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探索活动规律 放飞学生思维字母能表示什么教学案例及评析执教:贺继红 评析:张承相一、背景分析数学课程标准把“探索”作为过程性目标之一,指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如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猜想、推理等) ,从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 “字母能表示什么”一节课由许多开放性问题探究性活动组成,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知识,使学生经历多角度认识问题,多种形式表现问题,多种策略思考问题,尝试解释不同答案合理性的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数的又一次扩充)后,由常数到变数(字母表示数)学习的起始课,是学生认识上的又一次飞跃,虽然在小学已
2、接触字母表示数,但对字母表示任意性及一般性理解不深。因此,本节课应通过提供大量背景材料,引导学生经历“活动探索合作交流”活动过程,初步学会用字母表示数,感受字母表示数的简捷性,一般性特征,提高学生的探索规律、合作交流能力。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规律并用代数式表示规律的过程,体验特殊到一般的思考方法。2能用字母和代数式表示以前学过的运算律和计算公式。3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感受数学符号表达问题简捷性,正确用符号表达数学问题。4.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应用的广泛性与趣味性。教学重点:规律的探索及表达;字母表示任何数的意义及符号感的培养;合作交流、猜测验证等意识的养成。教学难点:规律的探究过程及表达;体会字
3、母表示数的意义。二、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师生共同玩扑克牌游戏师:今天很多老师来听课,同学们紧张吗?生:不紧张。师:我看有些同学还是有点紧张,这样吧,老师和同学们来玩一个游戏好吗?生:好!师:老师需要请两个同学上来配合,哪两个同学愿意上来?生:我愿意,我愿意(学生异常踊跃)师:生甲、生乙。我们先看一下游戏规则。 (多媒体演示)师:我们首先每堆发 3 张牌。下面请生甲移牌,生乙报牌。生乙:还剩 5 张。师:我们换几张牌试一试。每堆发 10 张牌,请两位同学继续刚才的游戏。生乙:还剩 5 张。师:同学们猜一猜,如果每堆牌的张数是 20 张、30 张最后还剩的牌的张数是多少呢?生:5 张!(学生齐
4、答)师:为什么呢?生:(沉默)师:怎样说明这个问题呢?今天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就能解决这个问题。点评:通过扑克牌游戏,激发了学生学 习的兴趣,提示了教学来源生活实际的本质,使学生更进一步认识数学知识的生存空间.(二)组织活动一:用火柴棒搭正方形师:现在,我们做一个用火柴棒搭正方形的活动。下面,同学们先拿出准备好的火柴。我介绍一下搭法。师:大家看屏幕,按图 1 的方式搭正方形,能看明白吗?生:能。师:好,我们用 1 分钟的时间,来搭正方形,看哪个同学搭得最多。记录员做好记录。师:各组发言人,请说一下你们小组中搭得最多的同学的名字,和最多正方形的个数。(每组发言人分别说出各组中的情况,最多的个数达 1
5、2 个。 )生:同学们搭得都很好,充分说明了同学们手巧。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一组问题,来展示一下同学们不仅手巧,而且心灵。问题:(1)图 1 的方式,搭 2 个正方形需要 根火柴棒,搭 3 个正方形需要 根火柴棒。(2)搭 10 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3)搭 100 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你是怎样得到的?(4)如果用 n 表示所搭的正方形的个数,那么搭 n 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与同伴进行交流。(5)根据你的计算方法,搭 200 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 根火柴棒。师:大家先解决一下问题(1) 、 (2) 、 (3) 。师:请各小组说一说(1) 、 (2) 、 (3)
6、的答案。小组 1 发言人:(1)搭 2 个正方形需要 7 根火柴棒,3 个需要 10 根火柴棒。 (2)需 31 根火柴棒。(3)需 301 根。这 301 根火柴棒我们是这样得到的,第一个正方形用 4 根,其余的 99 个正方形是用的 3 根,所以,总共用 301 根。师:你能用算式表示吗?师:第 1 小组组长说一下,他的结果对不对,解释有道理吗?生:结果对,解释有道理。师:这个小组做得很好。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小组 2 发言人:我们是这样想的。如果把每个正方形都看成需要 4 根,那么 100 个正方形需 400根。可是除去第一个正方形,其余的正方形都少用 1 根。所以我们的算法是:4100-
7、99。师:说得非常好,你们组还有其他方法吗?小组 2 发言人:暂时没有。小组 3 发言人:还有。就是把每个正方形都看成 3 根火柴棒搭成的,100 个正方形就需要 300 根。但第一个正方形多用了 1 根。因此,是 301 根。列算式是:3100+1。师:这个组同学的发现也非常好。同学们还有不同方法吗?图 1师:这个问题,大家想了三种不同的方法。充分说明了大家善于动脑,善于发现问题,也展示了同学们心灵手巧的优点。实际上,这个问题还有方法,课下大家再探讨。我们看第(4)个问题,大家再分组研究一下怎样解决,有几种方法,越多越好。师:我们请第二小组的发言人说一下你们小组的结论。生:我们小组有三种结论
8、。基本上和第(3)个问题差不多。列的算式是:3n+1,4+(n-1) 3,4n-(n-1)。师:有和他们列的算式不同的吗?师:这个小组列的算式非常好。大家观察一下(3) 、 (4)两个问题的答案有什么不同吗?生:在(4)中 n 是几个?生:无数个,任意一个,任意师:到底是多少?生:任意个。师:对,这里的字母表示任意个。也就是说,任意个可以用字母来表示。 师:刚才我们知道 n 表示正方形的个数,n 可以是 3,也可以是 4,它表示任意数,现在大家完成问题(5) 。师:请大家出示结果。生:601。师:小组内交流计算过程,看一看算法一样吗。生:不大一样,但结果一样。师:大家的计算都非常好,小组讨论得
9、也非常好。点评:本教学片断,利用课件直 观的演示和老师恰当的引导,使学生在探究规律上层层深深入,时同在思维的空间上还逐步展开,体现了生生、 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效达成了本课的第一次探究活动。(三)组织活动二:用字母表示运算律师:我们再看一下这个问题:2+3=3+2, (-3)+(-5)=(-5)+(-3) 。观察上面算式,你能说出它们包含的运算律吗?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个运算律吗?你还能用字母表示学过的哪些运算律?生 1:上面算式包含的是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 a+b=b+a;我们还学过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c)=(a+c)+b乘法交换律:abc=a(bc)=(ac
10、)b乘法分配律:a(b+c)=ab+ac师:很好,式子中的 a、b、c 表示什么?生 1:表示任意数。师:a、b、c 它们相等吗?生 1:不相等。生 2:也可能相等。师:很好!a、b、c 三个字母表示任意数,它们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同学们考虑得很全面。你能说一下用字母表示运算律有什么好处吗?生 1:简便。(四)组织活动三: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师:刚才同学们用字母表示了学过的运算律,下面我们来看下面一个问题(多媒体演示) 。生 2:我们学过的一些图形的计算可以用字母表示。师:举个例子。生 2:我们学校的校牌是长方形,我们上课的阶梯教室是长方体。师:要求校牌的面积和阶梯教室的体积,怎样求?会用字母
11、表示吗?生 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用字母表示为 ab;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分别表示长、宽、高。师:回答得非常好。再看一幅图,这是一面镜子,从正面看起来是一个圆形。你知道圆的面积公式吗?生 3:2r 2。生 4:不对,是 r 2。师:谁说得对?生:生 4 说的对。师:是 r 2。生 3 说的是 2r 2实际上表示的是 2 个这样的圆面积。他不但看到实物,而且还看到了镜子的影子。师:知道 、r 分别表示什么吗?生 4: 是圆周率,r 表示半径。师:我们还学习了不少分式,都可以用字母表示。课下同学们把它们尽可能多地写下来。点评:此片断体现了本节内容是在原有数学知识
12、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加深了学生 对知识链的理解。促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觉性的形成。(五)组织活动四:唱一首儿歌师:下面我们唱一首歌欢迎来听课的老师,好吗?生:好!师:我先唱一遍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大家会接着往下唱吗?生: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师:同学们,唱得非常好,比我唱得强多啦!这首歌可以唱完吗?生:唱不完。师:那怎么办呢?生 5:可以用一句话来唱。师:你可以唱吗?生 5:可以。师:大家欢迎!生:(鼓掌)生 5: n 只青蛙 n 张嘴,2n 只眼睛 4n 条腿。点评:通过儿歌促成了第三次探究活动,加深了
13、 规律性的认识 。同 时,满足了学生情感上的支持和互动力,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数学知 识横向发展的属性。(六)尝试练习6:(1) 、 (2)分别为 3v、mn-pq。师:请解释一下(2)的答案。生 6:mn 表示大长方形的面积,pq 表示小长方形的面积,它们的差表示阴影部分的面积。师:非常好。我们再看一组练习(多媒体演示)师:请同学们分组练习。然后点学生回答。点评:此片断从多角度、多层面精 选的训练题,体 现了分层 教学的理念,使学生通过探究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提高。(七)课堂反思师:我们这节课做了哪些活动?生 7:摆火柴棒,表示图形的面积、体积。生 8:还有唱儿歌。师:大家记得很
14、好。想一想,这些活动都和什么有关?生:和“用字母表示数”有关。师:字母能表示什么数?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生:任意数。用字母表示任意数,这样很方便。生:还有运算律、公式等。师:大家总结得非常好!大家再想一下,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生 9:知道了用字母能表示任意数。生 10:用不同方法求火柴棒的根数。师:大家说得很好。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用字母表示任意数。同样课堂上的表现非常好,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八)挑战性问题师:最后,我们再看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这个问题,同学们课后解决。在某地,人们发现某蟋蟀叫的次数与温度有如下的近似关系:用蟋蟀 1 分钟收的次数除以 7,然后再加上 3,就近似地得到
15、该地当时的温度() 。(1)用字母表示该地当时的温度;(2)当蟋蟀 1 分钟叫的次数分别是 80、100 和 120 时,该地当时的温度约是多少?总评 本课通过几个探究活动提示了字母能表示什么的主 题,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使我们有以下三点认识:1.探究过程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算什么。本节课安排的第一个探究活动通过课间演示的火柴棒搭成正方形,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学生在深入思考和感受的过程中,真正的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是促成学生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在搭建正方形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学生表达思维过程和结果,并进行交流和 补充,达成了四种代数式反映了四种规律,在这一过
16、程中,学生的思维碰撞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不断 产生新的发现, 有效地促 进了学生能力提高。3.注重评价,做每一个学生学有所 获。我 们注意到,本节课在探究活动中,通过思维过程的评价使每一个学生对规律的认识更清晰,通 过对问题阐述方式的评 价, 优化了学生数学品质,通过习题训练中各种问题矫正(采取了不同评价方式),夯 实了学生的基本功。三、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提供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材料作背景,学生学习兴趣很高。同时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初步学会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有所得。本节课采用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勇于探索的精神。更值得关注的就是,学生的讨论与合作学习还需加强,讨论问题还不够深入,多数时间还是以个别回答为主,虽然许多个别回答非常精彩,但仍需注意讨论形式的变化,让学生从合作学习中有所提高,从与它人的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另外,还需加强的是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多数问题的发现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如果能达到学生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全班解决,那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