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河大版八年级上语文沁园春雪学案 4一、学习目标 1学习词的一般特点。2学习诵读、鉴赏诗词的方法和技巧,了解本词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3品味词中所蕴含的诗人对大好河山热情赞美之情,体验革命领袖毛泽东的胸怀。二、学习过程1整体感知。 播放配乐诗朗诵沁园春雪 ,大家边听录音边跟着高声诵读。思考:(1)课文形式上有什么特点?(2)上下阕内容、语言表达上有什么异同?2小组讨论。(1)哪些词要重读,哪些词之间要停顿?为什么?试举例说明。(2)试介绍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主要业绩,并说说作者是如何评价他们的。(3)读了课文,我们感受到的是作者怎样的情绪?3小组交流。三、拓展练习下面这首
2、毛泽东的七言律诗是与沁园春雪在同一时期写的,请结合课文并按要求解答问题。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长征与课文在内容、形式上有什么异同?(2)诗中对偶句有哪些?(3)诗中作者把“五岭” 、 “乌蒙”分别比做什么?突出体现了红军的什么精神?四、相关链接1本词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介绍。1935 年 10 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肩负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1936 年 1 月下旬,红军在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准备渡黄河东征。2 月初,毛泽东同志率部到达陕北清涧县黄河边一个小山村袁家沟。
3、在这里,毛泽东同志亲自视察地形,眺望祖国的壮丽河山,展望革命的灿烂前景,激情满怀,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沁园春雪 。全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结合抒情,融情于景,描绘出瑰丽多姿、生机勃勃的北国风光,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热情赞颂和无限热爱之情;下阕议论结合抒情,寓情于议,在谈古论今之中,感情逐渐升华,最后推向高潮,突出中心。全词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以形象而精确的语言,赞美了祖国的壮丽河山,歌颂了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争取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而奋斗。2有关这首词公开发展的背景。这首词作于抗日战争前夜,公开发表于 1945 年 8 月。当时日本刚投降,抗日战
4、争已结束,人民渴望和平,而蒋介石却在阴谋发动内战。中共代表人民意愿,于 1945 年 8 月 25日发表了对目前时局的宣言 ,号召全国人民“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毛泽东赴重庆和国民党谈判。在重庆遇到了柳亚子先生,柳亚子先生向毛泽东“索句” ,毛主席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赠给他。第二天便发表在重庆的新华日报上。3词的一般知识。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句子、字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如浪淘沙 、 沁园春等。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题目,写在词牌的下面。如这首词, “沁园春”是词牌, “雪”是题目。4赏评摘要。此词的上
5、阕虚实结合,其中“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三句虚写,把读者带到了另一个境界中去。作者想像雪后初晴,红日与白雪相映照的情景,那意境才更加娇艳动人。这里,表面上是在写想像中的雪后美景,实际上是作者对革命光明前途的形象预见,表现了革命领袖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和乐观精神。5有关“对偶” 。对偶,就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语句表现意义相关或相对的内容的修辞方法。古诗词中,律诗要求二三两联用对偶,有些词牌也规定某些句子要用对偶。 沁园春要求上片第四、五句和第八、九句分别用四字对,下片与上片对应之处同样要用四字对。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则有新突破,除上联第八、九旬用了四字对“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外,在
6、上下片分别运用了“八字对”:“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这些对偶句,气势磅礴,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博大胸襟。 6有关诗词的诵读与学习。诗词的学习,最有效的方法是读,在读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内容,最后达到成诵。诵读有助于从作品的声律气韵人手,加深理解和体验,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熟读而成诵,有利于记忆和积累古代词汇和千万年来久为人们传诵的名诗名句,也有利于培养语感。诵读的过程,也是对作品进一步消化与理解的过程,在诵读中揣摩探究,咬文嚼字,结合联想和想像,有助于对作品进行判断和评价。自主学习诗词时,可采用“认读研读赏读”的方法。认
7、读是自学的基础和前提,要借助工具书,参看课文注解,做到读准字音,读懂词义,读通句子;研读是阅读的重点,重在把握全文,整体感悟,它体现了语言的训练和技能的学习;赏读是阅读的高层次消化和享受,其操作宜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获得情感的熏陶和语感的培养。怎样理解古诗词,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和阅读的方法。吟咏诵读,品味揣摩,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诗情画意,联系写作背景等,都可收到良好效果。古诗词中,往往有不少名句。这些名句,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精华,它们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是作者智慧与思想的结晶。学这些名句,要善于涵咏品味,体悟其文内诗内之意及其言外之意,更须铭记在心,因为它们还会成为你以后的人生财富
8、。7 苏幕遮诗词赏析。苏幕遮(宋)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诗词赏析这首词描绘了秋天寥廓苍茫、零落凄清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离愁别绪。苏幕遮,词牌名。上片描绘秋色。“碧云天,黄叶地”勾出秋季景色的特点:秋高气爽,碧空万里;金风阵阵,黄叶翻飞。这两句一写“天” ,一写“地” ,为读者勾出了一个清澈剔透、色彩绚丽而又广阔无际的秋色图。接着又以天水相接,斜阳映山来描绘秋色。 “天接水”写眼前景的浩渺无际;“斜阳”点明傍晚时分,落日余晖,彩霞万里,映得满山红遍,水天一色。就
9、在这千里秋色、满日斜晖之外却是那远接天涯的芳草。芳草,暗指作者的家乡,隐喻着离情。芳草延伸遥远,无边无际,所以词人觉得它似乎比斜阳更远;斜阳尚可见,而故乡不能见,因此备觉伤怀,无怪乎要“芳草无情”了。词的上片从山引出斜阳,从斜阳引出芳草,从芳草的远在斜阳之上,转而直抒胸臆。目光越来越远,感触越来越深,最后才逼出“芳草无情”四个字,这不正是在一片萧瑟秋景的映衬下,伫望家乡,怀念亲人的感情,愈见其深邃沉挚了吗?下片直抒胸臆。“黯乡魂,追旅思”是总写乡愁。这个“追”字是紧紧追随、缠扰不休的意思,它突出了思念家乡之情无尽无休。下面分写这个“追”字。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这是说除非夜里,才能摆脱“愁
10、思” ,才能得到慰藉,此外,不管何时,都是愁苦不宁的。 “明月楼高休独倚”就是说,即使明月照高楼,清景无限,你也不要去倚楼远望,因为再望也望不到家乡和亲人;何况一个人“独倚” ,会更增加惆怅。这就更深一层写出了乡思之苦。那么, “何以解忧”呢?“唯有杜康(酒)”了。可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两句便是“借酒消愁愁更愁”的同义语,而含蕴更深,愁情更重,终于掉下眼泪。全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景,抓住秋天的特色,着意渲染,色彩绚丽,而又意境开阔;情,是思念故乡之情,围绕着愁思的“追”字,总写分述,层层展开,深沉缠绵,酣畅淋漓。因此,前人评这首词“前段多人丽语,后段纯写柔情,遂成绝唱。 ”8歌曲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