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八章 环境 - 复旦大学校医院.ppt

上传人:杨桃文库 文档编号:4700533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 环境 - 复旦大学校医院.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第八章 环境 - 复旦大学校医院.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第八章 环境 - 复旦大学校医院.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第八章 环境 - 复旦大学校医院.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第八章 环境 - 复旦大学校医院.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环境与健康,复旦大学校医院 胡贯中,环 境,一、环境的定义,WHO 公共卫生专家委员会的定义: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的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产生近期或远期的作用。,二、人类环境的组成,1.自然环境大气、水、土壤、阳光、森林等 2.社会环境经济、政治、文化等,(有生命物质) (无生命物质) 生物系统 + 环境系统 自然系统 =生态系统 (动植物微生物) (阳光空气水土岩石)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各个环节的质和量相对稳定和相互适应的状态称为生态平衡.动态平衡,三、生态平衡,四、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人与环境物质的统一性:人与环境通过“新陈代谢”

2、 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2. 人对环境的适应性 3. 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动性,据计算,人在60年里要从外界环境吸收:324吨空气54吨水32.4吨食物同时也向环境排放数量大致相同的废弃物。,约410.4吨,环境污染,一、环境污染的概念,由于人为和自然的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平衡,并影响到人类的健康,称为环境污染.严重的环境污染称为公害.,二、环境污染物的种类,环境污染物 :进入环境并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环境污染物的种类:1化学性污染物2物理性污染物3生物性污染物,三、环境污染物的来源,1.生产性污染:工业三废、农业污染等 2.生活性污染: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生活炉灶;生

3、活垃圾、粪便 3.交通污染:汽车废气、噪声 4.其它污染:战争、核电站、地震、洪水灾害、森林火灾,四、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1.环境的自净作用 2.食物链 3.生物蓄积作用 4.生物放大作用,1.环境的自净作用,定义:少量的污染物暂时性进入环境,经过各种自然过程及在生物参与下,仍可使环境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生态平衡不致被破坏,环境的这种功能称之为自净作用. 物理作用:扩散、稀释、沉降 化学作用:氧化、还原、中和 生物作用:光合作用、植物吸附作用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分解 环境自净能力有限,超过能力:环境污染,2.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营养级的生物逐级被吞食以满足生存需要而建立起

4、来的链锁关系,称食物链。 食物链使物质和能量在生物种群间得以循环和流动。 食物链对环境中的生物蓄积和放大起重要作用。,3.生物蓄积作用,生物蓄积作用:指同一生物个体对某项物质的摄入量大于排出量,因而在生命过程中该项物质在体内的含量逐渐增加。,4.生物放大作用,污染物随着食物链而使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比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逐级放大,称为生物放大作用。 生物放大作用与食物链有关,还和生物蓄积作用有关。 例如:海水DDT(二氯二苯三氯乙烷)浓度0.00005ppm浮游生物0.04ppm(约1000倍)鱼2.07ppm(约4万倍)海鸟75.5ppm(约100万倍),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人类疾病

5、谱的变化 人群对环境异常变化的反应呈金字塔形分布: (1)无效应负荷, (2)生理性波动, (3)代偿状态, (4)患病, (5)死亡,一、环境污染的人群健康效应谱,二、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1广泛性; 2长期性; 3多样性; 4复杂性。,三、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1. 急性中毒 2. 慢性危害 3. 远期危害 4. 间接效应,1. 急性中毒,(1)煤烟型烟雾事件时间: 1952年12月5日 9日 地点: 英国伦敦 主要污染物: 烟尘、二氧化硫 结果: 一周内多死亡4000人;45岁以上死亡数为平时3倍,1岁以内婴儿死亡数为平时1倍。,(2)光化学烟雾事件 时间: 1943年、1946年、

6、1953年; 地点: 美国洛杉矶 主要污染物:汽车尾气 :NOX 、烃类等光化学烟雾 :O3 、过氧酰基硝酸酯(NOX + 烃类 紫外线 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反应 结果: 数千人眼、咽喉刺激、疼痛、支气管炎症; 1953年 1- 2天内65岁以上老人死亡400人。,2. 慢性危害,(1)水俣病 时间: 20世纪50年代 地点: 日本 熊本县水俣湾 主要污染物:工业废水中的汞(Hg)元素 污染途径: 经食物链生物富积 主要危害: 中枢神经系统(运动、感觉区及小脑),(2)痛痛病(“哎吆哎吆”病) 时间:1955年至1972年 地点:日本 富市县神通川 主要污染物:选矿废水中的镉(Cd)元素 污染

7、途径:含镉废水灌溉农作物 “镉米” 主要危害:肾和骨骼 主要症状:全身疼痛、骨质疏松、四肢弯曲变形、多发性病理性骨折;肾功能异常,3. 远期危害,(1)致癌作用 (2)致突变作用 (3)致畸作用 (4)非特异性作用,(1)致癌作用,人类肿瘤的8590%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 其中:物理因素占5% :放射线 白血病、肺癌; 紫外线 皮肤癌;生物因素占5% :EB病毒 鼻咽癌;肝吸虫 肝癌;乙肝病毒 肝癌;血吸虫 结肠癌 ;化学因素占90%:苯并(a)芘、氯乙烯、石棉等,(2)致突变作用,突变:机体的遗传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突然的变异。基因突变DNA分子损伤 染色体畸变染色体数目结构异常,(3)致畸

8、作用,病毒:风疹病毒 “兔唇”(唇腭裂,嫣然天使基金); 药物: 反应停 “海豹症”; 农药(除草剂) 毒物(甲基汞等),(4)非特异性作用,对人体免疫功能产生影响 (机体抗病能力下降)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增加一般疾病的死亡率增加,4. 间接效应,(1)产生温室效应: CO2能吸收红外线等长波辐射. 使南北极冰帽融化,海平面上升;有利病原体的加速繁殖。 (2)破坏臭氧层:臭氧吸收来自太阳辐射中有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存的短波紫外线,使皮癌发病率下降。 (3)形成酸雨:腐蚀建筑物和工程结构,酸化土壤,常见的环境污染,一、大气污染,(一)对人体健康直接危害 1、急性中毒:1)烟雾事件 2)生产事故

9、 2、慢性危害:1)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COPD):慢支、支气管哮喘、肺气肿;2)慢性化学中毒; 3、远期影响:肺癌,(二)对人体健康的间接危害1、影响小气候和太阳辐射;2、产生温室效应:3、臭氧层破坏而出现空洞:4、形成酸雨:,二、水污染,(一)现状 污水年排放量 我国:430亿m3 (1992年) 436条河流污染/全国532条河流中 56%受到 污染/ 27条主要水源河流 长江接纳废水量41.4%,(二)种类 工业废水:冶金、化工、电镀、印染等 生活污水:有机物和肠道病原微生物 降水径流 :冲刷地面污物 农业污水:化肥、农药、粪尿等有机物 近年来水污染的突出问题:水体

10、的富营养化导致的藻类污染,(三)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1.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水俣病 2.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五毒:酚、氰化物、汞、六价铬、砷。 3.发生以水为媒介的传染病。,(四)饮水引起的常见疾病 介水传染病 :原因是细菌、病毒和原虫等 水型地方病:高氟水 高砷水 化学性中毒:铬、汞、氰化物 等 饮水氯化副产物:致癌 致畸,三、土壤污染,生物性污染的危害 1、引起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人-土-人 2、引起钩端螺旋体病和炭疽病:动物-土-人 3、引起破伤风和肉毒中毒:土-人 重金属污染的危害:镉 痛痛病 农药污染的危害,四、其他,吸烟污染:是导致癌症(肺癌)、心血管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11、胃溃疡的因素。 辐射:可源于日光、x光、治疗的辐射以及工业的辐射。造成灼伤、皮肤癌 环境噪声(工业、交通、生活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噪声性耳聋;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干扰睡眠、影响心理健康等。,环境治理,一、控制污染源,1、工业合理布局:下风,治理利用“三废” 2、改善燃料结构,开发新能源:低硫燃料、 太阳能、风能 3、交通运输工具废气的治理 4、禁止含磷洗涤剂的生产和使用。 5、科学用肥:发展高效低毒、低残毒农药。 6、大力开展城乡的爱国卫生运动,二、绿化造林,是治理污染比较经济且有效的措施,三、建立绿色通道,1、减量:减少原料用量,“三废”排放量 2、重复使用: 3、回收:实现“少资源、少污染、减成本” 4、再生:变废为宝 5、拒绝使用:指无法回收、再生和重复使用的毒副作用明显的原料拒绝在化学过程中用。,四、倡导环保,从我做起,强化环保、低碳意识 1. 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 2.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 . 3.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4. 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 . 5.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6. 6月17日是“世界防止荒漠化和干旱日” 7. 6月25日是“中国土地日”. 8. 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 . 9. 9月16日是“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10. 12月29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我们拥有美丽的地球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