向往,对春回大地的喜悦和对暮春的欣赏和赞美。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目。8.课文第一段写燕地早春“余寒犹厉” “冻风时作” “飞沙走砾” ,起到了怎样的作用?9.从文中找出写水、山的比

7、喻句。写水: 写山: 10.翻译下列文言语句。(1)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2)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11.(台州中考)“此地适与余近”中的“近”字言浅而意深,请你细读原文,说说它的内涵。12.“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宜宾中考改编)【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

8、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节选自桃花源记【乙】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9、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节选自满井游记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缘溪行( ) (2)欲穷其林( )(3)冻风时作( ) (4)红装而蹇者( )14.翻译句子。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2)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15.下列对【甲】 【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通过渔人的所见所闻、房舍、良田、美池以及男女耕作、老幼欢乐的情形,展示了桃花源生活的风貌,勾勒出了这个理想社会的雏形。B.【乙】通过对山光水色、柳条麦田的描写,以及对游人的欢欣、鱼鸟的悠然自

10、得等情态,勾勒出了一幅满井春色图。C.【乙】的作者写初春景象,抓住了万物复苏的特点,如“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写出了春回大地时柳枝初展、麦苗抽芽的神韵。D.【甲】 【乙】两文都属于游记,均采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描绘了美丽和谐的景象,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追求淡泊生活的志趣。文言文对照翻译燕()地寒,花朝(zho)节后,余寒犹厉。 冻风时作, 作 则 飞沙 走砾。局促北京一带气候寒冷,过了花朝节,冬天余下的寒气还很厉害。经常刮起冷风,一刮冷风就扬起满天沙尘。 (我)只好拘束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 冒 风 驰 行,未百步 辄返。在屋子里,想出去走走也出不去。每次顶着

11、风坐车出去,总是不到百步就转了回来。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燕地:指今北京一带。花朝节:即阴历二月十二日,旧时传说这一天是百花的生日。冻风:冷风。作:兴起。局促:形容受束缚而不得舒展。 廿()二日天稍和, 偕数友 出 东直, 至满井。 高柳 夹 堤,二十二日那天,天气略微暖和些,我和几个朋友一块儿出了东直门,到了满井。高大的柳树成排的分立在堤的两旁,土 膏 微 润, 一望 空 阔, 若 脱笼 之 鹄() 。 于时 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放眼望去是一 片开阔的景象,我(感到自己)好像是从笼子里冲出去的天鹅(般无比轻松) 。在这时冰皮 始 解, 波色乍 明, 鳞 浪 层 层, 清澈 见 底,晶晶

12、然 如镜之新开河上的冰开始融化,水光才闪烁发光,泛起一层一层鱼鳞似的波纹,水清澈极了,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刚制成的镜子,而冷光之乍 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 然 如 拭, 鲜妍 明媚,冷光突然从镜匣里闪射出来一样。山峦被融化的积雪洗过后,是那样纯净新鲜好像刚刚擦过的一样,呈现出娇艳明媚的风姿,如倩女之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 梢 披 风, 麦田 浅 又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刚梳过发髻一样。柳条将要伸展却尚未伸展,柔嫩的梢头在风中飘荡,麦苗破土而出,短小的如鬣(li)寸许。游 人 虽 未 盛,泉 而茗者,罍(li)而歌者,红装而蹇(jin)者,亦时时有。同兽颈上的毛,高

13、一寸左右。游人还不算很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举起酒杯唱歌的,穿着盛装而骑驴的女子,也时时可以见到。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 曝 沙 之 鸟,呷()浪之鳞,悠 然 自 得,风力虽然还很猛,但走路就汗流浃背。 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上吸水的鱼,都是一副悠闲自在的情态,毛 羽 鳞 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 未始无春,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鸟的羽毛和鱼鳞鱼鳍当中都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我这)才知道郊田外面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廿二日:二十二日,承花朝节说,所以没写月份。稍和:略微暖和。偕:和,与。东直:北京东直门。老城区东面最北的门,满井在东直门东北三四里。

14、土膏:肥沃的土地。膏,肥沃。于时:在这时。乍:初,始。鳞浪:像鱼鳞似的浪纹。新开:刚制成。乍:突然。匣:指镜匣。晴雪:天晴后的积雪。娟然:美好的样子。倩女:美丽的少女。 :洗脸。掠:梳掠。梢:指柳梢。披风:在风中散开。披,开、分散。鬣:兽颈上的鬃毛,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茗:茶,这里指喝茶。罍:酒杯,这里指饮酒。蹇:驴,这里指骑驴。泉、茗、罍、蹇:都是名词做动词用。劲:猛,强有力。浃:湿透。曝:晒。呷:吸,这里用其引申义。鳞:鱼。毛羽鳞鬣:鸟的羽毛和鱼鳞鱼鳍。未始无春:未尝没有春天。未始:未必。这是对第一段“燕地寒”等语说的。夫能 不以游 堕()事而 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 惟 此 官也。而此地

15、适大概能够不因游览而耽误公事,还能在山石草木之间纵情潇洒的,就只有我担任的这个官职了。而这个地方恰好来源:gkstk.Com与余近, 余之游将自此始, 恶 能 无 纪?己亥之二月也。离我的住地很近,我的游览将从这里开始,哪能没有记游的文章?时间是己亥年二月。堕事:误事。堕,毁坏。现写作“隳” 。潇然:潇洒无牵挂的样子。适:正好。恶:疑问代词,安,哪。【参考答案】1.(1)nin(2)jin(3)p(4)xi(5)hu(6)h2.D(解析:A、B、C 三项与题干中的“然”都是“的样子” ;而 D 项意为“然而、但是”。 )3.(1)就(2)初,始(3)美好的样子(4)湿透(5)肥沃的土地(6)正

16、好4.(1)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2)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3)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5.(1)河堤两岸生长着高大的柳树,肥沃的土地微微湿润。放眼望去景色空旷开阔,我(感到自己)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 (2)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美丽得如同刚刚擦过一般,娇艳明媚,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刚梳好发髻似的。 (3)(我这)才知道郊外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罢了。6.(1)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2)娟然如拭,鲜妍明媚(3)若脱笼之鹄7. D(解析:D 项中“暮春”应为“早春” 。)8.欲扬先抑,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

17、出游的心情,为后文作铺垫。9.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10.(1)人拘束在一室之中,想出去走走也不行。 (2)不会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能无拘无束在山石草木之间潇洒游玩的,恐怕只有这种官职了。11.指满井和“我”住处的空间距离相近;指“我”对满井自然山水的喜爱和亲近;指满井山水具有和“我”相近的性情品格,人和山水就像是一对情投意合的好朋友。12.流露了作者厌恶官场生活,热爱大自然、寄情山水之间的思想感情。13.(1)沿着 (2)想要,打算 (3)兴起 (4)骑驴14.(1)(这里)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整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类的景物。田间小路纵横交错,互相通达,各家各户鸡鸣犬吠之声可以互相听到。(2)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上吸水的鱼,都是一副悠然自在的情态,鸟的羽毛和鱼鳞鱼鳍中都充满了欢乐的气氛。15.D(解析:桃花源记不是游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