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有待开发的樟林古港文化街区调查暑假里,笔者走访了红头船的故乡汕头市澄海区东里镇樟林古港一带进行调查学习。樟林古港,一个足以令无数海外的华人华裔心潮澎湃的名字,她曾经是清代粤东地区商旅繁忙的“通洋总汇之地” , “海河交汇之墟” ,享誉海内外。当年,搭载着无数华夏儿女梦想的红头船,就是在这里扬帆出海的。虽然在今天,原来的海岸线已东移十多里,但古港遗址犹存,漫步古港沿岸,可谓感慨良多。樟林能够成为粤东“通洋总汇” ,有其特定的自然和历史条件。早在辟港之前,樟林、东陇等地属于闽粤海陆交通及边防要地。宋代,这里是潮州东部的盐业中心。明洪武三年(1370) ,水军寨建石城、设船坞、制造战舰,训练水军,
2、驻守海道,防御海盗倭寇。樟东港口商渔船出入繁忙,初步形成渔港。洪武十四年(1381) ,朝廷于此设“东陇河泊所” ,征收渔税。嘉靖三十五年(1556) ,散居周边的山民出于自我保护,抗击海盗的目的,择址“南涯新埔”创建寨城。清康熙初年划界斥地,朝廷令沿海居民内徙五十里,致樟林“社散村荒” ,黎民流离失所。康熙八年,民众才得以重返故乡,再建家园,修筑石城。当局移东陇河泊所署于城内,并设右营守备署、樟林母汛、樟林镇巡检司、海关税馆、樟林急递铺等官署衙门加强管理。2之后,樟林逐步发展成为澄海北部的政治、军事、经济、交通的中心。据了解,樟林古港文化街区主要包括南社港、新兴街、栈房建筑群、永定楼,天后宫
3、、风伯庙、山海雄镇庙,西塘幽翠、秦牧故居和锡庆堂等等。新兴街作为樟林古港最繁荣时期的历史缩影,是广东现存海上丝绸之路遗产中“八街六社”的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条货栈街,也是古港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景点之一。据了解,这是中国最早的海关,清政府派官员在这里驻守,检验进出口货物,收取关税。新兴街建于嘉庆七年(1802 年) ,迄今已有近 200 年的历史,全长近 200米,由 54 间双层的货栈组成,两边的房子连成片,高都为两层,第二层多为木质结构。货栈内可以囤积大量货物。新兴街的入口,有一块书有“新兴街”三字的牌匾,字体苍劲有力,牌匾3背面刻“紫气东来”四字,象昭吉祥之意。入口一侧,有一高大建筑,大门匾额
4、上, “永定楼”三个大字若隐若现。这是一座货仓和航标两用的建筑物。当年楼上挂着红色的航标灯,海上航船进入南澳海面即可望到,是我国古代海关的标志之一。而今,这座建筑却已残破不堪。4走进新兴街,笔者发现,这里的栈房建筑已经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损。近年来,不少栈房的房主已经搬离了此地。由于年代久远,栈房年久失修。5笔者重点考察了其间保存得较为完整栈房安平栈。经历二百多年的风雨,这里的栈房牌匾大多已毁损,唯此 “安平栈” 牌匾字迹尚存。我的朋友林广逸同学是这间栈房的房主。他在这里度过了青少年时代。进入安平栈,笔者看到,从栈房前门至后门,大概十余米,栈房后门连通着樟林港。由于长年泥沙和淤塞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5、,樟林港已经面目全非了。由于这间栈房有大约一年的时间没有人住,空气流动性较差,加之湿气较重,二层楼房已经出现凹陷的迹象,随时有坍塌的危险。房主已经用了木棍来支撑二层楼房的底部。步至昔日的码头,只见此处已经垃圾成堆,俨然是一个废品站一般。若非知情人指点,很难想象,这里就是当年车水马龙,繁华一度的新兴街码头。新兴街出口处一面墙上嵌着一块刻有“澄海市(注:澄海曾是一个县级市,后撤市设区)文物保护单位 新兴街”的石碑。据了解,新兴街“规划将其修复成为一条集观光、寻根、购物、教育、民俗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侨文化街,并重点恢复整体风貌,重现当年货栈成行的繁荣情景,同时在新兴街南侧按复原图修复永定楼,在北侧结
6、合连理古树景点规划小型入口广场” 。然而,由于资金不到位,现在不单迟迟无法按照规划进行开发,而且连最基本的抢救性维护都无法进行。6参观完新兴街,我们又步至“樟林古港”纪念碑。纪念碑立于 1986 年,背面碑文是秦牧先生撰写的,摘录部分如下: 早在汕头开埠之前,清代康熙年间,由于对外贸易的发展和群众海外移民的需要,澄海的这一滨海村寨,渐渐发展为一个海运港口。那时它帆樯云集,货本成行。红头船,即一种船头漆成红色,单桅或双桅,木材结构的大型帆船,从这里装载旅客和货物,乘风破浪,扬帆远征,北上直达上海、天津、青岛等地,南下出航暹罗、交趾、新加坡诸邦。樟林作为一个繁盛的港口,历时长达一个世纪以上,那时,
7、它曾被喻为“通洋总汇之地“、“河海交会之墟“。7纪念碑的后面不远,便是“樟林古港历史文化陈列馆” ,我们本想进去参观有关樟林古港的各式陈列品,尤其想见识一下驰名东南亚的红头船的模型。可惜陈列馆的主要展厅除了领导检查和大型活动期间开放外,平时一律大门紧锁。后来我们只好在网上搜索了部分展品的照片,以供学习报告之用。走上陈列馆二层,发现这里被作为老年人活动中心,一幅描绘古港昔日繁华的大型水墨画被搁置在大厅的角落,其上堆积着各种杂物,且严重受潮。惋惜之余笔者也抓拍了画幅的局部,从这幅局部的照片中,我们仍可以想象古港昔日一片繁忙的景象。陈列馆附近是“东里镇樟林古港环境整治工程队”临时搭建的基地,这支工程
8、队主要负责对樟林港(河)进行排污整治。笔者来时,工程队已经在淤积的河港中挖掘出不少淤泥和各种污染物。据当地人介绍,以前这一带也做过类8似的环境整治,但进行到一半时,由于资金链中断而被迫停止,堆放在河港两岸的淤泥和废弃物由于暴雨冲刷又重新回落到河港中,致使前功尽弃。希望这次排污整治能够彻底改善古港的面貌才好。古港对岸便是樟林天后宫了。这是潮汕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座天后庙宇,为皇宫式建筑,曾经一度红墙朱瓦,金碧辉煌。门前是广场,场前是照壁,绘红日澄波,瑞彩炫目,两傍旗杆冲天而起。入门前有两面大石鼓,本来有两只石狮把守。正厅之前,高挂巨匾,一书“天后圣母宫” 一书“天恩公”。厅上有宏伟的大殿,殿上的天后
9、圣母,钸金身,凤冠霞帔,乘青鸾舆,宫女奉盘及宝印,壁上悬着上方宝剑,绘红日鲸波和龙凤纹云,光彩耀目。后厅上的楼阁即梳妆楼,楼前挂着海国安澜 的匾额,两边的对联写道:“五更先挹曙,六月已知秋。 ”可惜后来,由于年久失修,天后宫的部分建筑先后坍塌。其主体建筑也形如废墟。最为令人惋惜的是门前的一对石狮,曾经数次被盗,数次赎回,而今又不见了踪影。今天,望着石9狮留下的空荡荡的底座,我们只能通过书本图籍,来追忆当年天后宫的大气磅礴,金碧辉煌了在这些文物建筑中,保护得最不到位的,首推樟林塘西的名园 “西塘幽翠”了。这座小型园林始建于清嘉庆四年(1799 年) ,光绪年间再延师按苏州园林式样扩建。西塘虽只有
10、亩余,然亭榭楼阁,假山莲池,客厅书房,以及园林花木莫不具备。据传说,这座园林的第一位主人是海盗出身,园林是用劫掠来的财富建造的。园林中有藏宝的所在,还有通往海港的秘密通道。笔者来到西塘之时,向导告知笔者,来得不巧,这里的一座亭子在我们到来之前的一个星期,由于受到风暴摧残而倒塌了,环顾四周,除了新近坍塌的亭子和一座石塔稍稍崭露头角之外,其余建筑几乎被牵牛花以及各种不知名的藤蔓淹没其中。笔者走过一道门,门上篆着“西塘”二字的牌匾摇摇欲坠,随时都有砸出人命的危险。由于园林地势较低,且附近积水排泄渠道不通,整座园林几乎泡在水中。水中还含有剧毒,这一切又导致园林越陷越低。园林原来的林姓主人已经搬离此地,
11、园林荒废速度逐日加快。古建筑中保护和修葺的比较完尚的是锡庆堂,近年由于华侨投资支持,这里来有过比较大规模的翻新。锡庆堂是民国初年樟林蓝氏侨商携资归梓建造的宅第。锡庆堂还保留着潮汕地区最古老的戏台。当年,蓝氏家族的富商10们就在戏台前面赏戏品曲。不过,锡庆堂并未进行旅游开发,平时也缺乏完善的管理,堂内横梁上聚居着不少蝙蝠,到处都有蝙蝠的粪便,实在有碍观瞻。综合上面的调查学习,笔者得出以下结论。一、 樟林古港文街区是先辈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应予以必要的重视和有力的保护,即使短时间内暂时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开发,也应尽量维持好现状,避免古建筑再受到严重的损害。应该尽量做好古建筑主人的工作;1、提醒他们
12、不要对古建筑进行大型的改造;2、古建筑主人,应定期对建筑进行检查和整理;3、对于较好履行这些义务的古建筑主人,政府应进行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鼓励他们继续做好古建筑的维护工作。4、已经迁出古建筑的群众,应尽量将古建筑出租给他人居住,以保证古建筑通风透气,减少古建筑内的湿气,防止古建筑进一步腐化。(因为有些文物古迹如果不加紧保护,等日后要加以修复和开发时,难度十分巨大,而且极容易破坏文物古迹原有的风貌。应该意识到,这古建筑不单是古建筑主人的房屋,更是先辈遗留给人类的共同的文化遗产。 )二、 樟林古港文化街区是我们宝贵的旅游资源,应加以大力开发利用。要争取把樟林各个地方的古建筑联合开发成较为成熟的
13、系列文化景区。三、 大力开展对外宣传和推广,提高樟林古港的知名度,打响“红头船”文化品牌,弘扬红头船精神。把“红头船”打造成为东里镇甚至于澄海区的文化标志。从而吸引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四、 要特别注意吸引海外华人华侨的注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樟林古港进行开发。11五、 应向上级反映樟林古港的状况,引起汕头市及其他上级单位的重视,争取上级拨款开发建设。六、 对樟林古港文化街区内进行商业化改造,推广具有本地特色的农副产品,食品、手工业品以及其他商品(如绿豆糕、猪脚饭、林檎、红头船模型等) 。在忠于历史原貌的情况下把新兴街等文化街打造成为商业街区。(这一方面有利于解决当地居民的生计问题,另一方面有利于打造古港特色文化。 )七、 改善本地的卫生状况。八、 普及文化教育,加深群众对樟林古港的认识,让他们认识古港的文化和商业价值,从而自发地对古港文化街区加以保护。附:调查进程表2008-7-17 至东里镇樟林古港文化街区实地调查2008-7-18 至 2008-8-30 查阅网络、书本、笔记等收集有关资料2008-7-31 至 2008-8-1 凌晨 整理撰写调查报告并进行后期修改1(注:本文部分资料来自网络,限于篇幅无法一一注明,特此声明,并向资料原作者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