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化学性质,化学变化,小,小,运动,间隔,不变,改变,分子,原子,原子,分子,一,二,一、对分子性质的理解 1.分子的体积虽然很小,但不随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的变化而改变。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但由于分子的体积很小,无法直接用肉眼看到,因此平时看到的较小固体颗粒的运动,如尘土飞扬,不能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性质解释。 3.分子间的间隔与物质所处的状态有关,同一种物质的分子气态时间隔最大,固态时分子间间隔最小,且间隔大小受温度和压强影响。 4.分子只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物质的物理性质需大量的分子的集合体共同体现,单个的分子无法体现。,一,二,【例题
2、1】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不正确的是( ),构成物质的粒子具有一些基本性质,运用这些基本性质可以解释一些宏观现象。解题的关键是要将粒子的基本性质与宏观现象对应起来。当物质发生体积或状态变化时,主要与粒子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有关;一些扩散现象(如溶解、蒸发、挥发等)与粒子的不断运动有关。,一,二,解析:气体受热膨胀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造成的,故C错误。 答案:C,一,二,二、分子、原子间的区别和联系,一,二,【例题2】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
3、结合成新的分子 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原子之间间隔较小 解析: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A正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B正确;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C正确;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的间隔不一定比原子间的间隔大,D错误。 答案:D,1,2,3,4,5,6,7,8,答案,解析,1.(2017山东临沂中考)氧气能被压缩在氧气瓶中贮存,说明( ) A.氧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B.氧分子可以再分 C.氧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D.氧分子之间有间隔,1,2,3,4,5,6,7,8,
4、2.下图所示实验主要说明(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不断运动 D.分子可以分成原子,答案,1,2,3,4,5,6,7,8,3.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分子构成的是( ) A.金和金刚石 B.水和氨气 C.汞和氧气 D.干冰和铜,答案,解析,1,2,3,4,5,6,7,8,4.固体碘受热升华,下列关于此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碘分子质量变大 B.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碘分子体积变小 D.碘分子运动速率不变,答案,解析,1,2,3,4,5,6,7,8,5.将金块与铅块压在一起,一段时间后发现金中有铅,铅中有金,有关理由:原子很小;原子不断运动;原子间有间隔;同种原子化学性质
5、相同,其中能说明该现象的理由是( ) A. B. C. D.,答案,解析,1,2,3,4,5,6,7,8,答案,解析,6.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 ) 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气体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1,2,3,4,5,6,7,8,7.用微粒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2)用湿抹布擦过的桌面,一段时间后变干的原因是 ; (3)一定质量的水蒸气冷凝成水时,其体积变小的原因是 。,答案,解析,8.已知无色的酚酞溶液遇到氨水显红色。小维同学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如下实验:将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团绑在树形铁丝上制成“花树”,在玻璃片上放置盛有浓氨水的微型烧杯,罩上大烧杯。(1)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2)从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 ; 。,1,2,3,4,5,6,7,8,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