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出师表课件3鄂教版.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686203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出师表课件3鄂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出师表课件3鄂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出师表课件3鄂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出师表课件3鄂教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出师表课件3鄂教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出师表,诸葛亮,问题明确,文本赏析,全文思路,写作特点,知识巩固,整体感知,三条建议,写作背景,拓展思维,教学流程-两课时,。出师表的时代背景:这篇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当时刘备已经死了四年(223年),蜀国和吴国的联盟已经破裂,荆州已经失守,蜀国实际只占有益州,实力本来不厚,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力更加困乏。于是诸葛亮派人和吴国修好,又亲自领兵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稳定了后方(即“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然后趁魏国君主曹丕身死、魏国大将司马懿被贬的机会,抱着“不伐贼,王业亦亡;帷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心情,出兵北伐,企图巩固蜀汉

2、政权、消灭魏国进而统一中国,复兴汉室。,写作背景,第一部分()指明危机,提出建议第二部分()追忆往事,陈述理由第三部分()分清责任,表明决心,课文脉络(1),整体感知,一、表文中诸葛亮如何分析天下形势?,二、据此诸葛亮向后主提出哪三条建议?,三、为什么亲贤远佞的建议最重要?,四、诸葛亮向后主推荐哪些贤臣?,五、诸葛亮在表文中表达了什么政治愿望?,整体感知,要点归纳(2),危急存亡,先帝崩殂,天下三分,益州疲弊,不懈于内,忘身于外,建议一,三条建议,开张圣听,宜付有司 不宜偏私,以昭平明之理,赏罚分明,三条建议,建议二,亲贤臣,宫中之事,先帝简拔之臣,营中之事,先帝称能之臣,先汉兴隆,后汉倾颓,

3、远小人,亲贤远侫,建议三,三条建议,诸葛亮在文中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刘禅 提出了以上三条建议:,从全文看,这三条建议中,诸葛亮 反复强调是哪一条?,问题明确,1、广开言路:诚宜开张圣听,3、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臣,远小人,、赏罚分明,文本赏析,探究文意,第1段通过对当时形势的分析,提出具体建议。 (1)指出当时形势的危急。文章起始并不先说出师的事,也不急于提出建议,而是先从分析天下大势人笔,指出:“天下三分”,而蜀汉最为弱小,处在“危急存亡”的严重关头。对形势的这一清醒的估计,是暗示刘禅,如不发愤图强,国家必然败亡。 (2)指出其有利条件。内外之臣均有“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而“不懈于内”“

4、忘身于外”的耿耿忠心。这告诉刘禅,只有依靠、重用这些贤德忠贞之士,才可救亡图存,以竟先帝之业。,(3)提出具体建议。 “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4)这一段中先后两次提出刘备,其用意何在? 明确:意在激发刘禅竟父之志和启示他效先帝用人之明。,危急存亡,先帝崩殂,天下三分,益州疲弊,不利,追殊遇 报陛下,不懈于内,忘身于外,有利,诚宜开张圣听,第一段,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内外异法,第二段,第2段从法度方面建议,执法必须严明公允,“宫中”“府中”不应异法。 (1)指出要赏罚公正,内外一体。 (2)指出要法纪严明。,严明赏罚,

5、3第3、4段从任人方面建议,主要为推荐贤人。 (1)第3段,宫中(内): 人物:郭攸之、费讳、董允等。 特点: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作用: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预计效果:必然裨补阙漏,有所广益。,第4段,府中(外): 人物:将军向宠。 特点: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作用: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预计效果: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第5段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劝谏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国家兴亡的关键所在。 (1)先汉兴隆的原因(正面):亲贤臣,远小人。 (2)后汉倾颓的原因(反面):亲小人,远贤臣。 (3)刘备对此有所警惕: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4)推荐贤臣,并希望信任他们,

6、以兴复汉室。 (5)小结:这一段把“亲贤臣,远小人”提高到汉室兴衰的历史经验上来总结,也是对前面两段“宫中”“府中”分说后的归纳。并再荐贤臣,希望刘禅能亲贤臣,远小人,以求汉室兴隆。,小结:以上第15段从形势分析到具体建议,是出师前的周密安排,目的在于出师后无后顾之忧。,宫中之事,营中之事,先帝简拔之臣,裨补阙漏 有所广益,先帝称能之臣,行阵和睦 优劣得所,荐贤臣,亲贤臣,远小人,先汉兴隆,亲小人,远贤臣,后汉倾颓,正反 教训,引教训,亲贤臣,远小人,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三-五段要点板书,第6段,自叙生平,表达感恩图报之情。,思考:文章由劝谏转入自叙生平,初看似与出师无关,但进一步推敲,却可

7、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这样写,好处何在?你看出来了吗?,明确; 首先是表白自己对蜀汉的一片忠忱。这样的表白入情入理,容易打动刘禅,取得信任,以防远离之际,小人妄进谗言,离间君臣而坏大事。其次,也是启发刘禅能像其父一样任人惟贤,知人善任。由谏君突然转入述己,使文章另辟蹊径,起伏有致。,明确:写了“受命”以来的耿耿忠心,提出要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愿望.,这一段是向刘禅表明报国的决心。诸葛亮对刘备想报知遇之恩。刘备既死,他又受刘备之托辅佐刘禅。诸葛亮一生奋斗的目标是兴复汉室,所以他在平定了南方(也就是后方)以后,要求领兵北征。这就是他报答刘备的具体行动。他又担心出师以后刘禅无人辅佐,所以一方面推荐贤臣;

8、一方面始终在激励刘禅,要他依靠贤臣。,第7段写了什么内容,请概括出来。,第六段要点归纳,1、叙己志向:身份,生活,追求品格高远,3、叙共患难经历:创业艰难效忠心愿,第七段要点归纳,1、叙托孤之事,提挈全段,2、受命以来的心情、行动,3、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出师目标,2、叙“三顾草庐:宽宏大度,不耻下问由是感激,阅读第八、九、10段,自选角度赏析,看谁最棒,(1)为坚定刘禅支持北伐,完成父业的志向,诸葛亮率先立下军令状:“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表现了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3)这一段起到总览全篇的作用,把进谏与出师两部分内容合拢在一起。至此全文主旨已清楚:修明内政,北定中原。,(2)一

9、生谨慎的诸葛亮,在即将“远离”之际,仍不放心,于是从对自己、对群臣、对后主三方面提出要求,由己及人,情词恳切,真是语重心长,第八段,第八段要点,首先,严于律己,其次,严格要求朝廷诸臣,最后,向后主提出希望,则责攸之、韩、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不效则治臣之罪,短短三句乃全从肺腑流出,充满了不胜依依之情。,以上69段诸葛亮着重叙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和准备出征的计划、安排,从叙述中充分表露自己勤劳国事,鞠躬尽瘁的一片忠忱,以创业之艰感动后主,并激励其发愤图强。,后出师表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第9段:结束语,结构-思路,部分 要点 表达方式,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

10、侫,叙述经历:三顾草庐,效忠心愿:托孤之事,归结责任,结束全篇,寓情于议,寓情于叙,抒发感情,思路:以“出师” 为中心首先,危急形势下出师,提出治国建议;然后,陈述出师理由,表达感激之情效忠心愿;最后,要求批准出师,表达出师决心。,全文思路,(15),(38),宏伟目标 :兴复汉室,抒写心情,情真意切,9,报先帝 忠陛下,出师表,1、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 由于本文是奏章,是作者出师前向后主刘禅他的恩主先帝刘备的儿子,现今的蜀国皇帝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兴复汉室的主张。因此,全文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论述切中要害、分析透辟,针对性

11、强;寓情于义,情理交融,言词恳切,说服力强。叙事,寓情于事,委婉动人,感情真挚。所叙之事如推荐贤才,讲身世,谈经历,都是为议论服务,使他对刘禅提出的建议与要求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 由于诸葛亮深感先帝知遇之恩和托付国家大事之情,此文全篇为他的“报先帝、忠陛下”之情所贯穿。在文中,他满怀深情念先帝,满腔挚爱谏后主,他对刘禅的反复劝谏,谆谆叮咛,言词恳切,语重心长,那忠义之理,殷切之情,处处洋溢,感人至深,充分表现了他这位元老重臣对刘氏父子的忠肝义胆。,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写作特点,2、语言率直、质朴、恳切、精练。 全文只624字,13次提先帝,7次提陛下,“报先帝、忠陛下” 之情全篇,处处为

12、刘禅 着想,殷切期望他继承父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光复汉室”之大业。作者此情此意,形成了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他心之所想,笔之所写,情之所注,理之所喻,皆醒目而感人。全文不用典、无比喻,去华丽,重真情实录,处处不失臣子身份,又切合长辈的口吻。 本文语言精练,多以四字句行文,还有一些工整的排比句式,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等。还有大量的合成词出于诸葛亮的首创,不少词经过他的提炼,后来成为有生命力的成语,沿用至今,如“妄自菲薄”、“引喻失义”“苟全性命”“斟酌损益”“感激涕零”“不知所云”等。,语言率直、质朴、恳切、精练,写作特点,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

13、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4、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翻译句子,知识巩固,5出师表作者是_(时代)政治家_(姓名)。 “表”是古代_ 的一种文体。是作者率师北上伐魏时写给后主_(姓名)的一篇表文。这篇“表”中写到的“先帝”,指的是_ (姓名)。南宋诗人陆游高度评价这篇表文,说道“出师一表真名世,_ ?” 6出师表中作者向后主着重提出了三条修明政治的主张,即_,_ ,_ 。其中最重要的是_。 7对下列加粗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此诚危急存

14、亡之秋也(时)。 未尝不叹息痛恨(憎恨)于桓灵也。 B以光(光亮)先帝遗德。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给予)陛下。 C亲(亲近)贤臣,远小人。 营中之事,悉以咨之(他,代指向宠)。 D以(以致)塞忠谏之路也。 以(所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8请用“”标示出下面语句的停顿之处,并翻译。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译:_,内容理解,知识巩固,9按要求用原句回答: 出师表中揭示汉代兴衰的句子是_ 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 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10对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的目的,有如下几种看法,其中最正确的一种是( ) A向刘禅表示自

15、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 B此文写在他北伐之前,所以目的是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放心去北伐,使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 C让刘禅做到亲贤远佞,修明政治。 D、此“表”开头就写蜀国形势危急,让刘禅修明政治,治理好国家,其目的只在挽救蜀国的危难。,11、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性行淑均:性情品德善良平正 B、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 C、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D、内外异法:国内、国外刑赏之法不同。 12、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布衣:平民 B、卑鄙:道德品行败坏 C、驱驰:奔走效劳 D、不毛:荒凉的地方 13、下列词语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殂c 陟zh B、以遗y陛

16、下 酌zhu C、猥wi 诹zu D、舴z 艋mng 14、下列句中的“之“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不效则治臣之罪 B、以告先帝之灵 C、愿陛下亲之信之 D、汉室之隆,(1)开张:今义是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本文中的古义是开放、扩大。 (2)痛恨:今义是深切地憎恨,古义是痛心和遗憾。 (3)卑鄙:今义是品质恶劣,古义是地位低微,见识浅陋。 (4)感激:今义是由衷感谢,古义是感动、激动。 (5)谨慎:今义是做事小心,古义是认真、慎重。 (6)布衣:今义是用布做的衣服,古义是平民百姓。,古今意义词,知识巩固,拓展思维,一、讲诸葛亮其事,看智慧,二、评诸葛亮其人,看品格,看谁说的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