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校 2018 年招生专业介绍机械工程学院、优集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方向培养从事机械装备设计、制造、传动控制研究开发、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具有扎实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论基础,适应机械、机电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与控制技术工作、适应行业需要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工作及工程管理工作。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要求,掌握现代设计制造技术发展领域中的最新的工程设计、制造应用软件,产品设计、制造工艺理论与方法及应用技能,熟悉数控设备、检测监控、数据通讯、数据管理、面向行业或产品的软件开发、二次开发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工程图学
2、、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电子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微机原理与应用、精度设计与标准化、测试技术与信号处理、信息系统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动技术、机电传动控制、机械制造装备、CAD/CAM 技术、数控技术及应用等。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要求,开设模具设计及制造、特种加工技术、机械系统设计、现代设计方法、机械创新设计、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原理、Oracle 数据库管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 UML 面向对象分析设计、软件工程等课程。专业方向:数字化制造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业信息化,卓越计划试点班(机制)。就业方向:能到相关制造企业、集团公司、设
3、计院所、国家机关或学校等单位,从事数字化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数控编程、产品开发、运行维护、市场营销、企业策划、软件开发、针对行业或产品的软件二次开发,教学科研等技术和管理工作。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三维产品设计)培养目标:面向制造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团队精神、自主学习和集成创新能力;掌握本专业所需系统的工学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与英语应用能力,初步养成工程意识,熟练运用三维数字化设计、制造、管理软件,初步具备运用设计规范和已有技术将市场需求通过设计制造成为物化产品能力的机械设计制造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工程力学、工程材料学、三维建模及机械工程图、机构与零部件设计、
4、机械制造工程学、机械制造装备设计、C+程序设计、计算机软件基础、基于 NX 平台的二次开发、PDM 原理与应用、机电控制技术、电工与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模具制造工艺、特种加工、数控加工工艺学、数控编程与 CAM 技术。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能到相关制造企业、设计院所或学校等单位,从事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数控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数控系统研发、数控机床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运用 NX/CAX 设计、分析、制造、管理、技术支持、教学科研等技术工作。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培养目标:面向制造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团队精神、自主学习和集成创新能力;掌握本专业所需系统的工学理论
5、知识与专业知识,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与英语应用能力,初步养成工程意识,熟练运用三维数字化设计、制造、管理软件,初步具备运用设计规范和已有技术将市场需求通过设计制造成为物化产品能力的模具设计、制造、管理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工程力学、工程材料学、三维建模及机械工程图、机构与零部件设计、机械制造工程学、机械制造装备设计、C+程序设计、计算机软件基础、基于 NX 平台的二次开发、PDM 原理与应用、机电控制技术、电工与电子技术、液压传动与控制、数控编程与CAM 技术、模具制造工艺、特种加工、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及三维模具设计。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能到相关制造企业、设计院所或学校等单位,从
6、事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运用 NX/CAX 设计、分析、制造、管理、技术支持、教学科研等技术工作。目前,该专业学生每年考取硕士研究生比例达到 10%,在上海和苏南就业比率超过 60%,就业行业主要是制造业、软件产业,包括西门子工业软件公司、上汽信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瓦锡兰维修服务(上海)有限公司、飞利浦灯具(上海)有限公司、和联集团、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等公司等跨国企业、国家或者当地政府的支柱产业和扶持产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机电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具有机械设计制造专业背景知识和扎实的数学、力学、计算机、英语等基础知识,能够熟
7、练运用机械设计与制造、电气控制与 PLC、计算机控制、自动检测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与制造,数控设备(系统)的调试、检测和维护,现场生产过程组织、协调和管理以及机电一体化产品销售等工作。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电子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精度设计与标准化、CAD/CAM 技术、控制工程基础、测试技术与信号处理、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数控技术及应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电气控制与 PLC、自动检测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精密机械设计等课程。就业方向:能到相关制造企业、集团公司、设计院所、国家机关或学校等单位从事机电产品的设计制造、机电设备(系统)
8、调试、检测和维护、控制系统设计、软件应用开发、市场营销策划、教学科研等技术和管理工作。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熟悉工业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系统管理的分析方法和管理技术,具有扎实的机械工程专业技术和工业工程专业知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学生毕业后熟练掌握计算机语言和工程软件的运用技能,懂得现代管理理论,能担负起企业中生产流、物流、信息流等方面技术管理的分析与规划工作,并能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生产企业及其他部门提出的实际问题。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电工电子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运筹学、系统工程、管理学、人因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基础工业工程、质量管理与可
9、靠性工程、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等课程。就业方向:在制造业、服务业及相关行业从事生产组织、协调等管理工作,以及对生产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及进行市场营销、企业策划等综合性的技术工作。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工程、建材工程、自动化控制和管理工程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具有机械设计和制造背景知识、计算机语言和工程软件的运用技能,能在建材、机械、环保、能源、及劳动安全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产品开发、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以及工程应用研究等。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电子学、热工基础与测试技术、粉体力学与工程、工程材料、精度设计与标准化、机械原理、
10、机械设计、流体力学泵与风机、建材工艺学、机械制造技术及装备、过程装备设计、建材热工设备、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等课程。就业方向:能在建材、机械等相关行业的科研院所、机关事业单位、建材及其装备企业从事工程设计、产品开发、生产技术和运行管理、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工作。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合作办学)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论基础,具有国际视野、掌握中英双语及国际先进技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从事工程制造和项目管理的国际化专业人才。主要课程:工程图学、工程材料、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液压与气动技术、机电传动控制、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11、机械 CAD/CAM、机械系统设计、机械优化设计、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及应用等课程。就业方向:能到跨国公司在全球的分支机构、各类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国内企业在国外的分支机构及国内其他各类企业中从事制造技术领域内的设计制造、数控编程、产品开发、运行维护、市场营销、企业策划、教学科研等技术和管理工作。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制造工艺) (单招)培养目标:本专业方向培养适应机械、机电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与控制以及工程管理工作的本科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具有扎实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论基础,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创业能力。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工程
12、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电子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精度设计与标准化、测试技术与信号处理、微机原理与应用、液压与气动技术、机电传动控制、机械制造装备、机械制造技术、CAD/CAM 技术、数控技术及应用、机械制造自动化、特种加工技术、精密加工技术等课程。就业方向:能到相关制造企业、集团公司、设计院所、国家机关或学校等单位,从事制造技术领域内的设计制造、数控编程、产品开发、运行维护、市场营销、企业策划、教学科研等技术和管理工作。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 21 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高尚的职业道德、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素
13、质、人文科学素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和宽厚的专业知识,具备机械、材料、自动化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熟悉人文、经济、管理相关领域知识,能够在材料加工,材料成型过程自动控制、材料成型工艺过程及装备设计,尤其是模具设计制造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生产组织与管理,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开阔的国际视野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三维建模与机械工程图、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精度设计与标准化、机械制造技术、电工电子学、液压与气动技术、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成型理论与工艺、金属塑性成型原理与工艺、材料成型设备、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
14、艺及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及特种加工等课程。就业方向:能到钢铁企业、机械制造业、汽车及船舶制造业、金属及橡塑材料加工业等领域从事与焊接材料成型、模具设计与制造等相关的生产过程控制、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经营管理、贸易营销等方面的工作。机械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控制、检测及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能在制造业及其相关产业从事机械工程领域内的产品开发、设计、制造、检测、项目管理、质量保证、维修服务、运营管理及销售等方面工作,能够解决专业相关的实际工程技术问题,能运用现代技术和相关知识合理有效地制定机械工程相关领域内的技术和管理解决方
15、案,能支撑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具有国际化视野、自主学习能力、职业适应能力、法制意识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主要课程: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电子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设计原理与方法、机械制造自动化、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精度设计与标准化、数控技术及应用、液压与气动技术、机电传动控制、机械制造装备、CAD/CAM 技术、测试技术与信号处理等。就业方向:能到机械工程相关企业、集团公司、设计院所、国家机关或学校等单位,从事机械工程领域内的设计、制造、产品开发、项目管理、质量控制、设备检测、设备运行维护、市场营销、教学科研等技术和管理工作。汽车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
16、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在车辆工程领域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汽车行业和学科的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能在汽车设计制造企业、科研院所、管理部门和学校等从事汽车产品设计、制造、试验、检测、以及相关的管理、科研和教学等方面工作。主要课程:三维建模与机械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构与零部件设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测试技术与信号处理、液压与气动技术、汽车制造技术、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汽车理论、汽车电器设备、汽车电子技术、汽车设计、汽车试验技术等。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设计开发、车辆电子技术、车辆的性
17、能测试与试验研究、汽车制造工艺、工装以及生产管理等技术工作;也可在交通运输及管理等部门从事车辆维修管理工作;也可在科研院所从事相关的教学及科研工作。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汽车技术、市场营销、汽车保险理赔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汽车诊断检测与维修、市场调查、汽车营销、汽车事故勘查和汽车新产品规划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汽车技术服务、汽车营销服务、汽车理赔服务和汽车新产品规划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主要课程: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汽车理论、汽车电器设备、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汽车维修工程、汽车服务系统设计、汽车
18、营销、汽车保险与理赔等。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能在汽车及相关行业内,从事汽车生产及售后服务、营销、检测、鉴定、保险理赔、回收以及交通事故勘察、处理等方面的工作。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热工、力学和机械科学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和控制技术为工具,具备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热能工程、内燃机的基本知识,掌握动力机械零部件产品设计、热能动力工程设计、测试和调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能在内燃机智能制造和新能源汽车设计制造相关领域从事技术研发、制造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主要课程: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技术、电工
19、电子学、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微机原理与应用、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测试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内燃机构造、内燃机原理、内燃机设计。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汽车、发动机、船舶、摩托车、拖拉机、工程机械、军用车辆、农林机械等企业从事产品开发、设计制造、试验研究、技术管理、营销等工作,也可在新能源汽车整车与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安装、调试及维护工作。车辆工程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培养目标:本专业由中美双方合作办学(其中盐城工学院 3 年,美国底特律大学 2 年,授予中国工学学士及美国学士、硕士学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具备较强的英语沟通能力,具备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和理论车辆工程等方面的知识,扎实掌握车辆工
20、程专业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汽车零部件设计、汽车制造与试验、汽车运用、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对社会需求具有较强适应性和竞争力的国际性汽车人才。主要课程: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学、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测试技术与信号处理、液压与气动技术、汽车制造技术、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电器设备、汽车电子技术、汽车设计、CAD/CAM 技术、汽车振动学、汽车有限元分析等。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能到汽车类跨国企业、大中型国际性制造企业、集团公司、设计院所以及国家机关或高等院校、研究所等单位,从事汽车及装备的设计与制造、零部件产品设计研发等技术和管理工作。电气工程
21、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文素养与品德修养;具有较系统的自然科学知识,学科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创新精神,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交流与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在电力系统和工业自动化等领域,从事工程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工程施工试验、产品制造测试、运行维护、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设有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城市供用电技术、建筑电气与楼宇自动化、电气与新能源技术应用等 4 个专业方向。主要课程:电路与信号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
22、原理、电气控制与 PLC、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电力系统分析、继电保护、专业方向综合实验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城市供用电、工业电气自动化、建筑电气与楼宇自动化、电气与新能源等行业从事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运行、自动控制、工程设计、产品开发等工作。也可在各级电力公司、发电厂、中型厂矿、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供配电系统的设计、运行、维护以及电气设备的维护、检修、安装和调试等工作。也可从事新能源发电有关的电力系统运行、控制、电力变换、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等领域工作。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
23、全面发展,掌握建筑电气工程、建筑智能控制和智能建筑信息管理基础知识与理论,具备较强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从事现代工业与民用建筑设备自动化、建筑智能化、建筑信息管理系统方面的设计、安装、维护、工程建设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主要课程:电路与信号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自动控制原理、建筑供配电工程、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建筑电气控制与 PLC、建筑公共安全技术、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电气照明技术、房屋建筑学等。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建筑行业的设计院、建筑电气安装公司、楼宇自动化设备安装公司、监理公司等单位从事建筑电气与智
24、能化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监理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也可在大型酒店、体育中心、写字楼、智能大厦、房地产公司等单位从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系统管理等工作。同时也可在建筑设备生产单位和管理单位从事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较强社会责任感,具有相关数学、自然科学以及工程管理知识,具有一定的获取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能在自动化控制系统、检测与自动化仪表、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方面从事系统研发或运行、管理、维护等工作,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
25、专业设有工业自动化、计算机测控两个专业方向。主要课程:电路与信号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气控制与 PLC、运动控制系统(伺服电机应用技术)、工业控制网络(计算机网络测控技术)等。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到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学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与自动化专业有关的工程设计、技术研究与开发、运行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备风能、太
26、阳能等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的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承担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发电产品设计制造、运行与管理工作,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风力机空气动力学、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风力发电原理与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原理与应用、风电机组监测与控制、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并网技术。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到风力发电企业、太阳能光伏发电企业、传统的火力发电企业、电力公司、电力设计院、新能源发电设备制造、施工单位、科研院所,从事工程设计
27、、设备制造、安装检修、运行管理与科研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从事新能源汽车电气与电子技术的设计与研究工作。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外合作)培养目标:本专业由中英双方合作办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具有较强的英语沟通能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在电力系统和工业自动化等领域,从事工程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工程施工试验、产品制造测试、运行维护、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电路与信号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气控制与 PLC、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等。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到中外合作的
28、企事业单位、外资企业从事与电气工程自动化相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工程设计、产品开发等工作,或到各类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所、施工单位等承担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维护以及电气设备的维护、检修、安装调试、教学和培训等工作以及从事供配电系统的设计、运行、维护等工作。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数理基础理论和宽厚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具备解决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电子信息工程规划设计、系统集成、测试、应用系统开发和工程项目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人才。主要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
29、、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与接口、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测量技术、数字图像处理、DSP原理与应用等。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到政府、学校、企事业等单位从事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有关的系统运行与管理、系统开发及应用、工程设计等方面的工作。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物理电子、光电子与微电子领域内基础理论、必备专业知识和实验能力,具备解决本专业领域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从事半导体器件、电子材料与器件、集成电子系统的设计、生 产和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推广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人才。主要课
30、程: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线性系统、微机原理与接口、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模拟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等。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到政府、学校、企事业等单位从事与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有关的各类电子系统的研究、设计和技术引进、技术开发应用和管理等工作,也可继续攻读电子材料、电子器件、通信、固体电子学与微电子学等高新技术及边缘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信息化产业发展,特别是软件产业发展的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学科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基本理
31、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软件设计与实践能力、项目管理能力、沟通交流与组织协调能力,毕业后能在 IT 行业、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计算机系统设计、开发和应用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主要课程:C 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算法与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Java 语言与面向对象技术、大数据与云计算、软件工程学等。就业去向:毕业生可到国内外软件开发企业以及政府、学校、企事业等单位从事软件开发项目和专业化软件开发或软件项目管理工作,也可继续攻读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软件工程专业(嵌入式培养)培养
32、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互联网+”软件产业发展的需要,掌握计算科学、软件工程的基础理论及应用知识,与知名软件企业联合训练学生的工程技术能力,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具有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经验、软件项目管理与组织协调能力,能适应软件产业发展需要,从事软件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开发、管理、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离散数学、C 语言程序设计、Java 基础开发技术、Java 高级开发技术、Java EE 技术、Java Web 开发技术、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软件工程学、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软件需求分析、软件项目管理、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等。就业去向:学生
33、毕业后可到软件企业及企事业等单位从事信息系统研究、分析、设计、开发和测试以及软件工程项目的组织和管理工作,也可继续攻读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单招)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互联网+”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较高的素质结构、较强的能力结构和创新精神,能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开发、集成、管理和维护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主要课程:C+程序设计、Java 语言与面向对象技术、离散数学、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软件工程学、统一建模语言及建模工具、WEB 应用系统开发、Android 应用开发等。就业去
34、向:学生毕业后能够在 IT 行业、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单位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开发、集成、管理和维护工作。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掌握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网络运行管理、性能分析、日常维护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技能,具有较强的网络系统管理、开发和应用能力,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意识,具有良好的沟通与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主要课程: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离散数学、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信号与系统、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管理技术、We
35、b 应用系统开发、数据通信、网络安全技术、网络设计与集成等。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能到机关、企事业单位、软件行业、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系统集成、应用开发、网络管理与维护等技术与管理工作;也可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物联网工程专业(嵌入式培养)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系统掌握物联网的运行原理及相关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领域宽广的专业知识,能够从事物联网工程设计、实施、物联网应用软件开发、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及运营维护等相关工作,具有较强的理论
36、与工程实践能力,以及较强的团队协作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主要课程:C 语言程序设计、Java 语言与面向对象技术、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与逻辑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设计、物联网通信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传感器原理与应用、RFID 原理及应用、Android 移动终端开发、物联网应用程序设计、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施等。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能到与物联网技术相关的行业、研究机构,从事嵌入式系统、移动互联系统、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农业、智能制造等物联网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工作;也可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37、。大类招生说明:信息工程学院现设有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 6 个本科专业,其中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从 2017 年开始首次实行“电子信息类”招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从 2017年开始首次实行“计算机类”招生。学生入校后按照“宽口径、厚基础 ”的原则进行培养,第一学年不分专业,按学科大类组织教学,第二学年初学生根据自身的专业发展目标、兴趣特长和相关专业成绩等实行“双向选择”,电子信息类可以在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中选择一个专业,计算机类可以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两个专业中选择一个专业,学制四年,毕业时分别
38、按选择的相应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发展,掌握建筑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设计方法,获得建筑师的基本训练,具备基本的建筑知识和较强的设计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开放视野,能在城市建设领域从事建筑与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主要课程:素描、色彩、建筑设计基础、建筑力学、建筑设计及其原理、中国建筑史、计算机表现技法、外国建筑史、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建筑物理、城市规划原理等。就业方向:毕业后能够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规划、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室内设计工作,也可从
39、事建筑学专业领域的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面向土木工程一线,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专业基础扎实,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备进一步提高学历层次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在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岩土工程和工程管理领域从事设计、施工、管理和技术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土木工程概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测量、工程地质、工程经济学、工程项目管理、房屋建筑学、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桥梁工程、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等。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工程设计院所、施工企
40、业、工业与民用设备安装企业、政府职能部门、大中专院校从事道路与桥梁工程、市政工程、建筑工程、地下工程等方面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监理、经营管理、工程咨询、基本建设管理、工程质量监督及教育教学工作等。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给排水工程领域相关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具有系统解决本领域工程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等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并具有初步的研究开发能力,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服务于水的开采、加工、输送、回收、再生回用以及可持续利用这一社会循环领域,可在规划设计单位、市政和建筑施工企业、水和废水处理企业和各类工业企业、市政管理部门、科研开发和咨询机构及高等院
41、校从事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相关的规划设计、施工及技术管理和研究开发等工作。主要课程:土木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水力学、水化学、土木工程测量、水处理微生物学、水泵与水泵站、水资源保护与取水工程、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水质工程学、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水工程施工、水工程经济、水工艺设备基础、给排水工程仪表与控制等。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市政部门、规划部门、设计部门、环保部门、厂矿企业、大中专院校从事与给水排水工程相关的规划、设计、管理和教育教学等工作。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和一定的人文科学素养,掌握土木工程技术知识及与工程建设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专
42、业基础理论,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较强的工程管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在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公司、工程咨询和评估公司等单位从事与工程管理相关的施工技术、投资评价、工程招投标策划、合同管理以及房地产开发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主要课程:土木工程制图、土木工程测量、建筑力学、工程结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学原理、运筹学、会计学原理、工程经济学、工程估价、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合同法律基础、建设法规、合同管理与索赔、房地产开发、房地产估价。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设计院所、施工企业、政府职能部门、各类开发公司、大中专院校等从事工程项目的策划、计划、实施与
43、控制等全过程管理、房地产项目开发与经营、工程施工与管理、工程估价、招投标工作以及工程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宽广的自然科学知识面以及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面,素质高、有创新意识,具备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技术能力,能在设计研究、工程建设、设备制造、运营等领域从事采暖、通风、空调、燃气、供热等方面的规划设计、研发制造、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及系统保障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工程热力学、建筑环境学、流体输送与输配、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供热工
44、程、空调工程、冷热源工程、燃气输配、工业通风等。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市政部门、规划部门、设计部门、环保部门、厂矿企业、大中专院校从事与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相关的规划、设计、管理和教育教学等工作。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面向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系统掌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备进一步提高学历层次和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在城市地铁、隧道、地下停车场、地下商业设施、地下综合管廊、人防工程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领域从事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理论
45、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土质学与土力学、岩体力学与工程、基础工程、地下建筑设计、岩土工程勘察、地下建筑结构、地下工程施工、隧道工程等。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从事地铁、隧道、地下停车场、地下通道等交通运输工程,各种地下库房、商城、人防与市政地下工程等工业与民用工程,以及文化、体育、娱乐与生活方面的城市地下综合体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检测与验收、咨询等工作,以及大中专院校、科研单位的教学研究等工作。土木工程专业(单招)培养目标:培养面向土木工程一线,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专业基础扎实,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备进一步提高学历层次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在建筑工
46、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岩土工程和工程管理领域从事设计、施工、管理和技术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土木工程概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测量、工程地质与水文学、工程经济学、工程项目管理、房屋建筑学、路基路面工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桥梁工程、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道路与桥梁施工技术等。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工程设计院所、施工企业、工业与民用设备安装企业、政府职能部门、大中专院校从事道路与桥梁工程、市政工程、建筑工程、地下工程等方面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监理、经营管理、工程咨询、基本建设管理、工程质量监
47、督及教育教学工作等。材料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基础理论和知识、应用方法和基本技能,在无机非金属材料行业生产一线从事工程设计、产品开发与制造、技术运用与改造、运行管理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 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物理性能、材料测试方法、热工过程及设备、粉体工程及设备、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混凝土科学与工程、材料工厂设计概论。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建材、新材料、环保、机械等各类设计研究、质检等企事单位从事工程设计、产品开发与制造、技术运
48、用与改造、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各项专业工作。材料物理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以“亦理亦工,理工交融”为特色,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材料物理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新能源材料(主要面向太阳能电池材料)、光电材料等方面及与其相关的领域从事科技开发、技术推广、科技成果转化及相关管理工作的,具有扎实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材料物理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主要课程:大学物理、工程制图、电工电子学、物理化学、理论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测试方法、固体物理、材料物理、太阳能电池基础与应用、光电材料与器件等。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材
49、料科学与工程、太阳能电池等能源材料、光电材料等领域的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材料科学领域基本知识,具备金属材料成型、性能改进、新材料开发、工艺设计与应用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 金属学、物理化学、材料测试方法、金属凝固原理、金属材料学、金属固态相变、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物理性能、热处理工艺与设备。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材料性能改进、质量控制、开发与应用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等工程技术工作,又可承担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学、管理和经营工作。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高分子材料工程系主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高分子材料工程研究、开发与应用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能在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合成及改性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材料物理化学基础、电工电子学、材料工程基础、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高分子合成工艺学、塑料成型机械、塑料成型模具、聚合物改性原理。就业方向: 能在石油化工企业、高分子材料加工或合成企业以及相关企业从事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开发、生产、应用、技术管理等工作。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